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成长的伏笔(散文)

精品 【流年】成长的伏笔(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43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3发表时间:2017-01-25 11:44:23

【流年】成长的伏笔(散文) 一,之批评篇
   前不久,听到这样的事:有一个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果断地拒绝再听这位老师的课程。仿佛这样,就是对老师批评最好的反抗方法。
   听到这件事之后,我想到多年前接收到的一个求助,那位家长说,某一科老师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孩子就不交作业、不听课了,考试试卷也不写。纵使其它科目都是很高的分数,但因为这一门课,难以跻身强手行列。孩子说,偏不学,说什么也不让老师因为他的好成绩而拿到奖金,就要丢老师的人。马上就临近高考了,这可要怎么办呢?
   当时,我并不似现在从容,只是想到让家长多多督促孩子学,哪怕自学呢!也不要放弃这门课程,不能因此而和梦想失之交臂。
   家长说:哎,孩子就是转不过弯来呀!我也不敢去跟老师沟通,这可要怎么办呢?当时孩子好像是一道题目不会,老师就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上课已经讲过三遍了,你听什么了?是不是上课走私了呀!就是说了这些话。孩子就以为老师看不起他,贬低他。
   我建议:跟孩子说呀,你高考后,拿到的成绩,可跟老师没有关系呢!老师已经做好了分内的事情,人家问心无愧。是你没有学,那么拿着这样的分数去选择大学,选择不到好的,也跟老师没有关系,只是因为自己呢!
   家长愁得直叹气:我去试试吧!也不知道他听不听呢!
   之后,家长如此反馈:跟孩子沟通了,孩子很执拗,我也没办法了。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
   我建议:去跟孩子老师沟通一下吧!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这个是我们家长可以寻求的帮助呢!
   家长没有回复,之后断了联系,我也无从得知了。
   现在想起来,事情过了多年,也不知道这个孩子当年的高考如何?不知道他现在如何。
   其实,对于面对批评,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境遇。上小学时,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说,这几道题目比较难,你们谁做出来一道,就让我看看,等我看过之后,再做下一道。我比较擅长数学,很快做出来一道,请老师看过之后,很快又做出一道,又去让老师看。我也记不清当时的具体场景了,依稀是很多同学都在那儿让老师看,老师将我的作业本丢出来,说:你显摆你会做呀!老来,等着吧!
   这一句话,弄得我特别不甘心。当时也不会跟家长说,而是偏执地上课不抬头,不举手,不跟老师说话。虽然作业试卷依然会做,成绩也不错。但在老师的眼里,俨然成了问题学生。后来那位老师调离教学岗位,几个同学拉着我去看望她。老师嗔怪地说:你这个脾气呀!
   当时听得我,心里酸酸的。
   再之后,也曾抵触过老师的批评,也曾因此躲避过老师的眼神,当然,也因此错失过很多。
   这几天,雾霾锁城。很多人依然认识不到雾霾的危害,而不愿意佩戴口罩。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尤其父亲,说什么也不戴口罩。今天中午跟父亲说了许久,父亲总说:在外面时间少,不用戴,戴着不舒服。母亲也不喜欢戴口罩。我又跟母亲说了很多。最后母亲勉强答应。
   联想到家长们对孩子们不佩戴口罩的担忧,我突然想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肯定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沟通,有的家长甚至着急地批评孩子。但孩子依然不予理会。
   我们在跟顽固的父母沟通时,他们也不愿意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会着急,会大声,会反复地说。
   这个时候,我们尝试换位,或许就可以懂得:也许语气不当,也许方法不对,但其中蕴藏的关爱是真真切切的。
   与批评相对的,是漠视。
   你对或者不对,均与我无关,明知道前面有坑,仍然看着你走过去,跌下去的,就是漠视。
   老师看到学生有问题时,不管,就是漠视。
   家长看到孩子有问题时,不管,也是漠视。
   这种漠视,是一种冷暴力,对身心的伤害,难以预估。
   作为网络编辑,会遇到一些文章,其中错误很多。这些文章已经被发到了很多网络平台,都是带着错误编发的。如果我们也追求一个数量,原样发出,最省时省力,这样作者也同样会对我们表达感谢。
   但我们却不能如此,我常跟作者沟通,需要用很多时间来跟他说明其中的错误,语法错误、标点错误、逻辑错误。有时,我们也会激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
   但当争论结束,静心反思,我们都会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都收获了很多。
   这就是勇于提出问题和漠视让问题存在的区别。那么,我们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夫妻两个教学开车的过程。比如说,看到学的一方,有很多错误,却不说出来,会怎么样?一般开车时,看到的问题都会紧急,说出来,还会是好口气吗?
