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本分
父亲没有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就没有书香家庭的家规和家训。但是,我们又明明受着父亲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进入到了我们兄妹各自的家庭中,让我们分明感觉到,父亲是有家规家训的,只是他的家规和家训像泥土一样朴实,像稻花一样普通,没有像春天的炸雷一样,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震动而已。
就是到现在,很多时候在饭桌上,父亲看着饭桌上的子孙,总会笑着说:“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本分人。”父亲说这话,是自豪的,是幸福的。我突然明白了,这不就是父亲要传下去的家规家训吗?
父亲的“本分”指的是什么?想到这个问题,我才知道,我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父亲也没有讲过。不过回忆父亲的人生,回忆父亲无意中对我们说的一些话,我找到了父亲的“本分”的答案,父亲的本分是和仁爱分不开的。
父亲的本分,就是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仁爱的人。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饥饿,让当时的我家,一个月之内就死了七个人,我曾祖父和曾祖母死了,爷爷和奶奶死了,二爸和两个姑姑也死了。只剩下父亲、姑姑、幺爸三个孤儿。父亲为长,十六岁。父亲出面求人,安埋了所有的亲人。每年上坟,父亲都要讲述为我曾祖父抬棺材的事,只有求那些队长们来抬,因为他们经受的饥饿少一些,只有他们有力气抬。我奶奶的坟很小,就像一个箩筐倒扣在山坡上,坟前是几块细小的碎石;我爷爷的坟,就在两座坟的中间,坟前是一块四五十厘米长宽的石头……看到这些亲人的坟,父亲总是一年又一年地感慨,虽然不成样子,总算没有让他们暴尸荒野。我知道父亲是在说他尽了人子的责任,毕竟那时的父亲只有十六岁,他带着弟弟和妹妹,他安埋了那么多的亲人,是在那样的环境中……
那年,威远大炼钢铁,招工人,父亲背着被子,跟随本队的大人去了。走到半路,父亲不走了。同路的人说:“走吧,不去,你家都会饿死。你去了,至少给你家留下一点火种。”父亲站在路上,说:“不去了。一家只剩下三兄妹了,我是哥,我不能看着弟弟和妹妹饿死。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父亲回家了。父亲承担起了一个兄长的责任和义务,他干活,我姑姑和幺爸就捉蟋蟀等动物,挖野菜,就这样饱一顿饿一顿地生活着。父亲感动了饥饿中的亲戚们和乡邻们,在他们的帮助下,父亲兄妹三人终于越过了饥饿的灾难,都有了自己的家,都有了各自的子孙。
我家是祸不单行的,在我不满五岁,妹妹只有一岁半时,母亲因为心脏病死了。这时,哥哥也只有八岁。父亲没有给我们找后娘,怕后娘不能善待我们兄妹三人,他一个人承担起了养育我们兄妹的责任。父亲的本分和仁爱,同样赢得了外婆和外公的帮助,得到了舅舅和舅母们的帮助,得到了姑姑的帮助,我兄妹三人也顺利长大,我和妹妹也安了家。
本分,仁爱,是我家没有在父亲那一代断根的法宝;本分,仁爱,是我家和睦幸福的法宝;老人的仁爱,孩子的仁爱,是战胜家庭灾难的法宝。
父亲的本分,还表现在报恩上。
父亲对老人很孝顺。对外曾祖母,父亲是孝顺的;对我外婆,父亲是孝顺的。我家很穷,过年杀了一只鸡,我们是吃不了鸡腿的,一只鸡腿留给外曾祖母,一只鸡腿留给外婆。父亲说,不是两位老人,他是安不了家的,是她们给了父亲一个家,给了父亲子孙。包产到户之后,每年农忙,父亲都要去帮舅舅家、姑姑家栽秧打谷,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舅舅和姑姑家是怎样帮我们的。父亲也经常给我们讲,生产队里的人,是怎样帮助那时的父亲兄妹的,是怎样帮助我家的。特别是母亲生病住院,特别是我们兄妹生病,父亲到处借钱,都是父亲讲述的这些人给予了父亲帮助。“没有他们,我怎么能养大你们啊!”父亲的这些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虽然是教书人,可是,每年的收种忙季,我和爱人都要回家帮助老人,帮岳父家,帮我父亲。特别是收小麦的季节,每晚都要忙到十点过,我和爱人才背着孩子打着电筒回到学校。老人养大了我们,我们分担老人的负担,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老人给了我们爱,我们应该回报老人的爱。我的孩子小时,我和爱人都在教书,爱人在村小包班,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爱人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们带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学。
