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过年

精品 过年


作者:白深 童生,591.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4发表时间:2017-01-27 15:53:07
摘要:有句俗话说得好:“年年过年年年过。”然而,这年年过的年,对于不同的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理解。大人们,在这个时候,他们感受到了一年辛劳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同时还憧憬着来年的更好前景;小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抚,感受到过年给他们带来的欢喜,穿新衣裳,吃好吃的东西,玩好玩的玩具,希望快快长大,能像大人们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老人们,在这个时候,一家团圆,儿孙绕膝,享受到了无穷乐趣的天伦之乐,盼望一家永远健康、和睦。一年一度,365天一个轮回,就是年年过得有些相同,人们也乐此不疲。然而,这“年年过年年年过”还有埋在心底的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期盼人人都健康、家家都兴旺,年年过,年年都能顺利地过、更好地过!多么吉祥的寓意啊,人们就是在这种年年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的氛围中,庆贺成功与丰收,希冀着更美好的未来!

过年 过了小年,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
   你看,那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挤满了匆匆往家赶的人群;那大街小港,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成群结队;那大大、小小的商店里,堆得小山似的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开始张贴大红的春联、福字;各个单位、商家也开始张灯结彩、张贴大幅各式各样贺新春的年画……
   走在街上,到处是欢声笑语、互相问候之声,甚至有的还互相拜起了早年。欢乐的气氛,洋溢在各个角落,喜悦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年一度的过年,轰轰烈烈地要来到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年年过年年年过。”然而,这年年过的年,对于不同的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理解。大人们,在这个时候,他们感受到了一年辛劳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同时还憧憬着来年的更好前景;小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抚,感受到过年给他们带来的欢喜,穿新衣裳,吃好吃的东西,玩好玩的玩具,希望快快长大,能像大人们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老人们,在这个时候,一家团圆,儿孙绕膝,享受到了无穷乐趣的天伦之乐,盼望一家永远健康、和睦。一年一度,365天一个轮回,就是年年过得有些相同,人们也乐此不疲。然而,这“年年过年年年过”,还有埋在心底的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期盼人人都健康、家家都兴旺,年年过,年年都能顺利地过、更好地过!多么吉祥的寓意啊,人们就是在这种年年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的氛围中,庆贺成功与丰收,希冀着更美好的未来!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忘不了小时候在老家乡下过年的景象,几十年过去了,我也从花样年华进入了悬车之年,但是,那份感觉仍然是那么强烈,那场那景仍然是历历在目——
   离过年还有两个来月,我就开始盼望过年了。由于那时是处于物资比较匮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年就是小孩子们天天盼望的天堂,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还有那浓浓的喜庆气氛。更开心的是,过年了,乡下人做什么事都讲究个吉利,小孩子就是顽皮一些,放肆一些,大人都表现得很宽容,不轻易责骂。
   过年最让我高兴的事是有炮放。离过年还有一、两个月,父亲就把炮买了回来,放在火炕上炕着,为的是去掉湿气,保持干燥,到时放得更响一些。父亲买的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扎二十多个的大炮,一种是鞭炮。大炮很响,爆炸时火花也较大,晚上放大炮,其火光可以把周围照得很亮。由于其威力猛,声音大,我不敢放,怕炸着自己,只是远远地看着父亲放。父亲预先将引线剪成两寸左右长,再装入炮的引芯里。放时用香点燃引线,再将冒着火花的炮丢到安全的地方,有的掉到地上打几个滚才爆炸,有的在空中就爆炸了,炸碎的纸屑到处飘散。放鞭炮要安全得多,我总是争着放。我把鞭炮挂在竹杆上,父亲帮我点燃,我将竹杆伸得远远的。放着,放着,胆子大了点,就举着放炮的竹杆,在院子里边走边放,好玩极了。
   哥哥比我大三岁,已经是县中学的初中生了,写春联就是他的事。哥哥照着农家历后面附的春联写了好多幅,将两栋房子的柱子、门、窗都贴得满满的,房子顿时红光闪耀,喜气洋洋。父亲看着哥哥写的春联,笑眯眯地说:“写得好,写得好!”
