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浅谈《巨流河》

编辑推荐 浅谈《巨流河》


作者:一不为少 白丁,6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05发表时间:2017-02-20 17:25:11
摘要: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记忆

浅谈《巨流河》 当一个人罗列文字,写成一篇文章的时候,那些文字上全都是作者注入的灵魂。读书就是和作者进行灵魂的交流。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对作品的理解不一样。一部好的作品,不是对文字的刻意雕琢,而是承载着人性的灵光和对社会的深沉叩问。《巨流河》是当代文学中最杰出的一部。
   文化常常被政治割裂,从秦始皇的焚书开始,到清朝的文字狱,文化经历了一次次的浩劫。我挺讨厌“禁书”这两个字,问题是你禁得了吗?鲁壁藏书,雪夜闭门读禁书。你禁得了书,你禁得了嘴吗?道路以目,思想照样交流。即使杀了所有的公鸡,天还是要亮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书既然流传下来了,一定有流传的意义。不必要加以颜色的区分。开卷有益是祖先的教诲。你可以把香港的文化比作快餐,但是,你绝对不能轻视台湾的文化;它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一直持续而稳定。作为一个生于七十年代的人,读书的年纪已经不那么禁锢了。流传的手抄本我很早就看过,比如天安门诗抄以及一些所谓的黄色小说。还有邓丽君的歌曲。这是最早接触台湾的东西。那时还有气球运过来的传单,种地的农民常常捡拾到,记得当时印刷的很精美,不认识字的会拿回家里当画贴在墙上,上学的孩子回家一念会吓一身冷汗。记得当时已经互相交流传看了,但是,对宣传的内容并不怎么介意,除了不懂就是感觉是在骗人。后来就有了琼瑶的恋爱小说,我们的恋爱生活应该都有它的印记。看小说看得常常眼泪婆娑。谈恋爱谈的无比纯真。年岁渐长,阅历增多;会喜欢一些历史人文的书籍。近几年出版的一些历史书籍,常常有台湾学者的身影。比如《万历十五年》的黄仁宇。人到中年,很少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得情怀了;直到前几年读了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我又流出了我久违的伤感眼泪。
   对于四九年以前的历史,大陆是个空白;目前有两本书承载着这段历史。一本是龙应台的《大江大河之一九四九》,另一本就是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龙先生是采访者,转述的是别人的故事。齐先生是亲历者,叙述的是自己的人生。和文字的修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作品的分量高下立判。龙先生的书目前我只能看到盗版的,为什么没有正版,你不要问我,自己去想。八十多岁的齐邦媛先生说,她不能不说出故事就走,因为那是一个她引以为荣,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她要为自己生身的故乡和为她奋战的人写一篇血泪记录。她说,二十世纪是埋藏巨大悲伤的世纪。我几年前有幸读到了这部作者自传的书,并且是台湾的原版书,我接过书来的时候,我很担心那些繁体字会变成拦路虎。担心很多余,那些字冥冥中我似乎都认识,我看得很顺畅。从巨流河一直滚滚流淌到台湾南端的垭口海。
   看到齐邦媛这个名字,我刚开始以为是我的山东老乡,因为,它的来源就是“齐邦有媛”。我不知道巨流河在哪里,以为就是作者家乡的一条小河;读了书才知道是今天的辽河,巨流河是它在大清国的名字。我不想在这里探讨书的所谓艺术思想什么的,用排比句去滥情;我读书是泛读,理解的浅薄,所以,就谈谈自己读到的感悟。
   我把这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她对于家乡和父亲的记述,第二部分是她的求学经历;第三部分是她在台湾的生活。坦诚地讲,我对第三部分没有细读,我感兴趣的是第一、第二部分,我把她的记述和我所知的历史对照看。我想寻找来自另一个角度的目光。第三部分目前只记得她参加了对台湾教材的编写。我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关注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说一说合卷三年,仍能记得书中的一些故事。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直以为郭松龄是叛军。齐邦媛先生叙述的是郭松龄反对张作霖的穷兵黩武,为国而死;和她的父亲齐世英都是革新派。军队没有渡过巨流河,壮志未酬身先死。张作霖也没有因为齐世英的反叛,而追究他父亲齐鹏大的罪责。齐鹏大是张作霖手下的一个旅长,大家都以为他会被杀,但是,张作霖就是没算这个账。草莽亦有豪壮和义气,是一个敞亮的人。后来就发生了九一八,然后举家流离;再后来,作者谈自己的身体衰弱,在疗养院碰触到了什么是死亡。直到后来进入南开中学。南开中学发出的:中国不会亡,有我。今天读来仍能感觉到热血沸腾。她的学校生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光潜一些大师的授课,以及根据学生的的特长而对专业的改变,那时的学校很开明,没有呆拙的框架和题海。在流离和炮火中的学校生活让人感慨。爱情永远是时代最灿烂的花朵。齐邦媛先生对初恋的记述,我必须用原文展现在这里,因为我的语言无法涵盖。张大飞是一个流亡的东北青年,和齐绑媛的哥哥是同学,响应政府的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是一名飞行员。