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牛娃一家人

  牛娃一家人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0发表时间:2017-02-26 14:48:33
摘要:我外婆将破烂的衣裤、鞋子洗干净,缝补好,装在背篼里,领着十岁的我,去牛娃家,与他家互通有无,以物易物,换取他家的蔬菜、水果、洋芋等。自此,开始了我们两家的友好往来。

牛娃是我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农民朋友之一,也是与我渊源最深的朋友。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今仍是国列贫困县的甘肃省宕昌县,当时农村的生活更是空前的贫困。牛娃一家生活在宕昌县南河公社前贯大队(现在统归于南河乡南河行政村),全家五口人,只有他的父亲是唯一的劳动力,母亲患甲状腺肿瘤,说话前需要猛吸一口气,却也说不完整;小妹妹先天弱智,几乎是哑巴。父亲辛勤劳动,只能勉强养活全家,因而他和大妹妹两个健全孩子都没有上过学,一家子都是文盲。而且,只在村尾挖了两孔窑洞,一个用来全家居住,另一个用来做库房,储存粮食、洋芋和破烂。
   有一天,我外婆告诉我,有一个叫牛娃的农村孩子,对她说我答应给他一双旧鞋穿。我回答外婆,我不认识叫牛娃的农村孩子,也没有答应过给他鞋子。外婆诡秘地一笑,说她对那个农村孩子说了,我孙子答应了你,你就找他去要吧。牛娃的谎诈没有成功,却被我外婆套出了他家生活困难,院落里种有水果、蔬菜等情况。于是,我外婆主动去拜访他家,使得我们两家之间,我与牛娃之间,有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
   我外婆将破烂的衣裤、鞋子洗干净,缝补好,装在背篼里,领着十岁的我,去牛娃家,与他家互通有无,以物易物,换取他家的蔬菜、水果、洋芋等。自此,开始了我们两家的友好往来。
   我家住在林场场部家属院,牛娃家住在前贯山的半山腰,走山间小路大约也就是一公里的路程。每当暑假和寒假期间,我都会到牛娃家去玩。经常吃他家的饭,有时候还住在他家的窑洞里,就跟走亲戚一样。记忆中,牛娃的母亲总是做出对于他家来说是最好的饭菜来招待我,最让我难忘的是炒荞面片。用和好的荞面搓成短棒状,蒸熟之后再切成片,然后与蒜苗同炒,口感很有柔劲,特别香。
   蔬菜、水果、洋芋等,都是季节性成熟的,除了冬天,一年三季,我外婆就背上洗干净,缝补好的旧衣裤、鞋子去牛娃家,换取这些东西。牛娃的父亲特别实诚,无论是甜杆菜、胡萝卜,还是洋芋、秋子、酸梨什么的,总是给得很多,常常将我外婆的背篼装满,如果我外婆背不动,他或者自己帮着背到我家,或者打发牛娃扶住我外婆的背篼送下山来。随着两家感情的日益加深,互通有无,以物易物,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已经不是一种交易,而是在特定的困难的年代里,用生活物质的相互帮助了。
   每到暮春,山野菜长成了,牛娃,或牛娃的大妹妹,就会采摘来,装进竹篮里,给我们送到家里来,有蕨菜,有露韭,有木兰头,以及荠荠菜、麦麦菜、马英子等等。而每次来,我外婆都要给他们管饭,或者拿几个馒头给他们。
   盖上新房子、告别窑洞,是牛娃父亲的理想,也是牛娃一家人最大的愿望。牛娃的父亲白天出工干活,晚上就到深山老林去砍木头,一根一根地背回家,又一根一根地埋在院子里。因为,被护林员逮住,不仅木头会被没收,人还得法办。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盖房子的木头只积攒到了一半时,他的父亲终因积劳成疾去世了。临终前,父亲严命牛娃不得用盖房子的木头给他做棺材,用一个装粮食的旧木柜就行了。于是,盖房子的艰巨任务,又落在了牛娃身上。刚刚成年的牛娃,也和父亲生前一样,去深山老林里背木头,全家节衣缩食,坚守清贫,以争取盖房子的理想尽早实现。以至于,牛娃过了三十岁还没有成家,后来不得不同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一起生活。
   因我父亲调动工作,我们全家离开了南河,搬到一百多公里的武都黄鹿坝居住,一晃就是十六年。这期间,我们与牛娃家的交往,有三件事值得一说。第一件事是,牛娃的大妹妹出嫁后,因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来到我们家里躲避,她的丈夫伙同亲戚多人,寻找到我家,手拿绳索要将牛娃的大妹妹绑回,被我父亲用讲述国法吓走;后来牛娃的大妹妹与丈夫离婚,改嫁后生活过得很好。第二件事是,我们邀请牛娃寡居的老母亲到我们家来做客,请她住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她老人家临离开时热泪盈眶,说她一辈子没有吃过的、见过的,都在我家享受了。实际上,也就是家常便饭,只不过是隔三差五吃点肉或鱼而已。第三件事是,我有了儿子,牛娃特意赶来祝贺,给我带来了很多土特产,还给我的儿子买了奶粉,使得我心里非常感激,过意不去。
