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四个耳朵的故事

编辑推荐 四个耳朵的故事


作者:清静空明 布衣,13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6发表时间:2017-03-01 20:08:35
摘要:开天劈地乾坤转,放牛娃儿智慧显。灭元兴明立根基,边民迁徙内地安。乡间奇闻隐趣事,窃的天机天和干。人得性命不知恩,若怒怨鬼难定居。一段恩怨一是非,镜花水月有定数。


   开天劈地乾坤转/放牛娃儿智慧显/灭元兴明立根基/边民迁徙内地安/乡间奇闻隐趣事/窃的天机天和干/人得性命不知恩/若怒怨鬼难定居/一段恩怨一是非/镜花水月有定数。
   在山西昌乐县,萧姓是当地的大姓,县城的东南西北均为萧姓占踞。说起萧姓定居昌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
   相传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统一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在应天(即现在的南京市)。同年由于攻陷了元朝首都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市)元顺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与明王朝对峙,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灭亡,明朝统一全国。
   由于改朝换代,连年战祸和自然灾难,大江南北饥民遍地,在民不聊生的社会大背景下,百姓有的不死于战祸或者是死于饥荒和疾病。更多的饥民为谋生路弃家逃难。致使十室更有九室空的悲惨景象,很多府、县、城、乡、村庄都已经是人烟稀少,少闻鸡犬之音。大片大片的良田无人管理种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现此种现象深为担忧,于是降旨将元朝的降臣、民众,从内蒙古与新疆边陲的冀州府枣强县迁徙到山西省太原府洪洞县一处叫双槐树的地方集合,引导定居开垦,繁衍后代富强国力。并强令元人后裔改为汉姓,编为汉族籍贯不得再聚众谋反。
   有一女真族后裔,本是元末一末等小吏叫“吗赫啦①”的老人,膝下三子,根据明朝政令改为萧姓,长子萧米赋,次子萧良赋②,三子萧成赋,随父迁徙内地居住开荒种地。
   吗哈啦老人一生慈善家教甚严,三个儿子也都很孝顺。尤其是长子萧米赋,生的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身腱子肉,浓眉大眼,鼻直口阔,两耳有轮,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慈悲之人。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不喜回报的热心汉子。秉承了老父亲的忠厚传家、乐于助人的品格。
   这家人随迁徙民众从山西太原府红桐县双槐树地方,往内地山东济南府的方向迁移,大车小担的挑着行李,扶老携幼风尘仆仆一路风餐露宿艰辛走来。
   经过青州到达昌乐县首阳山③前西南角,有一处叫虎豹岭曹西楼西北的地方定居下来了。哪里有一条常年清澈见底的河流叫桂河。好方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
   住了一个阶段发现哪里的土壤不太好,多是贫瘠山薄地,土地不肥沃。产粮不高,难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于是老大萧米赋带着夫人和一名老管家和家人分别,到一个叫九集的地方,于是定居在九集东南角的地方,挨着一条叫梁湾的河流。据说那条河有地下泉眼,常年河水清澈不断,适合居住的好地方。(据《萧氏家谱》上记载那个地方叫“萧家流抠子”)。老二萧良赋也移居去了县城南边的一个地方,后来取名叫“南萧”。老三则带领家人移居到一个叫“居米”的地方,靠着一条叫“米河”的地方定居下来,后来那地方叫萧家庄。
   老大萧米赋,定居在梁湾的萧家流抠子开荒种地,由于辛勤劳作,用一把镐头硬是开垦了20多亩地,收获颇丰。维系一家人的生计饮食已经很富裕了。一天傍晚萧米赋忙碌辛苦了一天农活后,坐在靠近河边的茅屋旁休息喝水。突然、听到来自河里传出了一个非常兴奋的话音。先是大吃一惊,接着脊背出了一身冷汗。由于好奇心太重,于是、萧米赋凝神侧耳集中精神用心静听,就听见河中传来了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话声:“六十年了,明天来个四个耳朵死鬼接班,我就终于熬出头了”。边自言自语,边哼哼唧唧反复说个不停,非常兴奋的模样。
   这一下萧米赋一听明天来一个“四个耳朵的死鬼接班”。到底是什么样的“四个耳朵的死鬼”,百思不得其解。出于好奇心,萧米赋打算明天想探究一个明白。第二天中午,这一天萧米赋出于猎奇的心境,想看看什么是“四个耳朵的人”就没有去田间去种地,一直等待在河边关注事态的发展。这一天晴空万里,烈日炎炎,直烤的大地如同蒸笼。这时、远处匆匆忙忙走来了一人,只见来人头顶一个乌黑圆锅。来人渐渐走近,萧米赋细观此人,行色匆匆之间满脸挂满闪着痘大的汗珠,时不时顺着黝黑枯瘦的面颊滴落在地上,还时不时用袖口去擦拭面颊上如同泉涌般的汗流。
   此人身高七尺有余,细眉朗目,两眼有神,鼻直口方,耳大有垂。虽然身体看似单薄清瘦,却也精神抖擞。看外表由于长途跋涉,身上脸上尘土垢面,面色发红,口唇干裂。看表象显然是干渴之极了。只见此人用两手上举在头上一个乌铁制造的双耳圆顶铁锅,档日光照晒。来人见前面有一条河水清澈的河流,急匆匆的大步朝河边快步走去。到这时萧米赋想起了昨日晚上河中的事情了,知道了所谓四只耳朵的含义了,人耳朵两只,铁锅两只耳朵,就去急忙拦住此人,不让他去河边送死。
   来人不知萧米赋的好意,非常着急上火。因为天热好歹遇着清水河流,以便解渴,和洗澡解暑,见前面有人不让不免发起急了。萧米赋又不能直说,怕让水鬼知道,只是不让来人去河边洗澡喝水,理由显得很牵强,说怕污染了干净的河水。来人见萧米赋蛮不讲理,却自感强龙至今 压地头蛇,也只好愤愤然的放弃了,仄返回头朝着大路冒着炎暑走了。萧米赋觉得事情应该就这样过去没事了,却不想这次给自己招惹上不小的麻烦。水鬼在河里苦等了六十年,终于盼到了一个接班的人,千算万算不想自己因为过于高兴泄露了天机。让萧米赋无意中听到,出于善心救人,破坏了水鬼苦等多年的好事,不能使水鬼及时投胎转世,错过了这个等待一个甲子时间的转世为人的好时机。
   于是水鬼④就每天晚上在外面说一些恐怖的话,恐吓说让萧米赋顶缸受死的话。到底萧米赋是一个憨厚老实庄家汉,没有降妖除怪的法术和能力。白天干了一天活,晚上又不敢睡觉,生怕睡着了让水鬼拖下水去,不明不白的冤枉死去。于是就举家往东南迁移了大约四五里地,这里有洪武年间留下的真正的老山东人的后裔,村名叫李家街,住着一户李姓人家,与其相距不到一里定居下来。也是按以前的习惯住在一条河床边建造了茅屋居住。
   李姓人家经常到河边取水,故此两家熟络起来了,萧米赋也经常去李姓人家去用插臼凿粮食(插臼是一种古代把粮食制成面粉的原始工具,)。一来二去,李姓人家就邀请萧米赋去村内居住。偌大的一个村庄就她一户人家两口人(据说是一个侄子和婶娘相依为命,据传说后来二人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后来萧米赋搬来村中生有两子,长子萧堆,居住在村沟西头,称“西萧”,次子萧广安家沟东头,后来称“东萧”。经过时间的变迁,萧姓人口开枝散叶,人口越来来越多。因为村中有一条沟隔着行走不便,后来萧姓子孙就建造了一座拱形桥,叫“凤凰桥”联通了村内的东西要道。
   再后来东萧西萧合并成“萧家庄”,在历史的演变中,新中国成立了,就以在昌乐县城为中心,县城以东的萧家庄就被改名称为“东萧”⑤县城以南定居的老二萧良赋的后裔在历史的变化中改村庄名称,就叫成了“南萧”⑥其子孙已经繁衍到了二十四世,东萧则繁衍发展到了二十二世子孙,东萧南萧都是子孙兴旺人口众多迁徙旺族,每个村庄人口都接近千人。在人口发展中也逐渐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人才,对国家对社会贡献良多……
  
