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摘要:”文”是用来交流思想、促进 工作的,而一旦用来弄虚作假,粉饰自我,则危害大焉。
“文”字的含义较广。这里的论“文”,不论“文”的体裁,不论文与武的差异,而是与写材料相关的其它问题。
论“文”,首先就想到了“写材料”。某单位欲聘请一位专门写材料的文职人员。因为是苦差事,酬金当然可观。哪知,被聘的第一位刚一上任,仅一周时间就走人了。走者三天写两个材料,这速度也算可以的了。但他看到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提纲都向他递来,不几日就摞成一沓子,才知道就是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招架的。走人之事,暂且不论,我想这种“聘用”,就是多余的吧?党、政、青、妇、武,哪摊工作都有明确分工,不是常说“谁主管,谁负责”吗?是哪方面的情况,就由哪个部门,就由哪方面的同志总结不就完了。然而,却不,都想甩手。此类现象并非个别,还有蔓延之势哩。
论“文”,很易联想到投稿和发表之事。现在一些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存在一种无形的“文字竞赛”,似乎谁发表的文章多,谁的工作就出色。至于质量如何,成果转化了没有,就不大顾及了。为发一篇文章,几百里地的路程,往往是专人送,专车送,只要能发出,咋整都行。若是不想发呢,不行,上边有任务,卡得很。
论“文”,很容易想到如今的出版业。文章在报刊上见面后,不几日就会收到某些“大全”“文库”“丛书”之类寄来的征稿函。说是已选定“入书”,如答应什么条件,那就“成交”。编辑单位大都是很有名望的权威部门,出版单位也是“高档次”的哩。
论“文”,也能令人想起选人用人。现在机关进人,大都是“能文”者优先。某些人得到重用后,再发挥一下“自身优势”,文山会海也就又多了一分特殊基础。
“论”了半天,啥意思呢?“文”是用来交流思想,促进工作的,而一旦用来弄虚作假,粉饰自我,则危害大焉。
【编者按】文,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说白了,“文”是用来交流思想,促进工作的,而一旦用来弄虚作假,粉饰自我,则危害大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杂文,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