   但等学的一方学会了开车,独自开车上路,再回想那些斥责,是否会感觉很受益呢!当时虽然听着刺耳,让人冒火,但真的行在路上,它就成了如影随形的保驾护航护卫者呢!
   大树上初中的时候,也会被老师批评,每次大树回来都乐颠颠地跟我说:哪位老师怎么说他了。我总追问。大树会说前因后果,还会说:哎,老师若不这样说我,我还真没有意识到呢!
   大树上高中之后,换到新环境之中。
   在生活上,他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开始总是因为哪儿做得不到位而扣分。有的同学可能闷着自己鼓捣,大树却主动去找生活老师问缘由。生活老师会直接说这里不好,那儿不对。有的孩子可能脸皮薄不好意思了,大树却不是如此,听过问题,接着问方法。直至将此解决,不再重复犯错。
   在学习上,当考试成绩发下来后,大树会找相对应的老师,去问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则不这样:那不是找挨批嘛!大树却不怕批评,他总是这样跟我说:只有老师才会最了解他,才能更加直接地指出问题。知道问题在哪儿了,还怕不能解决吗?同时,大树的老师们在跟家长沟通时,也会提到哪位同学去找他,他又如何跟孩子沟通。这样以来,老师的付出,就如写作时的伏笔一样,将来总会落地有声。
   在和大树的沟通中,我们也会直接批评大树的一些不当做法,给他一些建议。不会因为孩子身在外地,而对他有所纵容。若我们家长对孩子的不当做法进行漠视的话,就是溺爱的表现方法。若说溺爱是成长的伏笔的话,那么落地有声的将会是什么呢?
   就我的从文经历来说: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写文章很快,有时一天一万字的小说,轻松写出来。一小时三千字的散文,也写得很顺手。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很多朋友喜欢。我自己也难免小得意。
   这时,我们流年的一个编辑,对我的文章提出很多建议,让我反反复复修改。之前一天完成的小说,我足足改了半个月,才勉强达到他的标准。
   之后的两篇小说都是如此,我原本极快的书写速度,被迫放缓。原本极为讨厌反复进行的修改,也逐渐变成习惯。在这之后,我写出来的文字,果然自己看着都舒服了很多。再看之前写的文章,则怎么看,怎么别扭呢。
   对此,我一直对他心存感恩。是他在大家都对我一直赞赏的时候,果断地泼给我一盆冷水,让我清醒地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书写公众号,大树爸爸从之前不看我的文章,到现在每日都看,而成忠实读者。他经常给我提出建议,说:起码错字应该减少吧!我常汗颜,但因为公众号的独特性,以及时间紧迫性,我只能尽可能地查找、修改,避免出现太多错误,而影响阅读。
   还有一些家长,常私下跟我说:对我教育理念的看法,和不同见解。在互相的沟通中,我们都受益很多。这些,也都被我融入新的文字之中,继续分享出去。
   这都不是漠然。
   这些建议、批评,我都会满怀感恩地珍藏。
   我想,若谁曾对批评有过抵触的话,看到这里,也会静心反思。若可以如此,或许会发现,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若批评是成长的伏笔,落地有声的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哪怕带着些许的疼痛,也会努力地继续向阳生长!
