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冬之恋曲”征文】过年(小说)

精品 【荷塘“冬之恋曲”征文】过年(小说)


作者:红叶摇秋风 进士,715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8发表时间:2017-02-25 15:11:19
摘要:零点的钟声敲响时,这个不热闹的农家小院里传出了几声很有韵味的秦腔……


   下了一夜的鹅毛大雪黎明时分停了,早晨,惨淡的阳光洒在白皑皑的积雪上,从甜梦中醒来的山村在银装素裹中透出几分妖娆。老吴搓着冻得僵硬的手,行走在被积雪覆盖的通往镇子的山路上,身后留下深一行浅一行的脚印。
   老吴活了五十多岁,还是第一次去县城购置年货。其实从腊月二十三后,他就断断续续地到镇上的市摊和店铺,把过年需要的东西基本都备全整了,但还有一些必办的年货,是镇上买不到的,他必须到县城跑一趟,才能购买到。昨天黄昏后突然就下起了大雪,搅得他一夜没有睡好,时不时地爬起来打开窗户向外瞅瞅。虽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场大雪带给乡村人的是希望和丰收,但这场雪却让老吴有些懊不安,如果持续下的话,那么去县城购置年货的计划就会泡汤,他更担心在省城工作的儿子明天回不来。直到早上看到雪停后,老吴脸上深深的皱纹才舒展开。
   这是老吴平生第二次去县城了。第一次上县城是儿子考上省城大学那年,开学的先一天,他背着给儿子准备的被褥,父子俩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了镇上,从镇上坐班车再到县城长途汽车站转车。从镇上到县城要翻两架沟,颠簸得老吴吐了几次,也是那次老吴知道了他有晕车的毛病。在那之前他只坐过村上的手扶车去过镇上,镇上是他走的最远的地方了。那天到了县城,他惊奇地看着高楼,看着一辆接一辆的小车,看着和村里不一样的女人和男人,脚步踉跄得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他也第一次知道了县城有个很大很大的商店叫超市,儿子告诉他这里面啥东西都有。他透过进进出出的人揭开塑料门帘的缝隙使劲往里张望,只看见里面灯光很亮,他在心里就嘀咕:大白天还开着灯,多浪费电啊!送儿子坐上去省城的长途汽车后,他原路返回,走到超市门口他想进去看看里面都有啥,迟疑后却没有进去。他没有看到里面都有啥,但他记住了儿子说的“省城里有的东西这里都能买到”。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老吴怀揣着卖了几袋麦子的五百元钱,右腋窝夹着一个蛇皮袋子跛着右腿来到县城的超市,他有点怯怯地问门里一个收费女孩:“城里女娃喜欢吃的东西在哪里卖?”收费员喊来穿着同样衣服的另一个女孩让带着老吴去选,老吴把女孩指给他的东西一一放进购物筐里,他不认识这些东西,从标签上看到“巴旦木”、“开心果”、“碧根果”、“榛子”,还有“巧克力”、“桂圆”等字样,结帐时他傻了眼,这么一小筐东西超出了五百,收费员取出了几样东西,最后开了四百八十二元,五百元剩了十八元,刚够他回去的车费。老吴背着蛇皮袋走出超市,他第一次感觉到城里人东西的贵重,但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儿子和媳妇明天就回来过年了,这也是儿媳第一次回家。
   儿子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在省城一家国企上班,找了一个城里媳妇,今年“五一”在城里举行了婚礼。按照农村的风俗,男孩子结婚都要回村里办婚礼,儿媳妇娘家人要求在城里举办婚礼,承诺婚礼所有费用由女方全包,儿子答应他今年过年带着媳妇回家拜邻里走亲戚。
   家里三间瓦房是老伴去世那年盖的,那时儿子只有十岁,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初二。老伴在医院检查出胃癌时已是晚期,医生说做了切除手术也最多活一年,老伴死活不做手术,说她不能没有胃去阴间。老吴心里明白,老伴是不愿花钱。从医院检查回来的老伴坐在土窑的炕上,拉着老吴的手悲叹地说:“咱儿子也不小了,没有瓦房这娃娃亲也订不成啊!”老吴眼睛里闪着泪光说:“咱先给你治病。”老伴摇着头,一行行热泪落在老吴的手背上。为了满足老伴的愿望,老吴把两人积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全拿了出来,又向亲戚借了些,在窑洞前盖了三间瓦房。房子盖好的当天晚上,老伴却悄然去世了,从检查出胃癌到去世仅仅十个月,老伴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如一捆干柴,面容却很安祥。
