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自行车上的幸福(征文·散文)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自行车开始走向农村。那时候,有飞鸽、永久等牌子的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都是实用拉货的加重车,不像现在的自行车这样小巧美观。车身黑漆漆的,28型的那种大圈,比较高大。
记得我家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五洲牌,这款自行车相对来说更便宜,一辆自行车大约在一百七八十元。要知道,当时我家全年的收入也才一千多元呢。
那个年代,买一辆自行车算得上是家里一件隆重的大事情。父母特意请了村里的李叔叔,帮忙去镇上挑车。李叔叔是村里最早买自行车的人,他骑车技术非常棒,选车也很有经验。
父母跟随李叔叔来到卖车铺,店主热情相迎。李叔叔先围绕着自行车走一圈,目光敏锐地观察车身上有没有刮痕,伸手按按铃铛响不响,声音纯不纯。接着,李叔叔蹲下来,用手握着脚踏板转动传动轴臂带动链条,感觉使力重不重,这个过程还要观察转动的后轮偏不偏。这些过程走完,李叔叔再骑上车兜一圈,骑行感觉一切良好就敲定了。然后,就是与店主进行一番激烈得讨价还价,最后成交。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李叔叔。在我家附近的学校操场上,李叔叔开始教母亲学车,我也屁颠屁颠地跟着。母亲先从滑车开始,双手扶着车把手,左脚踏上自行车的左侧脚踏板,右脚尖蹬地向前,目的是体验滑车前行的感觉。这个过程中,李叔叔一直在后面双手扶住坐架,竭力让车保持平衡,一边不断鼓励母亲让她身体放松。母亲开始滑车时,还左摇右摆,到后面就越来越平稳熟练了,这一步练好了,右脚可以尝试提起离地,从自行车的三角横梁的内侧跨过,踩上自行车的右踏板驱动。
滑车这一步练好了,接下来,母亲骑上车坐在座垫上,开始练习真正的骑车了。练骑车的过程中,李叔叔还是在后面扶着座架跟随,帮忙稳住自行车保持平衡,更主要的是,给母亲一个踏实的心理。在母亲骑车慢慢熟练的过程中,李叔叔就会偷偷地放开双手,等母亲骑出好远发觉时,本能得惊慌失措地大叫,李叔叔在一旁不停地鼓励:“别慌,慌了就乱了,不是自己骑走了吗?”当然,母亲在操作不当的时候,难免人仰车翻,李叔叔说过,骑车技术就是这样摔出来的。
记忆中,家里除了一些木制家具和农具,就没有一个像样的机械,自行车的出现,让一家人特别地兴奋,它给全家人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经常,母亲把包装车梁的泡沫胶布扎紧加牢,生怕它破口了,只要有空,母亲就给链条打油进行保养,她还用破布把钢圈钢丝擦了又擦,让它们保持着锃亮。经常,我喜欢把一些卡通图片贴在车龙头上,装扮得漂漂亮亮。
赶集或走亲戚的时候,父亲坐在车后,烟瘾大的他还不忘裹着叶子烟啪嗒啪嗒的抽着,烟雾随风被我们吸进鼻里,难免呛得咳嗽,母亲总要嗔怪几句。我坐在前面的车架横梁上,几乎被母亲兜在怀里。我经常举着父亲做的纸风车,兴奋地看着它迎风“咕噜噜”飞快地转动。有时候,我也会用手来来回回掰着铃铛耳朵,欢快地听着发出的一声声“叮铃铃”响……
母亲身材小巧玲珑,却是四乡八岭出名的能干。她做事手脚麻利,心灵手巧,唯一欠缺的就是个子不高,不能担、抬、挑。她之所以学骑自行车,就是想帮父亲分担重活。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用自行车驮水,驮粪,驮粮,驮化肥……母亲练就了骑车的好技能,狭窄的田间小路上依然能把车骑得平平稳稳,在平坦的路上能驮上300斤货物,遇到爬坡上坎的地方,她会卸下一部分货物,翻越过了再重新装上继续赶路。
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在简阳贾家镇读高中的时候,为了节省几元钱的车费,母亲经常骑车二十多公里给我送来吃的,她做的咸菜,炒的黄豆,煎的油饼,熬的猪油……即使在多年以后,我在外面为了生活颠沛流离时,留守在家的女儿也是坐母亲的自行车长大的,母亲在后座架一侧挂上一个箩筐,孩子就蹲坐在里面,被母亲经常带去赶集。
在我成长那段青葱岁月中,还有一段非常美好的记忆。
我和燕儿两家是邻居,关系很好,我和她是同班同学。在镇上初中的三年里,燕儿几乎是坐我的自行车一同上学的。每天清晨,我只要在她家门口把自行车“叮铃铃”地按响,一会儿燕儿家的院木门就“吱吖吖”地推开,她背着书包出来,坐上我的车,踏上了上学的路。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晨风吹动了我们的头发。
经常,我吹着口哨,双手放开车把,自行车依然能平平稳稳地前行,燕儿总会张开双臂,拉长着声音肆无忌惮地尖叫着迎合着,惊起了路旁林中的小鸟。燕儿的父亲在外跑运输,家里经济相对宽裕。她的书包里经常装着不少好吃的食物,什么饼干糖果等等。有时候,她还把母亲煮熟的咸鸭蛋带出来。我在骑车的时候,她就剥着蛋壳,剥好了再轻轻拍拍我的肩,我意会地转过身,与她相视而笑,她把蛋一下塞进了我的嘴里……