他没有亲人,他和齐邦媛鸿雁往来,但从没有谈到感情。齐邦媛先生是这样描述让她终生难忘的最后一面:“他说,部队调防在重庆换机,七点半以前要赶回白市驿机场,只想赶来看我一眼,队友开的吉普车在校门口不熄火地等他,我跟着他往校门走,走了一半。骤雨落下,他拉着我跑到门口范孙楼,在一块屋檐下站住,把我拢进他掩盖全身戎装的大雨衣里,撑着我靠近他的胸膛。隔着军装和皮带,我听见他心跳如鼓声。只有片刻,他松手叫我快回宿舍,说:‘我必须走了。’雨中,我看到他牛跑步到了门口,上了车。疾驰而去。这一年夏天,我告别了一生最美好的生活,溯长江远赴川西。一九四三春风远矣。今生,我未再见他一面。”这是作者唯一和张大飞的一次身体接触,然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在雨中的南京街头,想去寻找八年前的旧居和小学,却遇到了纪念张大飞的一次活动:“往前走了不久,突然看到一条布带横挂在一座礼拜堂前,上面写着大字:纪念张大飞殉国周年,那些字像小小的刀剑刺入我的眼,进人我的心,在雨中,我痴立街头,不知应不应该进去?不知是不是死者的灵魂引领我来此?不到十天之前,我刚刚意外地飞越万里江山,由四川回到南京——我初次见到他的地方——是他引领我来此礼拜,在上帝的圣堂见证他的存在和死亡吗?”最后对张大飞的一段记录,是一九九九年在南京,在同学的引领下去航空烈士公墓:“往上坡走,第二层是更大的一排排黑色大理石碑,刻的是三千多位中国空军烈士的名字,后面山壁上树木稀落,五月初的太阳照着,这一大片墓碑,并没有阴森肃杀之气。走完最高几层石阶时,我放开章斐牵着的手。静静地说,我要自己去找那块编号M的碑。去北京前。张大飞的弟弟曾寄给我一本纪念碑的册子,说他的名字刻在那里。那么,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了。M号的碑上刻着二十个名字,他的那一栏,简单地写着:‘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一个立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男子,以血肉之身殉国,二十六岁的生命,就浓缩到碑上这一行字里了。是不是这一块碑、这一行字,能成为一种灵魂的归依?这一日。五月的阳光照着七十五岁的我,温馨如他令我难忘的温和声音,到这里来,莫非也是他的引领?如一九四六年参加他殉身一周年纪念礼拜一样,并不全是一个意外?我坐在碑前小小石座许久,直到章斐带我下山,由玄武湖回城。”齐邦媛先生最后说: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曼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这是她对自己永远难忘的初恋的记述。也是让我泪奔的故事。
   恍若隔世的同学聚会,留在大陆的,历经政治动荡,很多尝受了苦难;到台湾和国外的,又总感到在漂流中。她讲述的同学当时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和我以前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她的父亲叫她潜心做学问,不要参与政治;结果她的同学疏远了她。并把她当作了敌人,这让她很伤感。她成了学者,她的同学都成了政客。还有一段是关于重庆谈判的记述,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巨流河》没有这一段。网上能搜到这些删除的段落,她对这一段的一个论断让我震惊。文章删除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就像我看抗美援朝的历史书,我看了中国作家写的,再看韩国将军的回忆录,再看美国人对那段历史的记载,你会在心中发现一个真实的战争历史。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语言文字和我们目前习惯运用的有差别,一般都是长句。我喜欢这部书,我相信一个对社会已无所求的的老人,在对过往的记忆是真实的,其对历史的评价也是中肯的。推荐您阅读!

共 32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巨流河》是台湾女作家齐邦媛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写作完成长篇巨著,其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与尊严;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战火中逃离至重庆,八年间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受业于名师,得文学启蒙,大学毕业后落脚台湾展开学术事业,成为台湾文学推手。可以这么说,《巨流河》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20 17:29:50
  啥也找一本《巨流河》来品读一番。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一不为少        2017-02-22 23:23:50
  谢谢,以为会被返回。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老土        2017-03-01 06:26:36
  当理想普照大地,当梦想照进现实,一路走来的泥泞与坎坷都化做春泥滋润心田,一路的荆棘与挫折都化做成功的见证,激励我们不懈的追求。祝老师再创佳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一不为少        2017-03-04 22:21:32
  谢谢二位文友的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