   老伴去世三年后,大女儿高中没上完去了江西打工,后来在当地安了家,一年回来不了一次;二女儿考上一个专科学校,儿子也上了初中,虽有不少媒人上门,老吴却交不起彩礼,儿子也就一直没订娃娃亲,可老吴不发愁,儿子是三个孩子中念书最好的,年年是三好学生,他心里暗暗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子供成大学生,让儿子走出山沟娶个城里女娃子。儿子也很争气,最终考上了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儿子读完四年大学,老吴的苦日子也算熬出了头。
   儿子很孝顺,参加工作后每月都给老吴寄五百元钱,老吴把儿子给的钱一分不少地存着。后来儿子谈了对象,女方和儿子都在一企业上班,是正宗的城里人,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孩子,两人开始处对象时,女方父母一直不同意,在女孩子的坚持下虽然默许了,但结婚的前提条件男方必须在省城买一套房子,时价每平米七千元,对刚上班的儿子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为了结婚买不起也得买,儿子就用工资贷款按揭了一套房子,首付要二十万。儿子取出两年存的钱,加上女朋友给的三万元工资,又借了些只凑了十万元,老吴把儿子这几年给他的钱和他从土里刨了两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还差好多,老吴一咬牙把家里攒了几年的粮食全部卖了。老吴是农民,在他眼里粮食是最重要,他常说没啥也别没粮食,攒钱不如攒粮食,虽说现在农村人几乎不攒粮食,打的粮食当年留够吃的其余当年就卖了,而老吴一直认为农民攒粮食最实惠,责任田和承包地每年打的粮食除了吃之外,他一粒也没卖过,现在为了给儿子买房也只好忍痛卖掉了,卖掉粮食后的当天晚上,他抽着旱烟,望着那空空的粮仓,心里也是空空的。
   老吴给儿子汇了十万元,总算交了首付,房子买下后,婚期也定了。老吴想让儿子在村里结婚,可翻修房子、办婚宴他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刚好女方要求在城里结婚,老吴也就没反对。儿子没在村里结婚,老吴一下子觉得在村里人面前矮了半截,隔壁狗蛋戏笑说:“咋让儿子倒插门了?”他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没趣地开溜了。
  
   二
   从县城买回年货的第二天,也是大年三十,儿子儿媳今天要回来了,老吴喜不自禁,忙个不停,他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给杀了,一辈子走路连只蚂蚁都不忍踩的老吴第一次杀生,折腾了一个上午。因为儿子说儿媳妇特别喜欢吃家养的土鸡肉,老吴昨天在县城超市也见到过杀好的鸡冻在冰柜里,但他不确定是不是真正家养的,也就没买。
   午饭后,老吴哼着秦腔给儿子盖的瓦房大门上贴好春联,然后把在县城买的东西用盘子一一摆在茶几上,接着用手摸了摸土炕,热乎乎的。今年刚入秋时,老吴就亲手把这间最大的屋子整个粉刷了一遍,把顶棚和窗帘也换成了新的,前几天又把门窗擦洗了一遍,在擦洗窗子最上面的框边时,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来,崴了右脚,到现在还肿着,但他忍着没去村卫生所,走路时总有一阵钻心的痛。
   接着,老吴到灶房把晚上要炒的菜洗净切好放在碟子里,开始炖老母鸡,灶火映出了他脸上深深的沟壑,伴着风箱或长或短的声音,他哼着秦腔段子自我陶醉着。这时,拴在院子里的黄狗叫了几声,他赶忙从灶间走出,边走边用手整理拍打着衣角,院子却没有一个人,黄狗看见他吐着舌头撒骄似的往他跟前扑了几下。
   当满屋飘溢着浓浓的鸡肉香味时,老吴给老伴点了一柱香,告诉老伴:“儿子和儿媳妇今天下午就要回来过年了,你在那边也好好过年啊!”
