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汪家山石刻散记(散文)
大年初二,草池镇三渔村“三渔同嘴”惊现不明汉字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的,这是一个足以让整个草池镇沸腾的消息,从机场工地到数里外的三渔村二社,沿途停放了大大小小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期待“惊现的汉字”能够就此揭开三渔村得以成名的百年谜团。
三渔村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读书的年代我就和同学付能成一同目睹过清代石狮的风采,那时候思想里没有文物的意识,沒有手机,笔下也写不出顺畅的文字,只是带着一颗猎奇的心去看了一下,离开后也没有留下什么念想。
身居乡野,难窥外面的世界,对清代石狮的了解均出自于一本不到八十页的《简阳历史》,简短的几行小字不褒不贬,却记述了石狮子的来世今生。石狮子作为汪家山石刻的组成部分早已列为简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石狮子边有1989年简阳县树立的简阳县文保碑,简阳改为县级市后,2012年又树立了新的文保碑,碑的正面写“汪家山石刻”,碑的背面有简短的文字介绍。属于汪家山石刻的还有一个三鱼同嘴石刻,这就是三鱼村得名的由来。
对于草池石狮子,其实简阳资料早有记载,而且颇有传奇色彩,可说是一只“神异灵兽”。我查阅了民国《简阳县志》(1927年版),在该版县志(卷三.舆地篇)有“狮子石”一条,其中记载道:“五十里。汪家山崇山之下,缭以清溪,岩下一石宛像狮子,里中又有石锣、石鼓。相传狮子石善鸣,一鸣则鸡犬震慑。道光三年,里人毛于刚建保全寺,移石锣、石鼓寺中,命工于狮子石略施棰凿,遂为大狮,背负小狮,形高阔均一丈四尺,自是绝无声响。”
或许是对于先人们传承下来的东西心存敬畏,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一直想故地重游,再睹石狮子的风采。
趁2012年借春节休假之机,我奔走三十余里路围观了三渔村的狮子,从保全寺、石狮、古井、古河堰到三鱼同嘴,重新梳理了我十几年前的脉络。
适值春节期间,冷清僻净的三渔村便热闹了起来,有三三两两的回乡游客围着巨大的狮子拍照,有的甚至站上幼狮头上拍照,有的在古堰河畔留影,一派怡然自得的乡村影像。
一同观望的还有一对夫妇,看起来像是本地人,他们能讲出石狮子的由来,还能绘声绘色画出三鱼同嘴的图案,能详细讲解古井里发生的奇事,故事的版本与作家徐正唯老先生描述的并无二致。
在国人眼中雄狮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不管是南狮北狮,从沒有单只的,那么三渔村另外一只狮子去了何方呢?这样的疑问一直困扰着地方史专家们,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却很难让人信服。
“这有什么难的?青狮对白象,另一只狮子破四旧时被人们做成了桥。”
一旁挑水浇菜的老人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颇有几分“路人寻问狮何处,农人遥指古堰桥”的意韵。
年轻夫妇告诉我,老人所言并非空穴来风,村里一直流传着狮子不听玉帝的调谴幻化为巨石被人们做成小桥的故事,但传说归传说,依据又在哪儿呢?
年轻夫妇的语言并不华丽,平铺直叙,听得我如醉如痴,即使面对的是空旷的原野,也能真切感受到了清代石狮曾经的荣华。
山水如影,另一只狮子究竟去了哪里,一直是人们挥之不去的疑惑。
“去了哪里,怀里不是抱着一只小囡囡吗?”年轻夫妇五岁的小女儿指着石狮子奶声奶气嚷道。
众人哑然失笑,这该是乞今为止最为温馨的解读了吧。
一杯茶,一张石桌,一个高板凳,三渔村人的热情与善良,让我倍感温馨。
分别时,夫妇俩还让儿子和他们的女儿一起站在石狮前合影留念,小姑娘长得很是可爱,笑起来晕出两个小酒窝,儿子长得英俊可爱,我竟然萌生了为儿子定个娃娃亲的念想,甚至还想请这百尊百年雄狮作一个见证呢。
夕阳下的雄狮,静静地守扶着这一方山水。
体型硕大的狮子,虽历经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狮身上残存的色彩依然鲜艳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石狮的由来,简阳县志曾有过明确的记载,简阳作家徐正唯老先生也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三鱼同嘴、石狮的传说。
印象中,简阳众多的古迹毁灭都未能逃过那场生势浩大的浩劫,然而,三渔村石狮却独善其身幸存了下来。
狮子坐西向东,迎朝晖,沐夕阳,体态浑圆,怀抱幼师,倚山临河,看似憨态可拘,实则不怒自威、气宇不凡。
虽偏居山隅,依然惹得不少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在九十年代初有人曾以五百万的价格想运走狮子,当地人以破坏风水为由拒绝了。
在风风雨雨的二十年间,没有人刻意为石狮做一个铁栅栏保护起来,游人们也曾足踏小狮举目古堰河,远眺三鱼同嘴的小竹林,全然没有踩踏文物的嫌疑,相反还有人说石狮怀抱幼狮是亲民的王者。
如今石狮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由于狮王名头太响了,参观人数最高峰已经有万余人。为保证狮王万无一失,有关单位曾想做一个全封闭的东西罩住石狮便于保护,后来,有懂风水的先生进言,青狮对百象,狮王万万束缚不得,怎么可以把王者关起来呢?那样会出大事的!
风水可是一门深奥的传统学问,相关单位只得简单地围起来了事。
去年岁末,村民砍去了三渔同嘴旁的一垄竹子,一行字模糊不清,却依稀透出苍劲雄浑的气势,引得许多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辨识,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一行人中,一位多识广的老者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刻字的这个人刀功镌丽、运笔飘逸,颇具中国传统书法的底蕴,几个字结构紧密,浑然一体,很似像形文字,文字下方一个像长方形的方块,内有明显的字迹,颇似镌刻者留下的印章。
老人的一席话,博得了围观者的一片喝彩之声,然而这几个字是什么字?究竟何人所刻?刻于何时?对解读中国狮王有何特别的意义,至今仍是一个迷团,期待专家们早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