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纽薇兰蜂蜜杯”征文】读你,如沐暖阳(作品赏析)
这是一个冬季的雨日,临窗捧读这样一部悠然漫长而又温馨暖人的故事,听着窗外雨打大地和楼房的声音,仿佛我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寒冷和悲凉,我沉醉于一个精彩暖人的故事中,慨叹爱情的圣神和坚守,慨叹红尘情感的奇妙,慨叹书中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经历,慨叹有爱的日子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阅读着这个描写海峡两岸一对年轻人克服千难万险执着相爱盒相守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默默见证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缠绵婉转的放歌。故事中那些温情的时刻,那些撩拨心弦的场景,让我仿佛触摸着温暖的阳光,从发际到鼻翼,从额头到脸颊,从轻轻闭起的双眼到微微张开的耳朵,从温热的躯体到曼妙的灵魂,全都沾染了金色阳光的味道;阅读着文中那四季的自然景色,仿佛行走于草木荣枯的原野,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大洋,从海峡到荒岛,让我体验着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阅读着那些形色不同的人物,从主角到配角,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孩童,从好人到恶人,于烟火人间,体察百味人性;阅读着那些特殊时期的人文风情,从内地到特区,从大陆到台湾,从亚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感受到不同的地理风景和不同的人文风貌。轻轻地睁开微闭的眼睑,呼出芳馨的气息,大声地喊出:读你,如沐暖阳!
我静静捧读的这本书,沉甸甸的,感觉很厚重,留给我很深的思索和很长的回味。它就是我的文学导师——中国著名作家沁香一瓣先生的长篇小说《隔不断的情缘》。这是老师新近出版的自选集十卷书中的一卷,书籍还散发着油墨的芳馨,令我如痴如醉地阅读了两天。我由衷地赞美恩师的这部小说,同时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轻掩书卷,静静地回味咀嚼,深深思索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成功之处。再次忘情回顾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段非常感人的佳话。这部小说讲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一对曾是生死兄弟的抗日老兵后代子女间的一场恋爱故事。可以说这是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和以身相许后,又因为暂时分离而意外失去消息,彼此在不明生死和杳无音信中不离不弃,相守五年而各自坚守爱情誓言和信念的故事。其间发生的变故和悲欢几乎等同于生离死别,可是他们彼此相信,彼此等候,最终终于等到再次重逢的圆满大结局,这被有关文学专家赞誉为当代的“庐山恋”。
的确如此,故事的女主角谢莲是长江龙头城市滨海市一家医院的一名医生,而男主角洪志春是台籍港商驻滨海贸易的代表。两个人因志春的表姐吴秀娟求医治疗不孕症而在滨海红光医院相识。两人因此一见钟情,后在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们都是抗战老兵的后代,而且是一对亲如兄弟的抗战老兵的子女。所以爱情的火苗迅速在二人心中燃烧,他们的恋爱关系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双方家长的祝福。爱情之花终会在一个适当的时节开放,二人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终于初尝了爱情的甜蜜,他们因此有了爱情的结晶。可惜的是那个时代两岸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婚前行为的保守认识,谢莲受到了来自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打压,先失去了工作,后又因此造成了谢莲同时失去了父母双亲。而正在二老后事处理的过程中,志春又接到了航海到非洲贸易的任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谢莲姑姑的坚强支持下,决定等志春贸易归来之后行结婚大礼。于是二人就此分别。志春远涉重洋去非洲的好望角,而悲伤和失去工作的谢莲也跟随姑姑来到山区的农村,开始了完全和滨海城市不一样的生活。本想志春数月即可回还,谁料想竟是一去五年,生死不明,音讯全无。其实分别后他们各自的生活都非常艰苦,但苦中有乐的是,他们时时刻刻用对对方的爱之信念度过了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爱的信息能不能收到,他们每天都在为彼此写着爱的情书,正是这一份对爱的执着信念使他们彼此活下来,等下去。五年哪,谢莲由大城市的一位白衣天使变成了山村里一位赤脚行医的女子。其间经历了差点难产殒命的危急关头,经历了儿子冬吉失而复得的大悲大喜。而志春则历经了海啸、海盗、海难、漂流荒岛等可怕的灭顶之灾难。所幸苍天眷顾,经历了五年漫长的等待,志春最后克服千难万险终于生还,有情人最终成眷属。小说的主要故事已经够吸引人了,而围绕着主要的故事还生发出其它人的许多小故事,更为主要故事增添了光彩,增加了暖人的温度。读之,让我们体悟到人性的良善和人情的冷暖,实在是一部优秀的人间情感的正剧。
概要了故事的大纲,再次冥思小说构架和行文的精彩之处,实在有万语千言不知从何处落笔。本部小说值得我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那还是从小说的三要素说起吧。
