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杯】写在元宵节(随笔)
1.拨灯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历朝历代的元宵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相当重视。
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似乎是一个很期待的浪漫日子。无论是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还是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都让人无限神往。而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增添了些许浪漫的曲调,让人希冀有一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鸿偶遇。
然而生在乡间的我始终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幼年时贫寒,未曾见过外面的世界,繁华于我不过是一个瑰丽的梦而已。后来结婚生子,日子虽说温饱有余,可谁又能撇下家里的张嘴物跑去几百里外赏灯呢?
即使如此,节还是要过的,不但要过,还要过得热热闹闹,大张旗鼓。虽没有城里人的花样百出,目炫神迷,但农民自有自己的一套庆祝方式。小时候过十五,舍不得钱买灯笼,就用红纸糊,一样的喜庆,一样的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而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元宵节就是蹲在锅台前,咽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把锅里的元宵搅动得起起落落,那些元宵圆鼓鼓的,打着旋,像极了我们扑棱棱的心跳。狼吞虎咽吃完元宵,接过妈递过的几角零花钱,便蹦蹦跳跳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穿过鞭炮争锋的喧闹,去几里外观看烟花。买颗糖,买一串冰糖葫芦,都是满满的幸福和甜蜜,那些微渺的快乐丰盈了年幼时光。
后来结婚生子,节日于我似乎有了更多的意义。审视每一寸光阴,生命总是在一个个绚烂的日子里彰显生动,于是明白,节日是一种传承,是文化和传统的延续和接力。元宵节的意义是承上启下的,它是新年的一个小结,过了正月十五,年就告一段落,生活将走进周而复始的轮回之中,学子要回到校园,青壮年要出去打工,新春伊始,还要筹备新一年的耕种。所以这一天似乎比除夕还要让人珍视和回味。
老公的镇上习惯在正月十五晚上拨灯,我自然而然入乡随俗了。
每年的正月十五,老公都把除夕都没舍得放的烟花和鞭炮早早地准备出来,再准备出一些劈柴,废机油。太阳刚一西沉,我就开始煮汤圆,吃罢汤圆,牵着儿子的手出去散步。老人常说正月十五走百步,可以治百病。人们三五成群,一边走一边唧唧喳喳地聊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小孩子提着各种造型的花灯,那些灯,闪闪烁烁,和天上的星星一唱一和,调皮地眨着灵动的眼睛。
男人们则忙着拨灯,往外搬炮竹,放烟花。在院子里点一大堆熊熊的篝火,然后再分出好多小堆儿,依次在门口排开,象征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日子。拨灯也分好多种,有用木柴的,有用玉米瓤的,也有用锯末子的,用废机油拌上,燃烧的时间长。还有的人家在门前点上一圈红蜡烛,也别有一番韵味和风情。讲究点的人家,拨灯时间会长一些,火堆会大一些,烟花也会多备一些,彰显富裕和气派,过日子仔细的人家就会象征性的应应景。
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忙活不停,一会点个小鞭,一会甩个摔炮,一会拿着手揺花,在篝火上轻轻一点,然后不停地晃着胳膊,一束束多彩的花便伴着他们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生动地跳跃起来,有时不小心,身上就会被烧出一个个小黑眼,被大人佯装生气地训斥一番,然后扮个鬼脸继续疯。
左邻右舍的灯火连在一起,舞动着婀娜妖媚的身段,远远望去,整条大街蜿如游龙,春风在一片火红中踏月而来,让每个人身上都罩上了红色的轻纱,梦幻而神秘。大红灯笼高挂着,摇出一地的碎影,揺出生活的缤纷妖娆。一盏盏灯,努力的燃烧着,拼命地亮着,照亮游子回家的路,照亮每个人茫然未知的里程,照亮生命中的迷惘和惆怅,趋散生命中所有的阴霾和灰暗,让一切苦难、贫穷在灯火中燃烧殆尽,让温暖和光亮的火种深埋心底。