  
   二、之陪伴篇
  
   时近年关,春运大战悄然打响。
   每每看到那些负重而行的行者,总会想到,有银丝满头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幼儿在村口翘首期盼。如此,因为归家,路上再难,如何也是幸福。
   新年的几日陪伴,幸福如欢腾着升空而起的烟火,一瞬的灿烂之后,是注定的离别。又是一年的离别,又是一年的想念,又是一年的疼痛。
   多年后,守家的幼儿已然长大,外出打工的也被繁重的劳作过早地耗去了健康。守家的离家,离家的守家。又是一次轮回。
   这仿佛是当下很多农村家庭的现状。就如曾经被视若命根子一样的土地,很多就这样荒芜着,或者种上一些树,任其自然生长。不能修剪枝桠的树,过早地分了杈,待发现时,再砍去,也会留下很大的疤痕。疤痕是一棵树上,最结实的一部分。亦是在说,这种疼痛,会伴随这棵树的一生。
   而埋下这些疼痛的伏笔,就是被轻易当成代价的陪伴。陪伴有什么重要呢?比不过地里的庄稼。农忙时,嗷嗷待哺的孩子被放到炕头,但凡会跑的,跟到地头上。农闲时,背井离乡去打工,艰苦的环境,不可能带着孩子。孩子、老人成为留守。孩子尚幼年,难以理解父母的苦楚,老人已经年迈,无力教导孙辈。
   曾有很多朋友跟我说过此处困惑,年轻时,为了家人打拼,待有了能力之后,将孩子接到身边。原本以为的亲近难觅行踪,期盼太久的温暖相待却只是陌生。
   家长或战战兢兢不敢说不敢问不敢管,或蛮用武力又是打又是骂,或时而哄时而怒;孩子或温顺听话若小猫一般;或张牙舞爪发泄苦闷;或与家长双线并行,全部漠视……
   缺少了陪伴作为润滑剂,一切都如看起来很新,却都带着棱角的机器,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经历漫长得疼痛的磨合,才有可能走向期许的幸福。
   回想父母当年。婚后第二年有了大姐。之后三年一个依次有了二姐,我,小妹。母亲在老家带着一个两个,父亲在农场带着两个一个。老家距离农场,将近千里的路,需要辗转乘坐火车、长途车,小推车,步行才能到家。在那个生活拮据的年代,几块钱的路费,也是极度奢侈的支出。但父母亲,为了可以更好地照顾我们。母亲会带着我们去看父亲,父亲也会扛着大袋的红苹果回来看我们。直至父亲终于安了小家,母亲才决然地放下新建的里生外熟的房子,已然种熟的土地,牵着我们姐妹的手,和父亲一起,重新开启全新的,也是更加贫穷的日子。
   之前有地可以用勤劳的双手用心浇灌,现在一家人团聚,却无地可种,只能依仗父亲几十元的微薄工资。父母亲真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和这种拮据同时而至的,是父亲民主母亲严厉的教育。我们姐妹在父慈母严的完整亲情阳光的沐浴下,都健康地长大。
   有了母亲为了我们,离开家乡的先例,父亲为了给我们更好的教育,而放下原本扎稳的工作环境,也不算意外。别人都是择高枝为息,父母却是为了我们,迂回向着老家的方向不断迁移。
   因为如此,我们姐妹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的父母亲也都承接到孩子的孝顺。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亲想到了所有人,唯独将自己吃的苦忽略掉。他们懂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那么,只要可以做到陪伴,什么都可以放下。
   我的父母如此,我们亦是如此。
   姐姐下岗之后,为了谋生,日日起早贪黑。当发现自己小有成就,儿子却成绩下滑之时,她跟当年的父母一样,放下很多,陪伴照顾在孩子左右。虽说错过了很多教育时机,但还好,姐姐用心调整,有力地握住了现在。
   小妹打工不易,每日数百里的奔波,原本可以留宿在外,但想着正上初三的小儿,即便是雾霾天,也阻挡不了她回家的路。当她顶着夜色进入家门之时,小儿正在伏案学习,或许没有过多问候的话语,但他的心,会安。
   大树外出上学之后,方读懂父母当年的牵挂。如何才是最好的陪伴,适度的电话问候,适当的物资补给,偶尔的一封家书,定期的相见聚首。相见的路,经历了很多的不容易,但一家人一起面对,从来不会感觉到苦。
   之前有一个小故事,养孩子干啥呀?放羊。放羊干啥呀?娶媳妇。娶媳妇干啥呀?生孩子。生孩子干啥呀?放羊。
   现在则演变成:外出打工为啥呀?娶媳妇。娶媳妇干啥呀?生孩子。生孩子干啥呀?去打工。
   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现象,我能力有限,不敢多评。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生活的压力恐非我有固定工作的人难以想象。