   太阳快要落下西山了,却没见儿子和儿媳妇的身影,老吴如坐针毡般坐立不安,一遍遍走到门口翘首张望着,县城到镇上的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他叮嘱儿子好几次了,要是错过这趟班车的话,从县城回家就没车了。
   邻居解放带着孙子正在大门口放炮,见老吴期盼的眼神,就关心地问:“城里的儿子儿媳咋没见回来?”
   “今天有没有从县城到镇上的加班车?”老吴焦急地问。
   “都大年三十了,司机也要回家过年啊,哪会有加班车,收车比平时都早的。”解放的话被一阵鞭炮声吞没了。
   炮声跌落成一地碎纸片后,解放说:“打个电话问问不就知道了?”老吴在前额拍了一巴掌,似乎才反应过来,便折身往家里快步走去。走到家门口时,家里的电话响了,就急忙跑过去拿起了话筒。
   “宝儿,走到啥地方了?““大,我和妹妹说好了,初三回家!”电话那端传来的是大女儿的声音,老吴耳有点背听不大清楚女儿后面都说了啥,只一个劲地点头说着“好!好!”便挂了电话,老吴刚想给儿子打手机,电话又响了。
   “大,我们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佳佳昨天洗澡感冒了,过几天等她好了,我们再回去看你。”儿子说。
   “那赶紧带佳佳去医院看看……”半天缓过神的老吴又叮嘱儿子:“明天是大年初一,早上要停一顿药,初一早上吃了药,一年就爱生病的。”这不是老吴自己的话,是村上祖祖辈辈都这么说的。
   “宝成,给我爸带的那盒灵芝孢子放哪里了?”老吴听到电话里儿媳佳佳的声音,他刚想叮嘱儿子几句话,那边的电话就挂了,老吴拿着话筒的手晾在了半空中……
   老吴扭头看着桌子上正前方老伴的遗像,往年过年的情景如眼前袅袅的香烟萦绕在心间……
   最清晰的记忆是家里经受了一场变故最艰难过年的情景,老吴从乡里的年集上买了五块钱猪肉、一斤水果糖、一斤葵花籽、一斤花生,这是他购置的全部年货了,菜是地里种的,一直扣在院子里的大铁锅里贮藏到了过年。村上有个习俗,过年每家从初二到初十都有一天固定时间待客,在这一天所有的亲戚都会来拜年,也是一年中最热闹最盛大的走动了。老吴家是初三待客,乡村人的饭很简单,早饭是浇汤细面,没有菜,早饭后主人要给来客带的孩子发些水果糖、瓜子和花生,午饭几个炒菜,主食是稀饭和包子,这五块钱的肉就是为了待客午饭准备的。年三十晚老伴炒了一碟粉条炒肉,其实是粉条里放上三小片肉,三个孩子一人一片,烧了一个豆腐煮白菜,豆腐还是在村里解放家赊帐的,一盘炒鸡蛋,鸡蛋平时舍不得吃的,都用来换了钱买盐的。老伴做好这三个菜后,一家人就围坐在热炕上吃得有滋有味的。吃完饭后老伴给三个孩子一人数了十颗葵花籽,一人一个花生豆,一人一块水果糖,大女儿和二女儿还为谁的花生大了谁的花生小了在炕上抢了起来,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小小的院子里飘荡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村里人初一早上吃饭前要先放炮,这个习俗谁都说不清从哪辈人传下来的,也没有去追究原因,只管遵守。老吴这年没钱买炮,这个习俗还得遵守。老伴抱来一捆麦杆放在院子中间点着,随着火焰越来越旺,麦杆燃烧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整个院子,大女儿调皮地把收拾粮食用的簸箕反扣拿在手里,让幼小的儿子拿着擀面杖敲着,姐弟俩围着院喊着:“放炮啦——放炮啦——”敲了一圈又一圈,“咚咚咚”的声音里飞奔着两人欢快的笑声。
   后来过年能买得起炮了,年货逢年也递增着,而家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先是老伴走了,后来大女儿远嫁,二女儿也有自己的家,这个家里过年只有他和儿子,有儿子他心里就有希望在,他相信这个家有一天会和往年那一样的热闹,有儿媳有孙子有孙女,孙子和孙女会争着抢糖果,会争着喊他爷爷,会争着让他抱抱,每每想到这里,老吴就会不由地笑出声来,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三