  
   ①注解:吗哈啦,这个民间老人讲述的故事里的人物,据他所言,(曾经看过《萧氏家谱》,后经文革时期家谱遗失,不复再见。)系东萧、萧姓子孙的原始祖先未改的原始名字,据老人讲系女真族人血统。但是我经过查看历史并没有发现这个开头“吗”的姓氏。本故事祖先姓名因此不能作为历史事实来看,真假与否,权且作为祖先的一个代码符号吧。
   ②注解:萧良赋(粮)据讲述故事的老人讲东萧的《萧氏家谱》中讲次子萧良赋,用的是善良“良”,但是、南萧的碑文中铭刻的历史却是用的;粮食的“粮”,故此作一下注解。
   ③注解:首阳山系古代名称,现代当地俗称“孤山”
   ④注解:此故事源于东萧《萧氏家谱》的开篇讲述,系东萧村祖先萧米赋救人,遇鬼的事件,最后迁徙定居东萧村的故事,后经老人口耳相传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⑤注解:在昌乐县城以东的萧家庄,新中国建国后改称为“东萧”后来村民多用生肖的“肖”
   ⑥注解:在昌乐县城以南的萧家庄,新中国建国后改称为“南萧”
   2017年2月28日子夜完稿发表
  

共 32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久远的故事,元末明初改朝换代时吗哈啦改汉姓“萧姓”,并根据明朝庭圣诣随众从北方往内地牵徒,兄弟三人分为三支各自择地而居。长男米赋先前居住之处原本依山傍水十分休闲,却因米赋为人善良老实,偷听得“水鬼”找替身之事,硬是用自己的实诚将即将发生的事故阻止下来。后米赋害怕“水鬼”报复自己又迁往它处。最终兄弟三人毗邻而居,形成东萧、南萧、西萧三萧共一城的景象。世间本无“鬼”,却有关鬼的传说,或许是人们对一些现象无法用科学加以解读,于是附之与鬼怪的神秘使其扑朔迷离。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善有善报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萧氏一脉人丁兴旺,人才倍出便是佐证……【编辑:风也悄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03-08 08:00:09
  漫步在你的文集里,感动在你的语言里,沉思在你的过程里,领悟在你的氛围里,着迷在你的感慨里,渴望在你的真诚里,分享在你的无私里,羡慕在你的人气里,愿您写作愉快,佳作频频!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清静空明        2017-04-06 21:54:56
  老土老师晚上好,您的评论写的很有水平,犹如是一首美妙富有诗人情感的浪漫的诗歌,富有想象和情感倾注其中。赞!“ 漫步在你的文集里,感动在你的语言里,沉思在你的过程里,领悟在你的氛围里,着迷在你的感慨里,渴望在你的真诚里,分享在你的无私里,羡慕在你的人气里,愿您写作愉快,佳作频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