   许是因为考虑到留守现象,现在一些农村在搞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并不仅仅是老旧的房屋街道,还有曾经因为破旧被取缔的学校。会搞有乡村特色的经济产业,会让外出很远求学的孩子回家上学,也会让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留在家里,就谋得一份生计。
   我看到过修整一新的教室,看到生机勃勃的田园,看到馥郁朝气的村民,我想,或许,这真的可以从基础上解决当下很多矛盾问题。
   若如此,那些留守的老人、孩子,就像当年脱贫一样,摘掉留守的标签。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家庭平和,社会安宁。

共 946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之计树人。教育根本在心。人的成长根本也在于心灵的成长。《之批评篇》:作者语重心长的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告诉我们,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成长不仅仅是指年龄的自然叠加,而且包括知识的增加和拓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任何批评都蕴含着关切的成分,因此,我们要宽容的对待批评我们的人;而漠视却不可取,因为漠视,是一种冷暴力,对身心的伤害,难以预估。于是作者说,批评是成长的伏笔。《之陪伴篇》:作者同样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如何才是最好的陪伴,适度的电话问候,适当的物资补给,偶尔的一封家书,定期的相见聚首。相见的路,经历了很多的不容易,但一家人一起面对,从来不会感觉到苦。《之抱怨篇》:作者是想通过此篇文章说明,如果抱怨必须是成长之伏笔的话,那么,只希望它少一些,再少一些。如此的话,将来您钟爱的孩子才不会跟您现在一样的抱怨。用心去生活,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精细的存在,都是伏笔,都会落地。文章寓理于事,寓情于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真情实感。佳作。流年荐阅!【编辑:一海明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26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7-01-25 11:47:12
  批评,陪伴并不相关,都是极为普通的成长伏笔,若用心去探触,生活中的每一个精细的存在,都是伏笔,都会落地。那么,伏笔伏笔相连,落地落地相接,成长的模式会悄然形成。诸如你家,我家,他家不同的模样。 
   问好真真!特别喜欢文章的结尾!【赞】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1-26 08:18:13
  这个收尾我也很喜欢,感谢一海大哥精心编辑,流年有你我,很幸福。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1-26 21:07:20
  给人启迪啊,平淡的倾倾之作!
回复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1-26 22:29:47
  谢谢山哥鼓励哈,祝福新年快乐哈
3 楼        文友:若水飘        2017-01-27 04:41:51
  带着懵懂的感知,但依然有担当的体现,所有的一切在童年的母亲那里找到了最真实的注脚。喜欢批评那个叙述很饱满,引发共鸣。对留守儿童的运用类比,提出陪伴的重要。问安。
性定菜根香;心定乾坤明!
回复3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1-27 08:48:35
  谢谢您的温暖留评,可以书写此番伏笔,我亦从中受益很多。感谢您的鼓励,我愿一直书写,为了孩子们。值此佳节,祝福春节愉快,阖家幸福。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01-29 15:46: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1-29 18:23:01
  祝福流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