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琅琅读书声

编辑推荐 琅琅读书声


作者:游子归来 白丁,7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6发表时间:2017-03-02 13:30:41

琅琅读书声 恒古以来,在我的家乡第一次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总之,不是讲给别人和历史,只是应该告诉自己唯一的一句话是:我和一群衣衫褴褛的放羊娃一起,给自己的生涯筑起了最重大的基础。
   那天的我已经十岁,在老师教鞭的指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汉语拼音前面的十个字母读会了。那一天一直到散学好久,我都觉得胸膛震响,直到今天我写到此处,又觉得那清脆的雷声在心中升起了。二十多个放羊娃睁着清澈惊讶的眼睛,竭尽全力地齐齐喊着音节表:“啊,喔,鹅!——”
   这是我第一次发出的读书声,那些齐齐喊出的音节,金钟般撞击着我的心。后来听说当年练气功的有一手叫“气灌丹田”的功夫,我想我的丹田之气是由一群童男童女相围,以春季雪水侵泡大地百草生出清香之气,再由万里扫荡的长风挟幼童初声和田野初绿,徐徐汇集,猛然击入,进入我的丹田,才造就我的今天。
   然而那一天我如醉如痴,木然端坐,襟前是起伏不平的圆形山峁,脚下是高低不平的褐色田园。齐声发出的一声声喊,象似一声声春雷,在我的心中久久持续着,直到天地苍茫,大漠日沉。
   记得七十年代回乡探亲时,我听到了那种绝非二十世纪的落后观点:书嘛念上些好是好哩,怕的是念得不认得主哩。念书走了的不是没见过,念得狠的坐了个帆布棚,念得日囊的骑着个叮铃铛——那一个你敢指望守着这祖辈创下的家业哩?咱不求那些个虚光,咱家养下的娃,哪怕他大字不识一个,只要能守住这份家业,就是咱的好娃哩。
   庄户外面,荒山野谷依旧那样四合着,一如过去的荒凉满目。
   清晨,我来到母校,又一次重逢了久别难忘的琅琅读书声。像久旱的芜草突然浇上一场淋漓的雨水,我愣愣听着,觉得心里给侵泡得精湿。那怕悲苍的景色怎么否定着,但某种城市式的苗芽还是在生长。
   回味般咀嚼着四年里我听过的,这个村庄刚烈的苦难史,觉得这琅琅的读书声简直不可思议。
   已是深夜,窗外那坚韧的景色终于黑暗了。只有清脆的童音,春水击冰般的琅琅读书声带着一丝血传的硬气,带着一丝令人心动的淳朴,久久地在这深山窑洞里不停地回响。
   人世睡了,山野醒着,一直连着陇东陇西的滔滔山头,此刻潜伏在深沉的夜色中。高星灿烂,静静挂在山丛上空,好像也在等着一个什么。
   长江和黄河本是两姊妹,黄河先是一泻千里地奔腾冲流,渐渐地变成了沉重的涌淌前移。她想乞求水量,稀释负担。而长江对她已经竭尽全力,她拖拽着更大的流域,被更庞大的如蚁人群和密集村庄拖累着,几千年来疲惫不堪,几千年来有心无力。黄土地上的人们,就如在一个家族的框架中,相依为命地挣扎前行。
   一切真实就是如此,一切悲哀就是如此,一切原因就是如此。
   十多岁的放羊娃不读书,你问他长大了干啥?
   “娶媳妇。”
   “娶媳妇干啥?”
   “生娃。”
   “生了娃干啥?”
   “放羊。”
   ……
   一声风号嗖的掠过山岗,把他的粗嘎尾音带走,那里有绿树,我辨不出。我只看见哀伤的风景,四下里环绕着我。仿佛山影和树影都在动,辨不清是涌动还是吼叫。
   我出神地凝视着漆黑的夜空,仿佛看见了一个梦。在浪涛般涌动不息,又像高原大山般遥远的背影上,此刻印上了一个在阳光中嬉戏的,新鲜的小生命。我久久地望着,心里慢慢涨起了庄严的潮。
   未来虽然很遥远,但未来的头已经开始了!

共 13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琅琅的书声贯穿全文,写了作者家乡的两次书声情形。第一次,是作者十岁那年,和家乡的二十多个放羊娃一起,大声吼着拼音字母,这是作者家乡的娃子们学习的开始。到了七十年代,作者回到家乡,听到的却是对读书的叹息,这些观点再一次吞噬了作者家乡的琅琅书声。现在,作者又回到了家乡,又一次听到了琅琅书声,这给了作者以惊喜,让作者看到了故乡的希望。对读书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文章写七十年代家乡人的观点,引述那个放羊娃的故事,都说明了贫困地区改变知识观念的不容易,越不容易越要改变,因为这是出路。所以,该文感动我们的不只是文章的构思,还有文章含蓄地表达出的观点。【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游子归来        2017-03-02 17:22:44
  谢谢老师点评。寥寥数语切中要害,非常精辟。
游子归来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7-03-02 19:24:23
  欣赏佳作,感谢您对小朋友的关系。问候,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游子归来        2017-03-02 22:10:35
  谢谢朋友临帖。问好。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02 22:25:55
  文章的构思是巧妙的,对故乡两次读书声的描写,都是有深刻含义的。第一次,让我们感觉到的是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感觉到了要改变家乡观念的艰难;第二次,写出了家乡发生着的可喜的变化,写出了社会的变化。
语文教师
回复3 楼        文友:游子归来        2017-03-03 07:06:22
  谢谢朋友临帖。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