   1976年,我孤身一人前往宕昌县南河前贯,专门去看望我的农民朋友牛娃,他母亲端着碗,走了大半个村子,才借来半碗荞麦面。以至于我在吃用这半碗荞面和着酸菜做的饭时,心情难过得不能下咽。第二天,我下山去,在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花2元1角钱和7斤粮票,买了7斤挂面送给他家。他母亲用颤抖的双手接住挂面之后,老泪横流,说:“娃,我都快70岁的人了,别说吃挂面,就是连见都没见过啊!”
   改革开放之后,宕昌县历届政府大搞劳务输出,组织贫困农民外出打工挣钱。牛娃依靠出远门打工,挣到了几万块钱,终于在上个世纪末,实现了他父亲,也是他们全家盖新房子的愿望,告别了窑洞,让他的母亲在住上新房子三年后,寿终正寝。
   而今,与我同岁的牛娃和小他三岁的大妹妹,又搬进了河川地带由政府补贴和个人出资建起的新农村里,住进了更新更好的房子。
   前段时间,我和老母亲、弟弟妹妹们专程去拜访他们,受到了牛娃和他大妹妹两家空前热情的招待。从他们的住房、家具、电器、饮食、床铺,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由过去最贫困的人家,进入了中等殷实人家的行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牛娃的两个儿子都受到了中等教育,彻底改变了祖父辈都是文盲的现象。大儿子在一家公司当保安,小儿子当了推销净水器的小老板;他大妹妹的两个女儿也已嫁人,并都生了儿女。兄妹俩已经儿孙满堂,享起了天伦之乐。告别时,兄妹俩分别给我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母亲手里塞进五百块钱,我母亲反复推辞,终于经不住他们的盛情,不收不行,只好领受。
   在乘车回家的路上,我老母亲一再感慨:“牛娃兄妹两家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好过了,要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那该多好!”我默默的望着车窗外边,心想,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却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我们虽然老了,但还是和我们的后人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补充说一句,牛娃的弱智小妹妹成人后,远嫁到陇东农村人家,据牛娃说,她也生了一双儿女,生活过得挺好。
   遥想当年,再看现在,真是天壤之别啊!
    

共 25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运用朴实清新、又饱含感情的语言,叙述了牛娃一家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时代党的富民政策,以及农民朴实勤劳的好品德。文章主要运用顺序的写法,首先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突出了牛娃一家的贫困以及贫困的原因,接着写了我和牛娃的相识,以及日后的交往,写出了牛娃一家虽然贫穷,母亲有病,但是待客热情大方;在两家交往的过程中,对我家送去的旧衣物,他们家在十分感谢的同时,总是积极设法回报;后来我家虽然离得远了,但是两家的交往却一直在延续,成了常来常往的亲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越来越好,牛娃一家终于逐步走出了困境,过上了舒心幸福的生活。文章的内容非常感人,只是在组织材料时再精心细致琢磨一番,表达效果会更好!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2-26 14:49:55
  牛娃一家生活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2-26 15:15:26
  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因而他和大妹妹两个健全孩子都没有上过学,一家子都是文盲。而且,只在村尾挖了两孔窑洞,一个用来全家居住,另一个用来做库房,储存粮食、洋芋和破烂。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老娄        2017-02-27 16:17:17
  我的这篇散文,写得再不好,也不至于连一个推荐的绿豆都得不到呀!
误入歧途者,笔耕四十年。 收获百万字,有苦也有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