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克里德曼为我们郊游伴奏(散文)
军人生活习惯不容易改,比如我家总爱集体出行。这回又是女儿开车打头,我坐儿子开的车紧随。上了京藏高速,儿子说,给我们放点钢琴曲听听。我随声响应:好!远郊游就有了悠扬、酣畅的钢琴伴奏。
孙女儿因专业所需,正恶补英语,自然喜听英语歌曲。外孙女是个张杰金粉,称他为“我们大哥”,还沉湎在春晚她大哥和毛阿敏的对唱中,点赞那“母子”头一次合作成功,笑他不敢和“妈妈”拉手,只松松地握住她两根手指头。俩低头族坐在后座上,听我抢先表示愿听钢琴曲,自然不和我争车载音乐的优选权,我只听到两人笑了一下,理所当然领受了儿孙们的这一份孝顺,听起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来。
我并不懂钢琴。只是搭工作业务便车,参加过一些音乐会,这就像小时候读《三字经》,也算发琴蒙,知道音乐大世界有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大师,听得较多的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命运》、《天鹅湖》等曲目。这在中国人中,应该算音乐普及。
女儿学过钢琴,她妈妈在她上中学期间就节衣缩食置办了一台星海。女儿自立后,进行了一次升级换代。不过,她也没进入专业,平时很少弹,偶尔弹一会儿,老重复《献给爱丽丝》,这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轻音乐名作,钢琴初学者总把这当练习曲。外孙女受她妈妈影响学钢琴,但我没指望她“成名成家”,只作一种陶治性情,增加艺术素养的一项课外学习。以后工作了,为茶余饭后休闲、调济情绪、保养心态就行。外孙女儿显然放弃了专的目标,集中全力学好功课。但三磨两蹭后,弹得可圈可点了。每听家里响起琴声,我分辨不出是女儿还是外孙女儿演奏的,只管分享罢了。
汽车显示屏上以英文显示曲目,是当代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里德曼弹奏的选集,自动换曲,曲名后还标明演奏时间,每曲大都4分钟左右。这如同看小小说、短美文。我都不知道曲名,只听得出《献给爱丽丝》、《水边的阿迪娜》、《秋日私语》等熟悉旋律。欣赏音乐,不需要像读文学作品那样费力,不必咬文嚼字。如《献给爱丽丝》所表达的意境、情绪、氛围,据说贝多芬是表现一个纯朴可爱、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的欢乐。她也许受了父母夸奖,也许得了一件精美礼物,也许有同龄男孩喜欢,也许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也许做了一个甜蜜的梦,跑到明媚的阳光下,在翠绿的草地上跳呀,唱呀,尽情地释放她的青春活力,享受她的黄金年华。哪个过来人,没像她一样萌动过、欢乐过,听着乐曲就会共鸣,产生妙不可言的联想、向往。
我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陶醉了,不知为什么,回到了戎马生涯的起点、入口处,就像我们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克里德曼为我伴奏,音乐与我在从军路上同行。平时常留连的那些车轮滚滚、喇叭长呜,刀光箭影,暴风骤雨,闪电惊雷、翻江倒海、高山峡谷,莽莽丛林、焦土硝烟、赴汤蹈火等艰险苦难、撼天动地的各种历练,都隐退了。从车外闪过的倒是风花雪月、晓雾晚霞、温柔舒缓、轻歌曼舞、喁喁私语、默默偎依等各种软意象。我甚至看到了远方的苍山白雪,听到了洱海渔歌。不由得回过头去,对俩宝贝嗨了一下:克里德曼的琴声把爷爷激动得穿回到了洱海边,和你们的奶奶在海边挽手漫步,任清风吹拂,任浪花洗濯。俩宝贝都抬头笑我,我不由得告诉她们:是一种真实的情景。我刚出版的新书《中缅勘界纪实》,出版社照例要求作者有简介和照片,我没给近照,而是选用了一张黑白片,那是我和她们奶奶婚前的合影。她奶奶说,那是她人生质变的最后留念。俩宝贝都笑着叫起羞羞来了。
猛一下,我又听到了惊涛骇浪声。一面听,一面向孩子们描述我的感受。那是两条小快艇在海边浴场外的深水海域乘风破浪,你追我赶。飞溅的浪花伴着快意的惊呼。一会儿,后着追上前者,一会儿,前者绕缠后者。眼看要碰撞了,又是惊呼欢叫。继而乘风破浪平行前进,再相互追逐,痛快淋漓。那不是我们全家在海上戏嬉吗?