首先,说说环境因素。这篇小说的选材比较特别,是反映海峡两岸交往和交融的故事,是比较新颖和敏感的题材,这属于一个大的社会环境。而在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上,更有让人欣赏和回味的地方,作者对自然环境几乎散文化的写法,增加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性和耐读性。其对自然风光和人情的描写并不限于在滨海、香港或者台湾,还在浙江四明山村、在非洲、在好望角、在大洋、在荒岛,所以使得故事比较有看点。而且老师又是一位非常善于景色描写的作家,在写到这些地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时,总是那么地吸人眼球。我仿佛看到了好望角醉人的海港景色,也似乎看到了浙江四名山区原始村落的美丽风光。而且老师在写海啸、海盗、海难的场景时又那么逼真,让你感到不寒而栗,而这些景色的描写,紧扣人物的刻画和心理描写,令人如亲临其景,发出由衷赞叹。
其次,再来说说情节。一篇小说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情节,情节是否曲折恰当,决定了小说的优劣。而老师的这篇小说其情节的构架是无懈可击的。小说分为三部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写的是两个年轻人的相遇相恋和分别;中篇写的是谢莲的山区生活和遭遇,展示了她的坚强、勇敢、善良和执着的个性;下篇写的是两人的重逢,主要是志春回忆的流落荒岛的非人的生活。老师在编创这些故事的时候,有时候集中某主要人物的经历,有时候穿插双方的情感经历和感人至深的情书,而更多地是穿插了主人公周边人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从来不会有闲笔,更不会有赘笔和败笔,它们全部是用来突出主人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的,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仿佛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所有的人物经历都那么鲜活而贴切,令人十分信服!
然后,我要着重说说小说的人物这一要素了。这篇小说以谢莲和志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圣神的相知和相守。同样这篇小说也塑造了众多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中既有善良美丽的好人,也有自私狭隘甚至可恶的坏人。这些好人中有谢莲的老师赵云医生、有谢莲山村的同事齐秀珍,有原来滨海的同事黄明、有志春的表姐吴秀娟、表姐夫蒋青、有疼爱谢莲的姑妈、有富起来不忘乡民的土金、有志春的同事许冬冬、田耕、有海船上的报务员钱晓蔚、还有淳朴的猎人谢晶平和夫人花芳,还有各位村民以及村长等……而坏人有红光医院的李叶、山村土金的老婆陈莉、还有船长宗虎等……这些人物虽是次要人物,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们对于情节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对于展示大千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必不可少。老师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是洞察了纷繁世界的各色人物,并把他们的特性集中起来,成为某一类人,这就是所谓的文学典型。瞧,青年医生黄明是特点比较突出的一个,他正直、正义、善良,有广博的胸怀和爱心,每次在谢莲有难的时候都能挺身而出,挽救她于危难之中,而他最终的结局也是完美的,他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和亲爱的姑娘。而坏人中的宗虎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他是一个自负又自私、冷酷和极端利己的人。所以他在船行平稳的时候,会猥亵自己同船的员工报务员钱晓蔚,而当流落荒岛时很快表现出了自私和凶残的真面目,他最终被三个同伴合力置于死地,也是一种罪有应得和死有余辜。老师在这部小说中真的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真实而可感的立体的人性和人情的图画。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并不完美,同时也认识到善良和正义一定可以战胜凶残和邪恶,只要我们努力,世界一定会变得纯净而美好。
最后,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老师这篇小说比较高明的地方还在于,使用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学道具,那就是谢莲给志春的红手绢。这条红手绢和志春送给谢莲的阿里山的神木一样,同属定情之信物。而这一条红手绢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首先手绢上的绣像是美丽的谢莲,而谢莲的像是二人初遇时志春随手画出来的。可以说这条红手绢承载的是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和对美好未来所有的怀想,所以这条手绢带在远涉重洋,远离祖国的志春身上,代表的就是祖国、就是家乡、就是自己最亲爱的姑娘。所以这条手绢无论跟随志春遭遇了多少事情,无论其颜色褪去了多少,但永远不褪色的是一份爱的心意。所以我觉得小说的这个道具运用得特别巧妙,而且因为这条红手绢还会发生一个匪夷所思的半块红手绢的离间感情的插曲。这小小的红手绢的妙用实在不容小觑,它不仅是小说物的线索,也是重要的伏笔之所在,由此可见老师构思的高明之处。写到这里,我还是不由地为老师的文学匠心点赞!
读罢全篇小说,我沉醉于故事中,意犹未尽、久久地不能自拔,我全身的筋骨和血脉似乎充溢着无限温暖的阳光和汲取着无穷的力量……真的,这是一部多么美好的小说啊,这是一个多么暖情的故事啊!似春风拂面,似细雨荡涤心灵,更似阳光照耀灵魂……真的,我特别期待这部长篇小说能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屏,让广大读者和观众分享这份特别的两岸情缘。因为有爱,所以感天动地。是的:山高,割不断爱;水长,割不断情。让我们祝福温暖的爱情,一直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