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心愿】疫情重点在农村(征文.报告文学)
强化基层防控。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集中授课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手足口病防治宣传、诊断、指导能力。通过县媒体、明白纸、标语、专家讲座、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让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深入到每村每户。采取镇、村、组三级疫情预防措施,免费发放84消毒液、生石灰、优氯净,对公共场所、街道、7岁以下儿童家庭,实施消毒。加强发烧患儿筛查,7岁以下儿童每人1支体温计,每天测量体温。县防疫站组织人员,每天对出院患儿进行随访。县疾控中心每天将患儿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汇总、分析、上报;积极搜索患儿信息,对聚集性病例所在自然村(社区),采取集中消毒、严密隔离等措施,防止了疫情扩散。
督导组每天对镇村宣传、消毒消杀、儿童隔离、体温测量等情况,随机抽查,汇总通报
定点医院严格按照市、县统一要求,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实施医疗救治工作重心下沉、防控工作关口前移,把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救治水平、减轻市传染病医院和市中医院等上级医院转诊压力。
县长多次到到定点医院检查指导,明确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力做好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H县
及时调整手足口病防控方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重点村”,加大对“重点村”的手足口病防控力度。宣传车巡回到“重点村”广播宣传;消杀组逐村逐户指导住户的消毒、消杀;流调组加强对患者的调查、对出院人员的随访和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等工作。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设符合条件的传染病专区和小儿重症监护室。县医院腾出独楼独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治、装修、消毒,建成了独立的集门诊、留观、住院于一体的专区。县医院及六厂医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药品,分别新建了高标准的小儿重症监护室。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培训、专家带班、到上级医院受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来抓,划拨专项经费,全力以赴做实、作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开发区负责组织乡镇驻地和各村户进行消毒消杀;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小学、托幼机构的校、园内消毒消杀;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各卫生院对重点村的流调和技术指导。县政府督查室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投入到位、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和顶着不办的,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I县
各村成立多个个消杀专业队,对全村特别是有7岁以下儿童的家庭进行统一消杀;各乡镇政府筹措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免费进行消杀;进一步加大对7岁以下儿童的筛查,每天进行晨检,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案,发现发热儿童及时上报隔离观察;村卫生室一律不准接诊发热儿童,凡发热儿童一律到乡镇卫生院初诊,如发现是疑似手足口病的一律到县医院诊治;乡镇卫生院及医疗机构,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医院环境进行彻底整治,确保医院整洁卫生,搞好病房、观察室的建设,努力为就医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各乡镇政府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查组,每天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组人员名单和督导结果报卫生局;消杀情况统计表每天下午3点前报县卫生局,详细消杀记录登记表由村卫生室保管,7天为一个周期报送乡镇收防保站;7岁以下儿童筛查统计表每天下午3点前报卫生局,详细筛查登记表由卫生室保管,7天为一个周期报送乡镇卫生院;乡镇政府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人员分工、包村责任的统计上报;卫生院、防保站负责对筛查、消杀下发的表格统计上报;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初诊、门诊记录要完善,病历要规范,各医疗单位一律填写日志,及时上报信息,完善相关资料。疫情发生后,县乡镇防保站反应快速,整合各自卫生防疫资源,在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上级精神,及时指导所辖行政村的防控工作,与上级要求一致、标准一致、措施一致、时间一致,落实工作不走样,能较好地了发挥防保职能。
J区
明确“三条保障线”和“三个底子清”。提出实行党政保障线、医疗卫生保障线、爱国卫生运动保障线“三条保障线”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三个底子清”,即0——8岁死亡儿童底子清,住院病人底子清,网上炒作死者底子清。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并启动了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行动迟缓、漫不经心、不进入状态或工作不到位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特别是对疫情连续3天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乡镇办事处,实行一次通报,二次诫勉,三次黄牌,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流动消杀流动宣传流动服务。创新工作思路,从卫生院和防疫站抽调专业人员和车辆,组建流动消杀队,深入到疫点村、疫点户,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进行强化消杀,成为乡镇、办事处重要的防控力量。
流动消杀队随车携带喷雾器、消杀剂,24小时值班,负责各疫点村、疫点户的消杀工作和出院儿童的跟踪随访工作。只要出现疫情,消杀队立刻在第一时间赶到患儿家中,采用喷洒消毒液、熏蒸过氧乙酸等方式,首先对疫点家庭进行全面消杀,然后,对疫点附近住户和街道进行重点消杀,最后对疫点户进行登记,确认为重点管理户,进入重点管理程序。对重点管理户,消杀队连续消杀7天,同时做好疫点消毒记录、跟踪随访记录和密切接触者记录,直至疫点户的患儿完全康复,且该疫点村在重点管理期间没有新的手足口病病例出现,才解除对该疫点户的重点管理。
流动消杀,流动宣传。每到一处地方,队员们都抓住走街串巷的机会,口头宣传防治手足口病的防治常识,在醒目位置,张贴明白纸,宣传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流动消杀,流动服务。流动消杀队一不怕脏,二不怕苦,深入到各村居的污水池、垃圾坑边,深入到居民家中的厕所、猪圈、羊圈里,喷洒消毒液和石灰粉,帮助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和防疫,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优惠措施。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收费标准,不分解收费,不多收费,不乱检查;二是坚持主渠道进药,严格控制、规范用药,多采用价廉、最常用基本药物,确保用药质量;三是因病适治,严格掌握病情适应症,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丙球使用量;四是开设惠民病房,对贫困、低保、残疾等困难家庭实行“六减一免”:药物、各种检查费、调温费、床位费、化验费、诊疗费减免5—10%。区人民医院还将省收费标准中规定的特殊消毒、简易传染病房费用50元/天给予全免;五是调整了手足口病参合患者报销比例,将手足口病参合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同时将丙种球蛋白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六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对医院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把业务骨干放在门诊、病房,提高诊断率、病床周转率,缩短住院时间。七是加强仪器设备的投入,购买了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除颤器等仪器抢救设备,建立ICU重症监护室,提高诊治水平。