   妈妈喂完猪,提着潲桶刚好路过,接过父亲的话说:“送他们两个读书,潲桶我都提坏了几个,写得好也是当然的嘛。”那得意之情写满脸上。
   父亲只是嘿嘿地笑着。
   听了父亲和妈妈的对话,我心里暗下决心:“再过两年,我进了中学,也会写得和哥哥一样好!”
   在我心目中,哥哥就是个大学问家,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是我的偶像。凡是哥哥能做到的,我也决心要做到。
   过了小年,家家就开始杀年猪,而且要请亲友来吃疱汤。所谓疱汤,就是杀猪的第一餐肉,因肉质新鲜,煮时伴有猪的内杂、猪血,味道鲜美。同时,也有让亲友们共同分享丰收成果的意味,这也反映出一种和睦、相亲的风俗习惯。
   在我们乡下过年,规矩可多了。年二十八,也就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就开始正式过年,晚饭前要在神龛前摆粉粑,上酒、上香,烧纸钱,祭祀祖宗神灵。粉粑就是把米浸泡后再磨成粉,或参入粑菜,或纯米粉做成的肉馅包子。父亲摆放祭品,我和哥哥装香、烧纸钱。然后,父亲、哥哥和我就在神龛跟前恭恭敬敬向祖宗下跪作揖,心里不能有一丝杂念,然后放炮庆贺新年。第二天年二十九摆糍粑,也是一样的摆放祭品、上酒、上香、烧纸钱,在神龛跟前下跪作揖,放炮庆贺。第三天大年三十,这一天是正式过年,最隆重,摆猪头。整个囫囵猪头煮熟后,再用大盘子盛着,以同样的程序,在神龛跟前下跪作揖,上酒、上香、烧纸钱,放炮庆贺。这时,父亲还要念念有词,迎接祖宗神灵们回家过年,乞求保佑来年丰登,子孙昌顺。完成这些程序,一家人才围坐在火炉上,开开心心地吃年夜饭。
   中国人过年有守岁的习俗,不过,在我们老家把守岁称为守夜或坐夜。为这个守夜,家家户户老早就准备了一根又干又大的好柴火,吃完年夜饭,就将大柴放入火塘,伴些小柴一直烧到半夜两、三点以后。说是这样可以保证来年炉火兴旺,家兴业旺。每年三、四个月以前,父亲就要到山上找一个比较规整的硬木树兜,扛回家让它干燥透,守夜时,烧起来火来又旺又耐烧。我们家,总是父亲守夜到最后,他什么时候睡觉,我们根本不知道。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天还没大亮,父亲就最先起床,祭祀祖宗神灵,之后放炮迎接新年。听到炮声,我飞快钻出被窝,边扣衣服边洗脸,跟在父亲后面帮着做这做那。等大家都起来以后,就挨个儿给自家和邻居的长辈们拜年。拜年时,向长辈说些拜年的吉利话,还要恭恭敬敬弯腰作揖。这时,自家的长辈们都要给拜年的小孩子一点利市。所谓利市,就是现在的红包,不过,数额不大,少则几毛,多则一块,是真正的“意思、意思”,主要是图个吉利。而邻居的长辈,给拜年的小孩除了利市以外,还要给几个糍粑,这就是“拜年、拜年,糍粑向前”的习俗,让小孩们图个高兴。小孩们拿到这些利市,总是高兴得屁颠屁颠的,回家马上向妈妈报喜,把钱交给妈妈积攒起来,好在以后派上用场。
   大年初一,人们一般很少串门,都是呆在自己家里。从初二开始,串门的热潮便开始汹涌起来,走亲戚的,访朋友的,赶热闹的,络绎不绝。村村敲锣打鼓,吹号,人们聚到一起互相道贺新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寂静的山村,充满了喜庆和活力,到处都在沸腾。到了夜晚,各村的锣鼓队、号手,还会汇聚在一个公众之地,烧起篝火,进行敲锣、吹号比赛,看谁会的套路多,敲打得好。有时,多队锣鼓踩着同一节拍同时敲打,声响震天,五、六里以外都听得见,那声势也是很令人震撼的。在这种场合,小孩子们是最活跃的,放炮,追逐,打闹,直到深夜不回家,大人也不追究。
   号手们吹号的调门变化多端,有的一口气差不多能吹一分来钟。比赛时,谁吹的调门多、好听,持续时间长,谁就是赢家。我非常羡慕他们,也很想成为一个能干的号手。但是,他们吹的号,都是铜管的,还可以伸缩,携带非常方便,制作也很精巧,铮亮铮亮的,拥有那样的号,对我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奢侈。好在我们当地有一种一年生的草科植物,叫号筒杆,叶子像荷叶,有一人多高,秋天长熟后,杆呈绛红色,光滑漂亮,中空而且轻巧。砍下来去掉头和尾,用竹子削个哨子装在尾部,在头部再装一个半截葫芦瓜瓢,吹起来与铜号差不多。我就用号筒杆自己做了一杆号,样子是土了点,不太拿得出手。我用这杆号经常与别人比赛,好多人都夸我的号吹得好,我为此还常常暗自得意呢。
   喧嚣的锣鼓,悠扬的号声,给单调的偏僻乡村,带来了难得的热闹和快乐,把年味渲染得隆重而浓烈,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到过年,那锣鼓声和号声,仍不时在我的内心深处响起。
