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丁香】列车(外二首)

编辑推荐 【丁香】列车(外二首)


作者:芷茗青苓 布衣,20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4发表时间:2017-01-27 22:39:22
摘要:叶

1、列车
  
   使万物应和天空燃烧的声响
   白云骤然聚合黎明的洪水
   龟裂的背包上,拥有相同的指纹
   或者在寒风宣布世界奔跑的公民
   追逐永久的灯盏
  
  
   歌声牵动坠落的脸颊
   鸣笛报时的钟声,凝固成洁白的羽毛
   在昏黄下遮住简易的肮脏
   和晴朗的叹息
   一个孤零零的影子
   犹如灵魂
  
  
   门窗浸透残废者的拐杖
   并且吐出金色的语气而靠近生命的湖
   拐弯的车票遮住墙壁
   监视回家的声音因此敬酒
  
  
   有人用暗号敲响默默的黑夜
   你和我,连同浮躁的小孩
   被遗忘乳名
   然后郑重地低头
   深深地洗刷修剪的药味
   或者故乡前匆匆的港口
  
  
   一只飞鸟减速盘旋
  
  
   2、 蜷缩
  
   多么想再一次接受你的苦难
   就像你丢弃的骨头
   来自四面八方的激荡而光辉的夜空
   寂静如醉汉侵蚀的毒蛇
   无法收集死去的笑容
  
  
   这伟大的冬天
   升起在桌子的另一端
   它的中央
   变成了费解的字
   有人看见,女人的嘴巴
   咬住同一个苹果
  
  
   奇怪的形态占据黑夜
  
  
   玻璃是晴朗的
   孱弱在沙漠中的骆驼
   发出孤独的声音并且朝我射击
   方形的月亮
   我们沿着灯光取暖
  
  
  