震天的炮竹不时在半空中炸响,吓得人们捂着耳朵急急忙忙躲到角落里,乐呵呵地看着。抬头望向天空,月亮如水如银,明明媚媚,风情万种地注视着大地上的人们。一朵朵璀璨的烟火盛开在浅蓝的天空的幕布上,五光十色,斑驳陆离,释放出一种无以伦比的美,触目惊心。
穿梭在红尘世间,他们之中很少有人懂那些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很少有人懂那些千年流传的诗歌,千百年来,在生活中积累出一种生命态度和能量,这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来自于脚下的这片和他们唇齿相依,血乳交融的土地。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就会卸去美轮美奂,繁华似锦,将绚烂的生活归于平淡,重新开启新一轮的旅程,所以这一天是过年的重头戏,拨灯便是这一天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如果赶上大风,实在拨不了灯了,十六也要补上。
今年正月十五,别忘了拨灯哦。
2.写在元宵节
今天是正月十五,早上问儿子中午想吃啥,他说想吃浇汁鱼。收拾完,他去补课,我去街里买鱼。街里热闹,逛了一圈才回来,匆匆忙忙洗手作羹汤。然后给他同学李莹打电话让她中午过来吃饭。她妈妈这段时间没来,她自己每天就是泡方便面,所以每天我都会招呼她来家里吃顿饭。
下午抱着暖宝小睡了一会。几页书,几首诗词,一杯柠檬茶,有点酸酸涩涩的清香夹杂淡淡的小情绪,一个宁静安逸的午后。
晚饭简单,煮了点汤圆。吃完后儿子依旧去上课,我依旧走圈。这是记忆里第二个没在家过的元宵节了。第一次是十多年前,在大石桥打工,因为年轻,对于乡愁和团聚还没有太多的感触,所以怎么过的,吃没吃元宵好像都没记忆了。而今,或许是年纪的缘故,生活沉淀了诸多的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因而很容易触景伤情。这可能是热爱文字的人无一例外的一个通病,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充沛。
体育场比每天冷清了好多,炮竹声从灯火辉煌的楼层后面次第响起,烟花一朵朵炸开在灰色天空的幕布上,璀璨耀眼,像五颜六色的花从天陡然而降,给这个料峭的早春增添些许的妩媚和妖娆。从今天开始,新年将要卸去华彩和热闹,回归平淡和琐碎。所以它们似乎深知它的使命,拼尽力气,释放光华,将美好和灿烂赋予极致。
天边仅有的几颗星,调皮地眨着眼,仿佛很远,又似乎离我很近。远山有几分轮廓映在眼底,一直有个念头,向着远山的方向做一次徒步,却终没成行。但我知道我朝圣般的灵魂,终归会做一次真正的朝拜。
月亮还迟迟不肯露面,心里不禁有些失落。这样的日子,没有月亮又怎能圆满?每日都来跳舞的阿姨打开音响,《小苹果》欢快的音乐响起,但还没有人来,可能这样的夜晚,儿孙承欢膝下,都在家里欢度节日吧。她一个人在路灯下跳了起来,稍显臃肿的身影随着音乐舞动,别有一番生动和鲜活。
不经意抬头的时候,发现东方有一团红色的东西缓缓升起,朦朦胧胧,我想一定是月亮在努力地冲破云层,来实现它对于人间的永恒承诺。果不其然,没一会功夫,它就渐渐清晰明亮起来,又圆又大,明明媚媚,我的心也似乎开阔了许多。“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月上柳梢头,没有宝马香车,玉壶光转,吟诵几句诗也终不算辜负了吧。
远处,年轻人聚在一处放孔明灯,随着灯越飞越高,那满腹的心事和许下的心愿也越飞越远,飞向那广袤的天宇,悄悄说给月亮听。
散步的人群不时停下来看看烟花,拍拍月亮。小孩子挣脱妈妈的手,跑到雪地里使劲地跺几下,妈妈烊装生气快走几步,急得他在后面踉踉跄跄地追。
元宵节,一个人在他乡,远离喧嚣和繁华,静静地走步,赏月。夜拉长了我的影子,孤单清寂,却不彷徨。因为长路漫漫,我还有一双矫劲的腿可以一步步丈量,未来的风景充满奇异和幻想,我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收进风光。
友说我是个文艺的女子。无论处在哪种境遇里,无论走过多少寂寞、艰辛、苦痛的日子,总有一种诗情画意贯穿在我的生命里,激荡在我的血液里,让我人生的每一个时期,每一步都一往情深。
我是热爱生活的女子,我热爱生活赋予我的一切美好和欢欣,我热爱生命中所有的人来人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