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革命摇篮——井冈山

编辑推荐 革命摇篮——井冈山


作者:春韵 布衣,20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0发表时间:2017-01-25 23:04:17
摘要:描写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终于踏上了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重吟着毛泽东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的著名诗句,回想着“黄洋界炮声过后的战场和红军迂回行走的小路”,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终于踏上了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地。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享有盛名。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的燎原之势。
   游览井冈山,首先得来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进行拜谒。抬眼望去雄伟挺拨的纪念碑尽收眼底,横碑的正面刻着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的手迹,背面是朱德同志题写的“黄洋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竖碑正面镌刻着朱德“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题字,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黄洋界处在深山中狭地,因为有了红军,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而名扬四海。
   立于黄洋界哨口,耳旁仿佛又听到了“鼓角相闻”的历史回响,想得更多的是当年国共两党对垒的炮火硝烟。这里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星火燎原的起点,更是毛泽东革命军事思想蓬勃诞生的地方。这里不仅走出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开国元勋,还走出了众多不知名的井冈山英雄。
   井冈山的青山绿水曾记录着英雄们当年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眼前肃穆的绿水青山,似乎在表达对井冈英雄的深深思念。巍峨的井冈山,红色的根据地,每一株树木都讲述着一个动人故事,每一条小路都记载着一段不朽的功绩。
   井冈山之行,不仅美景再现,也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尤其是井冈山精神,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洗礼。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成为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精神,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这些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观,一起镕铸和培育成为一种革命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井冈山,您养育了中国革命,中国革命也塑造了您,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座丰碑!
  

共 11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文章,通过作者游记中的见闻感受,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引述了井冈山革命诗词,介绍了秋收起义之后的井冈山会师,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纪念碑,看到的现在井冈山的景致,揭示出了井冈山形成的革命精神。文章主题鲜明,语言充满着激情。【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1-26 11:24:09
  井冈山作为革命的摇篮,不只是精神,更有理论,特别是那里诞生的“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法宝,这是值得世界好好研究和学习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