  
   3、 栅栏
  
   缔结透明的火柴
   在星辰拂晓的时候
   醒来的影子
   渴望投入粘性的泡沫中
   摇荡的小桥
   削掉玻璃杯里的火焰,然后
   使星空的深邃空出来
  
   这是我的昨天
  
  
   并且保持着时差的原动力
   倾斜的飞鸟
   穿过流亡的一生
  
  
   或者再建立一个新的早晨
   落下白色的尘埃
   它的风格不变

共 5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篇从题目看表面是为了送行离别而写,其实作者并没有局限于这个主题,而是仅仅借助于列车这个题目,展开广阔的联想,以虚实结合的笔法营造出巨大的诗意空间,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第一段基本是实写,就是写列车将要鸣笛发车的时候,人们匆匆登上列车,去追求理想和心里美好的新世界,(宣布世界奔跑的公民,追逐永久的灯盏),第二段开始进入虚写的层面。坠落的脸颊,可以理解为人们面对亲人和情感的离别,那种不舍和难过的表情。但这个时候的离别,被赋予了一种理想的美好意义,所以说鸣笛报时的钟声,凝固成洁白的羽毛,洁白的羽毛可以看做是纯净和美好的象征。这种为了理想而远行的美好感受遮住了旅途的艰辛和磨难,---遮住简易的肮脏和晴朗的叹息,从此一个人在追逐的路上----一个孤零零的影子犹如灵魂。进入第三段,我觉得是形而上开拓最深的一段,基本完全进入了虚写,也许不太好理解,我以为,这里的表达关键在于,残废者的拐杖,是感知世界的一种触觉点,而列车行走在异乡,它的车窗外也是一个全新的待感知的世界,所以用残废者的拐杖来比喻,金色的语气是美好的,生命的湖可以对应是为了追求生命的价值或者意义的源头,这里的列车开始完全进入形而上的概念,成为生命的列车,而当我们踏上这个行驶往外界的列车也就是人生旅途的时候,随着生命不断向前,不断转弯,要想回头已经绝不可能,过去的每一个转折就像一堵堵墙,遮住我们回家的路,这个过程中,我们无论多么想念故乡或者渴望回头都不可能,只有面对现在,不断的接受告别。敬酒,意味着一种告别,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的告别。所以说,拐弯的车票遮住墙壁,监视回家的声音因此敬酒。下一段中,默默的黑夜可以理解为身处异乡那种陌生压抑的环境,我们在那里,都是被遗忘乳名的孩子,当我们偶尔听到有人提起这种心情或者暗示的词语,虽然满怀思念,或者渴望回到过去,但也只能低下头,继续手里的工作,或者在心里怀念故乡当初离开的地方。最后一段一个单句成段,飞鸟减速盘旋,可以理解为对全文主题心情的一种情绪渲染。整体看,作者表面上写的列车,其实后来真正对应的是人生这一趟列车,文字应该是在因为一些在车站的离别而引发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思索。借一个实体事物,写出来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度自然,思想深刻。 现在看《蜷缩》这一篇,这是让我反复阅读了许多遍,而不太敢入手解读的一篇,因为在这一篇里,作者对形而上的思维把握运用的十分深刻。以至于主题可能发散的很高远。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理解,首句说接受苦难,后面用了你丢弃的骨头,来比喻,这就使得这个苦难的含义十分深远和崇高,我们可以理解为对面对人生的挫折打击,而从不屈服,所以就像骨头一般坚强忍受着,这个过程彰显出人生的磨难和意义,它放射的光彩可以照亮夜空,而这个时候,周围的环境却是死寂的,这个人在一个孤独的甚至阴险的环境中面对自己和与苦难抗争,这完全是人生层面的描写。第二段再次以隐晦的笔法写到这种对峙,开头说伟大的冬天,冬天的环境是寒冷恶劣的,可是这种环境也是可以塑造一个光辉的人,所以说它在另一端,那么这一端不言而喻,自然是我的所在,或者说是作者笔下与命运抗争者的所在,这是心灵的,理想的对峙,是复杂而难解的一个命题,所以说,在这双方中央的桌子上,变成了费解的字。后面两句则完全是象征意义来写,苹果是甘甜的,象征美好的果实,我们都渴望获取。下一句单句成段其实是总结上文,对应在黑夜中各种苦难和抗争的交织,以及周围恶劣的环境。最后一段作者给我们看到了心灵的希望所在。玻璃是透明的,可以穿透看见内心,所以用了晴朗一词形容。沙漠中的骆驼也是与沙漠的恶劣环境相对抗而获得生存的生命,虽然它们孱弱,并且这个环境中它们也是孤独的,但它们却依然能够成功的生存下来,当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想到这一点,在骆驼的形象中,这种孤独以一种晴朗的姿态洞穿到我的内心,让我感觉到,这个抗争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孤独的,方形的月亮这个意象不太好理解,其实细看,是对应第三句。来自四面八方周围的光明激荡,所以说方形的月亮,也就是使得夜空这个环境被照亮的月亮,或者说我们心灵的怀抱的光明,在这种怀抱中我们从中取得内心的力量,而继续与黑夜对抗。文字题目是蜷缩,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写蜷缩,而是写在黑夜中---对应恶劣的人生环境中,那种努力想舒展,渴望站起来的人格力量。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理解,不一定对不对。但至少,这是其中一种言之成理的解读方向。由于作者隐题确实有点深,在造成庞大诗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理解上的难度,建议作者在保持思想高度不变的同时,以后尽量在文字中再多交出一些线索,便于文字的大众理解。 在《栅栏》一文中,第一句透明的火柴,火柴是可以燃烧的,而这里的火焰是透明的,这种缔结表达了作者对于热烈而美好事物接近的渴望,拂晓的时候,影子醒来,粘性的泡沫可以理解为阳光下的升华状态,这几句依然是写对于另一种更高层面美好事物的渴望投入。小桥摇荡,但是依然是一种途径,玻璃杯是一种容器,也是透明的,在这种透明之中,再出现透明的火焰,作者希望借助桥这一种过度,从一种小范围的美好进入更加广阔深邃的星空般的美好。这一层比一层更加深刻的对于美好的渴望构筑了第一段,然后下一句单句总结上文,说这是我的昨天,这里的我可以看做是作者内心,或者是内心可以托付的一个人。总之,这是一个纯净的人。他一直追求的就是对于美好事物的贴近和渴望。但在生活中,这种美好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犹如栅栏的阻隔,我们不断渴望跨越,渴望接近,渴望美,这期间的差距就构筑了一种动力,作者形容这种原动力用了时差一词,这个时差也许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修补的,所以说倾斜的飞鸟,飞鸟可以看做自由美好心灵的一个代名词,她一生都在苦苦追寻这种美的过程。这个理想最终是为了在一个新的早晨,进行一种新的秩序的建立,这个秩序是纯净的,所以说,它的风格不变。这个不变的它的风格,可以理解指的美好的人事,因为,这一切渴望都有一个共同的准则,那就是跨越那个内心的栅栏,进入我们内心的美好,这种对于美好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也成为美好的一部分的信念,是永远不变的。以上是我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因为文字采用了形而上手法和大量思维跳跃,因此可能存在多种解读方向,这一种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作者本意,但形而上文字和普通诗意的一个解读方向的层面不同,它的一个特征就是存在多个方向,不过这多个方向并不导致含糊和混乱,而是在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自圆其说,形成诗意的强大多维空间。所以如果其他朋友有不同理解,我很乐意听取交流。【丁香编辑:叶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7-01-28 19:57:02
  诗歌中很多地方因用词不准而费解。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向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关联性,不宜过于发散。需要多次转折词意去理解的诗歌,并非诗歌表达方式的需要,否则便会有炫技之感。例如:骆驼——射击,缔结——影子,小桥——削掉,让人很难想象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形象。也许作者是高人,但诗歌还是要给绝大多数读者看的,所以大多数人应该能够看懂。个人建议,供参考。
诗歌要有趣、有品、有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