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燕》,我文学的启蒙

精品 《海燕》,我文学的启蒙


作者:张恩先 秀才,112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4发表时间:2017-01-25 19:16:55

《海燕》,我文学的启蒙 有人说过:“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可以造就更多的幸福。”我不知别人对这话是怎样理解的,但对于我来说,却是至理名言。
   我自幼残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艰难和困苦中读完了小学和初中。步入社会后,我办起了一个小商店,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但是,我在精神上感到十分迷茫与空虚,渴望通过一个心灵的窗口,达到生活的完美。因此,我找些书报来读,从中吸取知识的甘露。渐渐地,我迷恋上了文学,常常读完一篇文章,就产生了一种灵感。后来,我听一位朋友说,安波出了一个知名作家沙仁昌,他时任大连《海燕》文学月刊社副主编。1990年,我怀着一种无比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给他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便很快收到了他热情洋溢的来信:“恭贺家乡又出了一个文学爱好者,只要你继续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就在那年,他趁回家探亲的间隙,专程前来看望我,还给我捎来了一大捆全国各地的文学书籍。那时那刻,我是那么的激动,不知说什么才好。在嘘寒问暖中,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犹如潮水般在我的心中澎湃着。此后,这位文学上的“教官”,把扶持的目标偏向了我。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每次到家乡来办笔会,总忘不了把我介绍给其他作家,我仿佛置身于文学艺术的海洋之中,享受不完的温馨与鼓舞。2002年,经普兰店市作家协会的推荐和沙主编的提议,我加入了大连作家协会。当我初次到大连去办理《会员证》手续时,沙主编极其热情地接待我,我有一种到了家的感觉。临别时,沙主编把两大捆足有百十斤重的文学杂志,汗流浃背地亲自送到车上,望着他那渐去渐远的背景时,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眼眶,这种慈父般的关爱让我怎能忘记呢……
   在沙主编的支持与鼓励下,1992年,我就参加了由大连《海燕》文学月刊社举办的文学创作函授班。他把我介绍给责任编辑王桂芝老师,我创作的劲头更足了。我初中时的一位同学遭遇车祸死去,噩耗传来,我失声痛哭,含泪写了一篇文章《往事与悲哀》寄给了王老师,没想到被她改写成一篇散文,发表在当年函授板的第一期《习飞集》上,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一行行既熟悉又陌生含有墨香的铅字时,我真不敢相信是我写的,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眼睛,连声喊着:“我的文章发表了,我的文章发表了!”后来,我的小小说《馈赠》也在同一年发表了,这对于一个习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启蒙。当我向王老师表达我的心情时,她却说:“扶植文学新人是我的份内工作,只要你顽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1994年3月16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一位快接近60岁的老妈妈,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我的小商店,手里还提着一大捆文学杂志。没等我张口,她却风趣地对我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此时此刻,我显得语无伦次,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忍不住地喊一声:“王老师!”
   我终于真真切切地见到她,见到了我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老师,见到了一位可敬可亲的妈妈!在我的小商店里,王老师翻开我密密麻麻的习作本,认真地读着,时而用红油笔在上面指指点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时而帮我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谋篇布局……使我的一篇不成形的文章,变成了一篇像样的文学作品,这就是我后来在1995年3月《海燕》上发表的小小说《摊位》。
   只可惜,我在那段时间里,由于懒惰和各种事情缠身,没能写出稿子来,辜负了王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1999年1月初,我意外地收到了王老师的又一封来信,她在信中这样写道:“好久没收到你的稿子了,不知你近来怎样……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当奶奶了……”我一边读着信,一边默默地流泪,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真恨自己没能写出作品,来回报她对我的恩情。我很快给她回了信。让我感动的是,她把我的信当着全体编辑老师的面宣读了,还把我介绍给新来的编辑、著名作家孙惠芬老师。在孙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的小小说《分树》发表在1999年第9期《海燕》上,该篇在“无名小卒”文学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0年3月份,散文《我们不曾相识》也发表了,该篇题目还镶嵌在封面的醒目位置上,得到了读者较高的评价。后来,孙老师还把我的《写给妻子》编辑成一篇散文,发表在2001年第7期《海燕》上……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点点成绩,都浸透着编辑老师们的汗水与心血,也包含着他们对我殷切的厚望。
   几年前,我通过征婚,与一位四川女孩喜结良缘。当王老师得知后,屡次写信来嘘寒问暖,深深地祝福着我们。1999年正月初七,她还特意派在大连广播电视报社担任编辑的儿子李广宇前来看望我们,不仅给我的女儿带来了一大包营养品,还把我的爱情婚姻做了专题报道,把我们三口之家的照片发表在报纸上。王桂芝老师母子俩对我炽热的关爱,岂止用千言万语能报答得了呢?
   更令我欣慰的是,如今《海燕》主编李皓、策划部主任董晓奎都是我的老乡,都是我的挚友。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曾经都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我清楚地记得,1994年,《普兰店日报》创刊之初,我怀着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寄去了一篇稿件,不久,被时任责任编辑董晓奎老师改写成一篇写小小说《买扣》发表在副刊上。当我含着兴奋的泪水读完这篇文章时,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我写的。说实在的,我所写的文章根本够不上发表水平,这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让我更感动的是,这篇小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反响。每当人们向我投来赞叹的目光时,我就对她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当我第一次见到董老师时,没想到她竟然是一个20来岁面目清秀的小姑娘;我更没有想到,她特为我写了篇散文《感恩生活》详细地介绍我。就这样,我的稿件在董老师的编辑下一发而不可收,我的《报名》《朋友》《与你同行》《幸福》等作品无不浸透着她的心血。
   曾记得,1998年初,在普兰店市文联常务副主席、我的恩师姜凤清的引导下,时任《大连晚报》记者李皓专程来采访我,并进行了报道。在李主编的帮助下,2002年,我的《千里姻缘一信牵》在《大连晚报》有奖征文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我的《父亲的期盼》在《大连晚报》举办的“口子窖杯”双征文中获三等奖,并发表在《东北之窗》杂志上,在《海燕》创刊60周年之际,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写了篇征文《城里有位编辑妈妈》并获得三等奖……
   每每忆及《海燕》编辑部这些无私帮助与扶持我的编辑老师们,我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无论是老编辑还是现任的编辑,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恩情烙印在我的心底,难以忘怀,并时刻助推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稳步前进。

共 2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感恩是必须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那些在困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那些在事业爱好中提携过我们的人,感恩那些在黑暗混沌时为我们指路的人。半个多世纪来,《海燕》立足大连,面向全国,刊发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一大批文学青年由《海燕》起步,走上文坛,成为知名作家,提高了大连的知名度及在全国的影响力,为大连市的文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说,作者感恩《海燕》及其编辑老师沙仁昌、王桂芝、董晓奎和李皓老师,是一种必须的感恩行动。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26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25 19:32:27
  当地的文学期刊,往往是当地文学爱好者的成长摇篮,很多人从这里起步,继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26 15:22:45
  恭喜获精,再接再励!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1-26 16:08:47
  贺喜精品,新春佳节,祝福友友阖家欢乐!期待更多精彩!
4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7-01-26 16:38:27
  祝贺精品,欣赏美文。继续努力,期待精彩。祝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1-26 19:58:22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了,祝贺老师作品加精!新春愉快!吉祥如意!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6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7-01-27 12:21:41
  恭喜获得精品!祝新年快乐!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