   我们乡下过年,进入小年后,要一直过到到元宵节这年才算过完,总共二十二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了。中国大多数地方过年大抵也是如此,只不过各地风俗有所差异而已。按照我们当地习俗,过了元宵节,这年还是没有真正过完,只有过了七月半即中元节,年才算过完。我曾经听老辈人说,回家来过年的祖宗神灵们,要过了七月半之后,才离家返回他们驾鹤西去的虚幻住处。因而,七月半,我们老家又称送鬼节,或简称鬼节,把祖宗神灵送出了家门,年才算是最后过完。所以,七月半,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也要进行相应的祭祀活动,但不如过年那样隆重、繁琐。在中国其它少数地方,也有称七月半为鬼节的,只是赋予的含义各有差异而已。
   过年,还有最重要的一层含义,就是一家团圆。小时候,我对团圆没什么理解,以为只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餐年夜饭这么简单。长大以后,离开家到了外地工作,这才体会到想家、思乡的苦与乐,而且越来越深刻。离过年还有一、两个月,就开始盘算着回家的事,要给父母带些什么,要给小孩子们带些什么。打电话回家,父母也总是不忘问我过年是否回家。那个年代,交通不太方便,三、四百公里的路程,要走两、三天,而且还要步行八、九公里的山路。可是,只要是回家,心里总是甜蜜蜜的,什么苦啊、累啊,统统不值一提。为了工作,平时儿女们不在身边,过年了,做父母的,就是想看看儿女们过得如何。就是知道儿女们过得很好,也要当面看一眼,那心才放得下来。这就是中国式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团圆,不只一家团聚,而且要一家圆满,这就是人们对家最直观、也是最具体的期盼了,特别是自己也成了父母,这种感受更加刻骨铭心。
   几年前,父母相继离我而去,那个梦魂牵挂的家,自然也随父母的离去而不复存在。每到过年,对父母、对那个曾经的家的思念,不但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了。大概,这就是年的魅力吧?正是这个年,把我们中华民族最温暖、最神圣、最美好、最真诚、因而也是最感人的真情,诠释得最准确、最动人;也正是这个真情,把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紧紧地、亲密地联系、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不可战胜的最强大力量。
   年味是越来越浓了,在我的内心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对那个曾经的家的眷恋之情,也在不断地翻腾着、奔涌着……

共 40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年三十就算是正式过年了。过年的一个最显著特征:那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挤满了匆匆往家赶的人群;那大街小港,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成群结队;那大大、小小的商店里,堆得小山似的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开始张贴大红的春联、福字;各个单位、商家也开始张灯结彩、张贴大幅各式各样贺新春的年画……大年初一,人们一般很少串门,都是呆在自己家里。从初二开始,串门的热潮便开始汹涌起来,走亲戚的,访朋友的,赶热闹的,络绎不绝。村村敲锣打鼓,吹号,人们聚到一起互相道贺新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寂静的山村,充满了喜庆和活力,到处都在沸腾。文章语言流畅,描写生动,气氛热烈,感人至深,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28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27 15:56:36
  今天是年三十,就算正式过年了,祝作者及全家快乐,阖家安康!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28 21:26:53
  恭喜获得精品,争取更多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1-28 22:21:13
  欣赏年味的文章!贺喜精品!期待更多佳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