   这时,一阵寒风刮得院子里的树枝乱颤,将老吴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中来,这么大的屋子冷冷清清的,只有他一人孤单过年了,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慢慢走进了灶房,从锅里捞出已经炖烂的老母鸡放在一个盘子里,把这盘鸡端到了炕桌上,然后取来老伴的遗像端端正正地放在面前。
   “老婆子,你一辈子没有尝过鸡肉,今天有口福了。来,先吃个鸡腿……”老吴悲凉地盘腿坐在炕上,定定地看着老伴的遗像,头一低,老泪滑落了下来……
   “汪汪汪……”老吴听到院子里老黄狗的叫声,一阵惊喜,是宝儿回来了,刚要起身时,突然又摇头笑自己,儿子打电话的时候还在省城,就是坐火箭这个时候也到不了。
   “叔,叔……”老吴听到喊声,走到大门口,只见邻居解放的小儿子建军站在大门外,手里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一瓶酒、两碟炒菜,老吴怔怔地看着他,一时说不上话来。建军比儿子小三岁,是和儿子一块在村里耍大的,今年大学毕业在县城一中学教书。
   “叔,我爸说我宝成哥没赶上回来过年,让我过来陪陪你老。”老吴赶忙把建军引到里屋,两人盘坐在炕桌前在推杯换盏中守着年夜。零点的钟声敲响时,这个不热闹的农家小院里传出了几声很有韵味的秦腔……

共 48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耐人寻味的情感小说。大年三十,本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候,为了迎接儿媳妇第一次回家过年,一辈子没有到县城购置年货的老吴,专门进了一趟城。他把卖了几袋麦子的五百元钱,用蛇皮袋子装着,到县城的超市里买了城里女孩子爱吃的食品。老吴的老伴去世得早,他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家中只剩他孤苦一人,就盼着过年时,儿女们能回来团圆。大女儿高中没毕业就去江西打工,在当地安了家。儿子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在省城一家国企上班,找了一个城里媳妇,今年“五一”在城里举行了婚礼。他把存了多年的粮食给卖了,给儿子汇了十万元交首付。有人开玩笑,说他的儿子倒插门了,老吴听了心里很不乐意。如今,过年了,儿媳妇第一次到这山沟里来,他准备了最丰盛的菜肴,可眼看着到了三十下午,太阳都落山了,也没见儿子和儿媳回来。打电话听到儿媳的一句话,他明白了原来儿媳不想回家,今年他们不回来过年了。大年三十的晚上,解放的小儿子建军和儿子一块在村里长大的,他来陪老吴守年夜。小说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情感细腻,把吴老汉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精彩小说,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阿巧        2017-03-04 18:56:15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不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11 08:58:59
  感谢老师来访鼓励!有您的辛劳,敬茶!
12 楼        文友:笑山荡溪        2017-03-06 09:51:22
  好好好,真不错,欣赏了,学习了,春天,过度的季节,由寒到暖。春天,浪漫的季节,花开漫天。春天,希望的季节,绿色蔓延。春天,祝福的季节:愿你快乐度过每一天。仍要防寒哦。
回复1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11 08:59:39
  感谢老师来访点评鼓励!敬茶!
13 楼        文友:笑山荡溪        2017-03-11 09:18:55
  春天,好美的意境!人生的真正成功,就是当岁月老去时心灵依旧如春天纯真宁静!祝福您拥有这一份生命的大爱!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