我不免遗憾地说,那些曲名能译成中文就好了,听起来有章可循,能更好地理解原创的意蕴,感受原创者的感受,防止欣赏者信马曲缰,乱联想,曲解原作的创意和情感寄喻。儿子听了,眨眼英转中。原来,钢琴家弹奏的曲子,几乎没离开爱。献给爱丽丝,秋日私语、爱的纪念、蓝色的爱、爱之梦、爱的协奏曲、爱情的故事、恋爱中的女人、冷藏之爱、乒兵之恋……难怪把我这个老兵也带进“情海”去了。
1992 年,理查德·克里德曼第一次来中国演出,
是最早进军中国演出市场的少数外国音乐家之一。他先后在中国进行了30多次巡演,足迹遍及70多个城市,共演出200多场,现场观众超过100万人次。有一年巡演,在30天内跑遍了近20个城市。连偏远的小城四川省的遂宁县城也去了。他把《红太阳》、《一条大河》、《梁祝》、《山歌好比春江水》、《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中国歌曲改编成钢琴曲,带到其他国家演出,也受广泛欢迎。
克里德曼以标志性的蓝色西装、以流畅、优雅的演奏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他把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完美地揉合,乐曲既高雅、华美,又朴实、通俗。意象优雅、旋律悠扬、和声简洁、音色响亮,充满诗情画意,动人心弦。喜爱钢琴或初听钢琴的人们,都容易引起共鸣、同感,都会不知不觉地被他的琴声带入亲和而愉快的音乐世界,成为“回头客”。
文学创作或艺术表演,都强调个人风格、特点。克里德曼的钢琴演奏,既富丽辉煌,也简约、平民化。说实话,连续听他的钢琴曲,也觉得有的旋律在不断使用,难以分清换了曲目。这类似有的文学创作者,常用他的习惯词语。外孙女儿比我懂行,她给我解了谜。克里德曼有他的独家演奏技巧,即以左手伴奏的琴音作陪衬,旋律提高八度,音程进入高音域,右手在这高音域灵巧弹奏。就像人登上一个最高平台,举目四望,览尽世间美景。在那么高的音域中,要有高度技巧,一般人很难弹奏,因为表现的范围狭窄,音量不易扩大。而克里德曼的弹奏,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如此高音域中弹出优美的旋律,清脆,明亮,活泼生动,绚丽多采,使欣赏者一直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在徐徐清风中愉悦,陶醉,升华。
好的音乐不分国界,我信了。还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地位高低,不分男女老少,都能从音乐中各取所需,享受各自的乐趣。我对孩子们说,我老了,要节省和保护视力,脑子也得悠着点儿使用,今后不打算再写长篇作品,看书也会减少,要多听听音乐。音乐欣赏是一种浸润,如春风化雨。燥热时吹吹和风。疲劳时像泡泡温泉,活血健身。我要她们给我下载、录制一些好曲,像克莱德曼的。
我们郊游的目标是龙庆峡冰灯。原估计行车2小左右,实际花了3小时又10分钟。坐在女儿车上的老伴先到,等我们吃午饭。两车相会,大家不免埋怨堵车,责怪有些司机乱并道抢行,造成过两条邃道都停车久候,后悔今天不该出行。我则无怨无悔,因为一直在享受音乐大餐,甚至没感到堵车。克莱德曼钢琴选曲80首,还没听完。就在儿子停车后,克里德曼正在弹奏《梦中的婚礼》。我跟老伴说了几句悄悄话,我想回过云南的洱海边一趟,她心领神会。我也和她取得共识:克里德曼加力,推动我的晚年生活、写作来一次小小转型,今后,要求耳朵对我延年延寿、提高生活质量作出更多贡献,也就是多听听音乐。
向老兵道一声新年好!兵心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