二
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特别是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后,在市手足口病肪治工作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卫生、宣传、教育、电力、经贸、财政等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抗战疫情。
疾控机构全力防控
为及时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制定科学防控措施,全市各县区抽调专业人员,深入定点医院和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市疾控中心驻各县区督导人员和派驻A市城区信息员及时对流调工作进行了督导,并收集各医院收治信息。
各县区疾控中心每天将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每周按要求逐级上报。县区对本区域内手足口病流调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时搜索发现危重病人信息,采取抢救措施,并对聚集性病例所在自然村采取严格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4月2日,市疾控中心组织人员分别对2009年1-3月份全市疫情情况、重症病人、死亡病例等方面的流调信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认为造成全市疫情的流行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病原体种类多,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二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来源广;三是手足口病的传播机制复杂。对重症病例的分析结论是:提高诊断警惕性、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征象和采取“关口前移”预防性干预措施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为及时获取手足口病病人信息,各级疾控机构调查人员以对政府和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临床医生和病人家长沟通合作,扎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全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市疾控中心多措并举抓防控……
严格落实责任制。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订了全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设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采样、后勤、宣传等小组指导全市各级疾控机构有效开展防控工作。
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张贴宣传画、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从而形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勤凉衣、多晒被”的良好卫生生活习惯,让群众知道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在广播电台举办手足口预防病知识专题讲座并多次巡回播出。防控专家多次在电视台多个栏目上向群众讲解有关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与日报、晚报共同办好健康栏目,及时刊登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利用媒体等多种形式把手足口病预防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加强疫情监测和网络直报制度,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每天认真审核、分析各县区疫情网络报告情况,并及时编发疫情简报。指导各县区抽调专门人员到医疗单位进行主动搜索疫情,要求各县区对手足口病病例全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培训工作,与市教育局共同举办市区部分托儿所、幼儿园教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对全市中小学保健医生、校医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专题培训。
指导县区全面开展隔离、消毒,做好应急药品、消毒器材物质的准备工作。抽出多名消杀专家深入基层,现场指导消毒工作。
市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后,按照市领导要求,4月2日,指挥部正式进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办公房间紧张的情况下,疾控中心领导从大局出发,迅速行动,将办公室、化验室、传染病科、生物制品科、人事科腾出,作为指挥部的临时办公场地;指挥部刚刚成立,所需桌椅、网络、电话、传真等各类办公用品较多,疾控中心领导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配置齐全,保证了指挥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指挥部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疾控中心在本职工作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主动从中心内部科室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指挥部协助开展工作。
全面做好全市手足口病消毒工作。出现手足口病疫情以来,市疾控中心消杀科就积极行动起来,参照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消毒方法,制定了详细的消毒措施,对每种物品的消毒方法、消毒液的配制浓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以文件形式统一下发到各县区,有力地指导了各县区的消毒工作的开展。
在3月初对市直托幼机构、各县区疾控中心、各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消毒知识培训,及时为各县区联系低毒、高效、价廉的消毒药品。选派8名精干人员奔赴全市9县区,重点对定点医院、托幼机构、重点村的消毒工作进行督导。下到乡村,询问村民,了解县乡防疫人员关于消毒知识的宣传情况,查看消毒药品发放是否到位,现场发现问题,现场给以解决。
与省疾控中心专家密切配合,对全市18家定点医院进行了医院危险因素评价,写出评价报告,提供可行性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有效地防止了医护人员、患儿、陪护人员的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在市疾控中心的建议和指导下,各县区政府拨出专款,统一购置优氯净、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发放到每个7岁以下儿童家庭。并指导村民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配制。对一周内发生3例以上手足口病的重点村进行无缝隙彻底消毒,对有患儿的家庭进行重点消毒处理,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对出院患儿连续跟踪消毒7天,最大限度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孩子的健康安全。
积极做好手足口疫情信息分析和上报,不管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疫情管理人员每天随时审核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对发现报告不及时或项目不完整的通知有关县区,让其督促报告单位及时订正。同时督促各县区和各医疗机构及时对重症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报告,发现的重卡及时删除。
实行手足口病日报告以来,疫情管理人员每天早6点就到单位收集报表,每天晚上要工作到9点多,甚至是通宵达旦。做出手足口疫情分析,每周导出各县区、各乡镇发病数,绘制手足口病疫情分布图,并详细分析出发病特点、原因,预测下步疫情趋势,并提出下步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大量详实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