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明万历平夷卫指挥佥事李厚遗迹(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明万历平夷卫指挥佥事李厚遗迹(随笔)


作者:杨平原 布衣,3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64发表时间:2017-02-26 08:28:06

【流年】明万历平夷卫指挥佥事李厚遗迹(随笔) 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富源有一个叫李厚的人。当时,今富源中安街道和胜境街道地域叫平夷卫,平夷卫是明朝廷设置的一个军事单位,其建制相当于一个旅。平夷卫的一把手叫卫指挥使,卫指挥使下设三个平夷卫指挥佥事。
   李厚当时任平夷卫指挥佥事。万历年间平夷卫地域为今富源中安街道,胜境街道、飞插于曲靖坝子的平旗田、黄旗田、东海屯、林家院子(也有说是唐家院子)丶梁家小圩、小河湾、冯家圩、皂角树以及飞插于马龙州、寻甸府和南宁县(今麒麟区)之间的平夷卫屯地。
   今富源县城中安街道营盘头村有一口井,相传这口井最先是在李厚住宅内,因李厚任平夷卫指挥佥事,故他家这口井叫李家官井。我找到这口井时,看到这口井旁边有一块碑,碑上称它为官井,碑是营盘头人袁国珍老师2010年立,井在袁老师家西北角位置。井口圆石被勒近两寸深,现在被锁住。看到这,可能有人要问平夷卫指挥佥事这个官职是个什么官?
   洪武十四年,明朝消灭元朝驻云南梁王残部,平定云南后,为加强对云南的军事管理与边防,于云南推行卫所军屯制度,在云南省设云南都指挥使司,由兵部右军都督府管,总理云南军政。平夷卫是云南都司下辖的一个卫,平夷卫的正长官称平夷卫指挥使(设1人,正三品);平夷卫的副长官称平夷卫指挥佥事(设3人,正四品)。李厚是平夷卫指挥佥事之一。
   笔者查了《明太祖实录》,查到第一任正式任命的平夷卫指挥使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这一年设置平夷卫)上任的王庸(即平夷卫创始人王成的长子),王庸之后的第77年即成化三年,才是富源最早的志书《康熙平彝县志》记的平夷卫指挥使曹昂,曹昂是成化三年(1467年)上任。王庸父亲王成和弟弟王序牵入蓝玉案被朱元璋处死,王庸下落此后没有记载。这70多年内,平夷卫指挥使职位由谁任职也没有记载。据《李氏族谱》记载:李厚家来平夷卫的始祖是李俊,河南汤阴人,正统六年(1441年,即平夷卫建制后的51年)李俊任平夷卫指挥佥事,李俊是以锦衣卫指挥领军征云南的[注:有史料记载:正统二年(1437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马顺任锦衣卫指挥使。“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群臣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李俊正统六年任平夷卫指挥佥事,驻扎平夷卫后,子孙世袭平夷卫指挥佥事官职。李俊后裔散居盘县、宣威、富源。从李俊第一代算起,李厚是李家来富源的第七代人。
   据《康熙平彝县志》记载:西来寺最初叫祭台寺,明末时,被彝族起义军拆毁。到了清代,康熙九年时,有个军人叫陈洪祖,他在祭台寺原址重建寺庙。因寺在县城西部,民间叫西台寺,今叫西来寺。解放后,西来寺曾经改用做医院,今西来寺是今人集资在原址上重建的。
   李厚任平夷卫指挥佥事时,还把玉真观由白马山移到今城东位置。玉真观在清代康熙八年、二十二年、四十二年经过三次重修,今存。李厚还支持军人张大云在平夷卫东门外建了豫顺仙桥,豫顺仙桥是古平夷卫人的一个送别处,豫顺就是和乐平安之意。豫顺仙桥又叫玉真仙桥,今叫东门桥,今存。另外,他还支持右所副千户(从五品武官)田嘉禾、同良用、吴大军建了石岑铺桥(石岑铺就是今天的多乐,后来石岑铺桥改称多乐桥,在多乐村边河上,河流改道后,桥不存)。在城北十五里(今四屯一带),李厚和田嘉禾建了界牌铺桥,今不存。
   因李厚任平夷卫指挥佥事时多有建树,被诰封为明威将军。
   李厚死后,他儿子李嘉培承袭他的爵位和官位。天启二年,四川和贵州彝民起事,李嘉培被推举为应援大将,去交水(今沾益交水村)督兵准备从交水出发,经过今天的宣威(当时称之后所城,又称沾益城)过可渡关经乌撒卫(今威宁)入四川去增援当时的官军平叛,听说后所城(今宣威城,当时又叫沾益城)被围,就和沾平守备周嘉映从交水(今沾益)督兵向沾益(今宣威)进发,在沾益(今宣威)兵败,周嘉映和李加培都战死。李嘉培死后被封为定国将军;李嘉培儿子李成乔袭位后也在沾益城(今宣威)血战而死,被封为武威将军。今富源中安街道多乐村有一块被多乐老人称为三将军墓的墓地就是李嘉培及其后人的墓地。李嘉培被封为定国将军,因他承袭父亲李厚的爵位,故碑心写成”诰封定国将军袭明威将军李公嘉培(与)夫人冯氏合墓”。

共 17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正好是我家乡的历史,读来极为亲切,更是抱着认知的态度。文字以严谨的求实的文风,从李厚家族说起,富源明朝历史沿革,洪武十四年云南推行卫所军屯制度说起,用历史事实详实地严谨地考察了李氏家族兴衰,从而还原了那段历史。李氏家族几代人,为了家国天下,用几代人的生命,换得一方安宁,深得朝廷首肯。作为一个富源出生的人,我第一次得以详细地了解李氏家族,以及那些作战故事和动人传说。这样的文字,不可小视,是花费了作者心血的,是与历史对话,具有史料价值,值得珍藏。行文严谨,文风素朴,干净利落,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谢谢作者赐稿流年,遥握。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2-26 08:34:12
  平原,妹子,你怎么这么厉害呀!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2-26 08:35:30
  作为一名女性,不辞辛苦,实地考察,我知道这是何等不易!
   敬佩你!
3 楼        文友:杨平原        2017-02-26 22:37:00
  朱副,我想这李家一门三将军的故事经过你小说家的妙笔,定能传扬四方。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2-27 14:06:11
  这是长篇,退休再写吧。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