燕儿嗓音甜美,坐在我身后的她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哼歌。至今,我都记得她唱的那首《乡间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宁静致远永远是您的朋友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
燕儿的歌声洒满了我们上学的那条路,明媚了我的心情。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初中毕业,成绩平平的我只考入了贾家镇普高,而燕儿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简阳二中重点中学。从此,我们遥隔了几十公里的距离。
高中三年的每一个周末,我会骑自行车几十公里去接她。正值青春的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她打扮得非常时髦了,还懂得略施粉黛。她坐在我身后,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味,时常让我迷醉,它唤醒了我的情窦初开……
可是,我深深地知道,我和燕儿的人生轨迹从交集点已经慢慢地延伸开来,终究会渐行渐远。
燕儿在高中时期,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我依然成绩平平。高考,燕儿考入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医科大学,我却名落孙山。以后,我去了外地打工。每当我在外面生活得疲惫和迷茫时,总会给燕儿寄去一封封不留地址的信,问她过得好不好,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
到了谈婚的年龄,父母在老家一次次地为我物色女友,可是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我常年在外,他们着急也于事无补。
慢慢地,我成了一个剩男。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最终按照父母的意思,匆匆接受了他们安排的一次相亲。谈不上什么心动的感觉,父母一直说过,他们相见到结婚,都是这样不冷不热地过来的。
可是,每次与她相处,我骑上当年的那辆自行车载她时,她在车后僵直着身子很少吭声,偶尔路面不平颠簸时,还极其不耐烦地责怪我,抱怨说现在什么年代了,谁还骑自行车,摩托车多好!
我伤感地意识到,我今生也许再也遇不到一个像燕儿那样,坐在我自行车后嘻嘻哈哈的人了。后来,我和她分了手,我又走出了家乡漂泊在外,我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等到彼此倾心的那个人。
期间听母亲说,燕儿医科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我们省城的一所大医院工作。后来,和一个医院的同事结婚,还生了一对龙凤胎,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我默默地祝福着燕儿,爱一个人不是希望看她幸福吗?
……
多年来,我在尘世间感受着人情冷暖。曾经沧海之后的今天,我遇到了她。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在成都这座城市租房上班,骑着电瓶车起早贪黑地奔波在人群里,她一路陪伴着我任劳任怨,操持着衣食住行,孝顺着我的父母,我终于相信遇到了自己真心的爱人。后来,我们顺理成章走入了婚姻。
每天晚饭后,我会牵着爱人的手,走出小区散散步,说说悄悄话。我们的日子就这样简单而快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像雨后春笋冒出来似的,某一天,我发现成都的许多广场、站台、商场、写字楼等地方,停放了许多崭新整洁的二维码自行车租车,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掐指算算,我已经有二十年没有骑过自行车了。
那晚,我和妻在马路上散步的时候,一时兴起,二维码扫描根据提示操作,开启了两辆自行车,骑了上去。我和她一前一后,悠闲地骑行着,繁华的城市里,氤氲着如此温馨祥和的气息。
此情此景,让我如此恍惚。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翻越了千山万水,我思念起了老家的父母,思念起了那辆还停放在老宅屋角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很柔情地,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母亲骑自行车载我的一幕幕,回忆起了读书的时候,燕儿坐在我自行车上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啊!
“骑快点啊,磨磨蹭蹭地干嘛呢?”
妻的一声呼唤把我拉回了现实,她在前面停顿着自行车,脚尖踮地等着我。
我连忙“嗯”了一声,脚使劲踩着自行车的踏板迎了上去。
我知道,过去的时光已然远去,它会让我以后更加懂得感恩,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