在2002年,我岳母摔伤了大脑,成了瘫痪病人。我和爱人没有和兄妹计较,每个周末回家照料老人,帮着岳父干活;寒暑假,就把岳母接到我家,悉心照料,直到2013年岳母去世。2008年,我的残疾哥哥疾病死了,我和爱人像安葬老人一样安埋了哥哥。父亲一直很感动,说村里人一直在夸我们。
我和老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老家有老人病了,我和爱人要回去看望,老人“走”了,我们要回去送葬。父亲看到我和爱人这样做,一直很高兴。
实际上,我做这些,都是父亲影响的结果,这些就是父亲说的“本分”。照料家庭,照顾亲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知道报恩,也是我们的责任。父亲的行为影响着我和爱人,也影响着我的儿子和他的爱人。他们都在努力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结婚、购置房子、买车子,他们商量着,通过他们的努力挣钱和节俭来完成,不给父母增添负担;他们对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孝顺;他们也明白了,这是他们应尽的“本分”。
父亲的本分,还表现在干活上,他总是勤勤恳恳,甘愿吃苦受累,不偷奸耍滑。
父亲是土盖匠,他把帮亲戚和乡邻们修房盖屋,看成是他的工作,在缺吃的年代,他从不收工钱,对主人家伙食的优劣从不计较,总是下房就吃饭,吃过饭就上房。到后来,打工潮出现,请匠人也开始说工钱。父亲仍然遵循本分,该让的让,该多做的做。同样是丢下工具吃饭,吃完饭拿工具。和工匠们一起干活,他从来不挑肥拣瘦,总是抢做苦活,做难活……父亲的这种本分,和他的仁爱善良一样,同样赢得了乡里人的尊敬。
父亲常对我们说:“力气是花不完的,今天用了明天又有。帮人干活,挣人工钱,本分一点不吃亏。”父亲的这种甘愿吃苦,不偷奸耍滑,不仅影响了幺爸和姑姑,也影响了我。父亲对我说:“教人家的孩子,你是拿了工资的,千万不要误了人家的娃子。”我教书近三十年,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像父亲对待他的工作一样认真,一样吃苦,一样甘愿奉献。我家儿媳妇也在我校教书,我常对她说:“教书付出了很多,后不后悔,只想一个问题就是了。当你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想什么样的老师教,想老师怎样对待你的孩子;教书了,你就得想你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该用什么态度来教人家的娃子。这样一想,就无怨无悔,就会快乐了。”我家儿媳妇参加工作以来,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尽责,这是让人感动的。我家的这种本分,也传到了我儿子身上。他在单位工作,也像他爷爷那样本分着,也像我这个父亲一样本分,也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
父亲的这种本分,实际上也是他仁爱的体现。都是农村人,挣钱不容易,要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同样,我们教书,甘愿吃苦受累,是对工作的负责,是对学生的爱,是对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是对学校集体的爱。本分的结果,是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了不少,让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了不少,让自己赢得了身边人的尊重,得到了身边人的不少帮助。
父亲的本分,还有安分守己的内涵。
记得1993年,我承担了学校会计工作,父亲知道了,他在饭桌上对我说:“与钱打交道,本分一点,该得的你得,不该得的别伸手。”我想起了父亲说的故事:本家有一个人当了一家银行的副行长,有一天突然跳楼死了……2011年,我儿子考进了银行,父亲同样在饭桌上说:“摸钱的工作,本分一点好,该得的你得,不该得的不要拿。”父亲给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可父亲对我儿子说这话的时候,我被震动了。父亲为什么反复对他的后人说这样的话?他是希望他的后人们平平安安啊!遵纪守法,自己平安,老人不跟着受累。我哥是残疾,父亲靠不上,他对我说这句话,是不想他病在床上的时候,我却在牢房里;他对我儿子说这话的时候,同样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实际上,老一辈人还有一个“脸面”,后人遵纪守法,本分挣钱,就是在给老人争脸,就是在给祖宗争脸,就是在光宗耀祖。违法乱纪,不仅伤害了老人,也在伤害家庭,更在伤害后人。家毁了,孩子怎么能快乐成长?父亲不说这句话了,我却经常对儿子重复他爷爷的话了。
我深刻理解了父亲的“本分”的价值:本分就是对自己的仁爱,对家人的仁爱,对后代子孙的仁爱,对他人的仁爱,对国家和社会的仁爱……
做一个本分人,不吃亏。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家规和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