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瓦房
大哥打来电话,说爸妈的红瓦房要拆了,拆了重盖。
我说,重盖好啊,早就该重盖了。
红瓦房跟我同岁,73年盖的。青砖红瓦玻璃窗,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红瓦房可以算是我们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呢!
听我母亲讲,我没满月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里,长大了肯定是享福的命。
红瓦房盖好后,我外公就忙着房前房后栽树:洋槐树、苦楝树、桃树、梨树,这些树无论春夏秋冬都像精神抖擞的士兵那样,保卫着我家的红瓦房。树一直长到我十五岁时,才被砍了给二姐制嫁妆。砍树时我没在家,住校读书,不过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长了十五年的辫子被谁给剪掉了,哭得特别伤心。
我自小就认为这红瓦房是我的私有物品,自己就像那诰命夫人般没来由地骄傲着:这棵树是我的、那棵树是我的、这样那样的东西都是我的。因为自小我母亲就说:四丫头好命,给咱家带来了好运气呢。而后母亲又会长长地叹口气,说,为了盖这房子,我带着你三个姐姐,好几年都是每天吃两顿饭。
那时我三姐三岁,还是个精瘦精瘦的黄毛丫头,跟在母亲后面下地时,看见路上有一根草都会捡起来。别的婶婶看到了就问:三丫头,这根草能干啥呀?三姐小身躯一挺,昂头说,盖房子!
我忍住眼泪,在电话里直奔主题:哥,要多少钱,该我拿多少?
我爸妈六个孩子,按照平时的规矩,老人要是有啥事需要用钱了,大多六家平均拿钱,这样显得既公平又合理。是啊,乌鸦反哺,谁会有意见呢?
大哥在电话里笑,说不用拿多少,到时拿些装修钱就行了,顺带着把老雀儿窝收拾得漂亮一些就行了。
我说,行,到时通知我就行了,现在我马上回去看看。
我肯定是要回去的。父母盖房不要我们拿钱,这是怎么回事?我父亲虽说有三千元的退休工资,但我母亲没有。老俩口虽说平时也省吃俭用的,但我们兄妹之中,总也会有这家那家有些难处的时候,父母不忍心看到儿女们作难,手里悄悄攒了些钱之后,就等着随时拿出来供我们救急。
现在,我急着要回去看看的是,手里根本没什么钱的父母,到底打算要盖什么样的房子。
难道是想弄个简易房?
这不可能嘛,虽说他们已经快要八十了,但要建简易房,那不是要抽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脸吗?
其实,我的父母也不是没地方住。我们兄妹各家全都是楼房或者小别墅,哪能没老人家住的地方呢,我就五次三番地请他们来我家住。可二老偏要住在乡下,说城里空气不好,又憋闷。
乡下除了那三间红瓦房之外,还有四间青瓦房,那是大哥家九十年代初盖的,他们一家搬到街上去住了以后,房子就让我爸妈住着。要不是我大嫂和媳妇闹矛盾,牵累到我母亲,他二老也不会想起来说要重新盖房子。
没错,红瓦房的确是很老了,虽说跟我同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只是它显得更老,像一个耄耋老者,墙缝开裂得能伸进两根手指头,再加上屋顶上有破瓦,灌风又漏雨后就再也没人住了,平时也就放些粮食杂物什么的。去年,好心的老人家还让邻居在里面养了两头大肥猪。
大哥听说我要马上回去,猜到了我的心思。说,这次是政府拿钱出来,一万多块呢!建房执照只批了四十平方,爸妈手里有两万多。爸说了,不要我们拿钱。
听到这消息,我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像以前听说高港河上那摇摇晃晃的小木桥变成水泥桥了;漏水又占地儿的沟渠变成水泥节水渠了;雨天没法走的泥路变成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了一样。
政府又拿钱,还一万多?
我觉得我应该马上去百度搜一下这事儿,咱们中国有史以来,哪个朝代出过这样的事儿,老百姓盖房子国家补钱?
百度上说,这叫“康居工程”,中央下发的文件。政府拿钱为百姓盖房,就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目标的具体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