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长征的足迹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红军第一方面军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开始了漫长、艰辛、充满险阻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之长、行程之遥、路途之险、困难之巨、举世罕见。“万里长征”是人类的壮举,这种永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真实可贵!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回忆起红军长征出发地——阆中,通过重走长征路,使自己真实感受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阆中位于四川省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北靠秦岭,西崎剑门。阆中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从阆中古城远望嘉陵江南,便可看见“阆中红军纪念馆”的琉璃瓦楼阁,庄严肃穆。过一桥右行入张宪路洞口,前行约200米,便是“阆中红军纪念馆”正门。门柱左右分别由红军五星八角帽和具有民族建筑色彩的斗拱红砂石构成,左边门前金色的“红军魂”字样在黑色大理石上熠熠夺目;门内广场正面,是一组红色沙砾石的《红军强渡嘉陵江》群雕像。
广场左侧红壁上,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大气磅礴,犹如千军万马,威震中华。诗词两侧,分别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长征路线图,敌我攻防和行军路线图等画面,栩栩如生;《红军强渡嘉陵江》群雕像后,便是四方塔基型的旗杆座,不锈钢的银色旗杆,顶天立地。鲜红的五星红旗,灿烂夺目,她告诉人们,共和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
旗杆后面,两边宽大的223级水泥阶梯顺山势而上。中间的徽记带上,共和国、共产党、军旗、红军、共青团、少先队旗徽,与蓝天群山,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力!
阶梯入口左右两侧,分别矗有阆中籍红军的10位将军青铜头像,黑色基座上,铭刻着他们曾经的业绩。头像雕塑右边的广场上,两柄剑形红色大理石簇拥着金色的毛泽东字体“革命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背后的《英烈墙》上,铭刻着阆中籍7437位红军、218位志愿军、136位在中印、中越边境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英名。墙右侧,则为解放后幸存的个别老红军逝世后归乡的碑记,故土难离。周围松柏环抱,庄严肃穆,感怀至深。
城墙楼阁与琉璃屋顶连接的展览楼东西向而立,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阆中红军纪念馆”匾牌,在2楼展室屋檐下格外醒目;《巴山炬火》、《嘉陵红潮》、《阆苑弘光长征壮歌》 3个主展室,素洁淡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分别展示了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和阆中革命老区英勇奋战的历史。
走下展楼,向右走向《红军英名墙》,徐向前、李先念等红四方面军10位主要领导的全身肖像立于墙中。进入后山的水泥小路,两旁分列着不同石材的红军标语,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理想、信念、政策、人性等光辉。
我们缅怀红军,我们赞美英烈,是因为没有他们的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红军精神更为人间正道,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她犹如一朵璀璨的奇葩,永远芬芳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