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西厢月影夜空明

编辑推荐 西厢月影夜空明


作者:岭南昏鸦 白丁,2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05发表时间:2017-02-06 09:53:34
摘要:风无影,花终逝,雪易消,月难圆,方知“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原来只是梦一场,仍是风花雪月最无情。

西厢月影夜空明 一个人穷其一生,只为等待郎君归来;一个人亦穷其一生,只为躲避良心诘难……
   ——题记
  
   在我看来,王实甫的《西厢记》,早已在盛唐时就被元稹注册过了,只不过后人将它演绎成了千万种不同的版本罢了。杏花春寒可变成肃杀的深冬,如水夜月可变成淅沥小雨,古老的香笺也可变成时髦的微信。可第一次遇见,却永远定格在蒲州城边,落款是城外的普救寺,就连那悠久的古桥,也被吱吱呀呀地扯了进来。
   故事始于一个在夕阳古道缓慢前行的落魄书生,却终于一个在皓月古度翘首盼归的玉人。
   说实在话,《西厢记》其实写的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至于是不是风流文人元稹的写实,现在已不得而知了。可样板戏最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大团圆,这只不过是缘于善良的人们,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厢情愿罢了。
   千古盛唐,繁华的不可一世,也仅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登峰造极,封建思想仍像毒瘤扎根于人的五脏六腑,吞噬着人的七情六欲。封建礼教如一条华美的丝带,死死勒住女子们的咽喉,禁锢着她们的天性本心。那时的条条框框,很是让人头痛,女子足不出户,只能锁于深闺庭院,在丫鬟的陪伴下读《女诫》,做女红,男子的风流也无可潇洒之处,异性审美大受局限,走在大街上只有中妇踟蹰、老妪蹒跚。毕竟《诗经•郑风》中的“其出东门,有女如云”的时代,已经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消逝在了那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渭水河畔。
   就这样,在礼教层层叠叠地严实包裹下,这才子佳人对爱情的渴望如火焚纸,一发而不可收,越烧越旺,越燃越烈。直到那一天,信步闲游,却于死气沉沉的西厢门前,看到了落魄的秀才,虽风尘仆仆,但一身书卷气平添几分清俊儒雅。两人初见,不免有些失态,顿时心潮澎湃,欲望决堤,彼此定住了脚步。于是,男的吟诵,女的叹息。
   书生直言不讳:“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小姐婉约含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花影移墙动,疑是玉人来。”
   淡淡花香、悠悠流水、和着守更人清幽分明的梆子,当然还有柔美的月光,都攒掇着一对两情相悦的年轻人暗结连理。后人都说是月亮惹的祸,其实,无辜的月亮,只不过是人们为自己的意乱情迷找个借口罢了。
   于是乎,一见钟情,便如此这般地流泻成了一段昙花一现的似水姻缘。
   黎明时分,天还带着初春的清寒,书生看了看墙上的佩剑、案上的香囊、以及怀里的玉人,大腿一拍,毅然加入了考取公务员的行列。
   又到了千篇一律的送别,送的人一送再送,走的人一走再走,场景总少不了大江古渡、孤帆远影之类。难怪唱词中总写的是:啊,娘子……啊,相公……
   真真是一咏三叹,心酸难耐呀。
   后来,后来的后来,应试、中举、封官、赴宴、面圣,一条繁花似锦又暗藏荆棘的仕宦之路,随之延展开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想想看,那些榜上的文人雅士头戴官纱,身披蟒袍,骑着高头大马,在宽阔平畅、鞭炮齐鸣的朱雀大道上潇洒地策手扬鞭,打马走过,是何等的快意风流。只是那“长安花”不知是指道旁的各色牡丹,还是京城内热情奔放的美女,想必都不及远在千里的倾国倾城,嫣然一笑。
   原本不打交道的达官显贵,公子文人,一时间俨然失散多年的兄弟,每日开席设筵。在众人之中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纵情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言豪语。曲水流觞的格调,渔船烛影的雅致,花红柳绿的姿态,莺歌燕舞的风情,这长安的花花世界,让他彻头彻尾地迷失深陷了。
   当年那个让他惊艳的玉人,早已化为脑海深处模糊的一个影,那时作为信物的罗帕或玉佩,也沦为朋友们酒酣耳热时起哄羡慕的谈资,任他们调侃、品评。
   也许在初春或暮秋的夜里,偶然忆起那次金风玉露般的相逢,那个自己曾痴恋过的温婉女子,或者那段两情相悦的鱼水之欢,他的心中或许会有些愧怍,但却被烈火烹油的现实和心头涌起的文思掩盖,写下哀怨惆怅的词句,供后人传唱千年。
   而那个在普救寺内苦苦等待的玉人,却永远冻结在了青灯古佛旁,封进了《西厢记》里。她走不出去了,也无力走出去了,又或者她根本不愿走出,她仍倔强地立在原地,痴痴等待峰回路转的奇迹。
   书生以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强悍入住女子的内心,又以最掷地有声、不容辩驳的理由全身而退——功名。他任由女子耗用自己的华容月貌去守望,用一生的锦绣年华来空等。
   这一等,等了一千年呀!陪她的只有晨钟暮鼓,铁像浮桥。黄河改了道,铁像已消失不见,浮桥也因天灾后战乱崩塌,无迹可寻。可女子仍在《西厢记》里固执地想:那个温存如玉的儒雅男人,莫不是在万水千山中迷了路?
   没人回答,只有月影移墙,竹梢风动。
   在月夜中,啜三分淡酒,怀念这古老的爱情,心中一点怅惘,一点不平,更多的是假设与自省;如果时光逆流,如果我就是那穷书生,走出蒲州城,走进那温柔迷人的长安城中,就一定会记得那夜西厢房内,那个在普救寺中孤注一掷、苦苦等待的玉人吗?
   自古多情空余恨。所有的爱情,起初都那么花好月圆,如胶似漆,而结局差不多都淹没断送在星移斗转的似水流年里。

共 20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真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啊!我们读《西厢记》似乎只是关注张生跳墙、拷打红娘这些热闹场景,似乎并没有关注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无耻的行径。如今,黄河改了道,铁像已消失不见,浮桥也因天灾后战乱崩塌,无迹可寻。可女子仍在《西厢记》里固执地想:那个温存如玉的儒雅男人,莫不是在万水千山中迷了路?文章角度新颖,解析舰长,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06 10:18:05
  《西厢记》被解析出了别样意味,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岭南昏鸦        2017-02-06 23:41:42
  谢谢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06 10:18:48
  感谢赐稿作品赏析,欢迎继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岭南昏鸦        2017-02-06 23:42:33
  第一次网上投稿,请多多指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