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插队知青生活(组诗)

编辑推荐 插队知青生活(组诗)


作者:孟梦 秀才,1020.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5发表时间:2017-03-03 15:18:17

【柴】
  
   那个火热的冬季
   青春,迈进了广阔天地
   苞谷秸混着残枝碎叶
   点燃了泪水鼻涕
   黑烟从土炕缝里钻出来
   温暖着冰凉的后脊
  
   开门七件事,老祖宗
   单单把柴排在第一
   也首先用炕洞里的柴火
   熏染我们年轻的脾气
   火,吞噬柴的生命
   柴,沸腾着火的神奇
  
   轰轰烈烈时,柴退去
   火也退去,熄灭的胜利
   携手牵来出其不意
   柴,舔着苦涩的胆汁
   假寐,偷偷地生长时机
   火潜伏着痛,栖息
  
   我们,不知道自己
   熊熊燃烧着,柴的咆哮
   还有,火敞开的心脾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
   柴和火,是连体的兄弟
   并肩锻铸铁的躯体
  
   【米】
  
   秋天熟透了。老队长
   吆喝着分苞谷、高粱和糜
   分的最多的,还是洋芋
   工分按三,人头按七
   我们六个知青,如果不按
   人头,只能分三担洋芋
  
   没有大米,没有小米
   羞涩的苞谷穗,揣摩锅底
   担来涝坝收藏的雨
   烹煮土头土脑的洋芋
   蘸点盐面,成熟了肚皮
   为青葱的脊梁奠基
  
   点燃无米之炊的巧媳
   拣簸三千年的米烂陈仓
   寻觅煮熟的典故成语
   幸厄不曾问米,也无奈
   鸡虫硕鼠蝼蚁,啄食
   生僻的粒米狼戾(注)
  
   时光,坚挺着身躯
   乌云又一次来袭,佝偻
   的肩,依然扛起风雨
   龙,惊悚白米蠕动的水蛆
   洋芋焐热的腰杆,却
   决不为五斗粟折戟
  
   (注)问米,古人用米占卜;
   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就有米字;
   米烂陈仓,粒米狼戾等皆为较
   生僻的成语。
  
   【油】
  
   当年,我插队的山村
   贫瘠的黄土地,只生长
   洋芋、高粱、苞谷、苦荞
   榨油的油菜、胡麻
   追逐花香的蝴蝶蜜蜂
   都不愿来这儿落脚
  
   每次把洋芋蛋切成条条
   有知识的我们,就用知识
   和着锅底的半勺水呛炒
   乡亲们夸:城里娃下得苦
   我们羞涩的眸底,却
   疯长着油爆葱花的味道
  
   半个世纪过去了,日子
   每天都在厨房里唠叨
   老伴说,油是精神
   锅里总是倒了一勺又一勺
   而我,不得不做监厨
   阻挡茁壮成长的三高(注)
  
   年根下,房东的孙娃子
   快递来香喷喷的麻辣薯条
   说去年种了胡麻榨的油
   还说村里拆了小学校
   马家的后人发大了,当了
   村长,还起了一座大庙
  
   (注)三高,指老年病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盐】
  
   那年月,花两分钱
   去供销社买一把大盐粒
   砸吧砸吧,砸成面面
   捏一小撮撮,搅拌
   两个煮熟的洋芋蛋蛋
   就是我们经常的饭
  
   后来,大盐粒不让卖了
   说是里头缺碘,还说
   吃了,得大脖子病
   有知识的我们,害怕了
   特别是女知青,每天
   转动脖子看了又看
  
   都说盐是力气,如今
   盐价像长了翅膀
   几十个跟头地往上翻
   力气,却像食用了假盐
   无精打采地转动脖子
   分辨有碘还是缺碘
  
   今年起,盐也改了姓
   抛却姓了几千年的:官
   风,也吹散了遥远的声音
   “宁失延安,不丢盐湾”
   眼睛里已装满了一车
   又一车西边的私盐
  
   【酱】
  
   那个年月,山里人
   约定俗成了勤俭
   地里头活少时喝稀的
   大忙时节吃干饭
   农闲了,队长领着
   去城里四下讨饭
  
   老羊皮口袋,背回
   一块块啃过的苞谷窝头
   半截截白馍一撮剩饭
   掰成指头大的块块
   摊开了晾在场院
   晒干,留着做酱团
  
   发酵的酱团捂进缸坛
   一遍一遍不停搅拌
   晒臭了火辣辣的日头
   绿头苍蝇嗡嗡窥探
   天下的事总让人惊诧
   臭,也会酿成香甜
  
   乡亲们,西家舀一勺
   东家盛来一碗
   古铜味儿的农家酱
   油汪汪地醇香了久远
   古铜色的脊梁上
   挺起,一代新青年
  
   小记:《插队知青的柴
   米油盐》发出后,原本,
   不想写酱醋茶了,因为那
   时的酱醋茶对于不挣一分
   钱的我们,是奢侈品。偶
   尔有乡亲们送来一碗自家
   酿的酱醋,也是他们用讨
   来的一点馒头、窝头渣发
   酵制作的。有同学建议继
   续写,所以写了这篇。
  
   【醋】
  
   我们插队的庄子
   家家都是自己做醋
   老队长做的最好
   去他家出来
   抖落抖落衣裳
   醋香能装满满一屋
  
   那时候做醋,用的
   可是实实在在的
   谷糠和麦麸
   谁想要掺点什么
   脑袋,一准被当成
   沁出尿碱的夜壶
  
   离开庄子那天
   老队长淌着泪水
   递给我一大罐子醋
   里面还撂了蒜瓣
   可是没放几天
   还是长了一层白醭
  
   不知哪天,谁给醋
   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
   户口,落在超市
   和犄角旮旯的小铺
   出生地,城乡结合部
   蛆虫乱爬的黑屋
  
   老伴总撅着嘴叹气
   现在的醋,搁多少年
   酸倒牙不说,还不长醭
   我说,咱的肠肠肚肚
   还有醋老板的心,早就
   长满了厚厚的白醭
  
   【茶】
  
   插队的头一个冬天
   作为甘谷县知青代表
   我被派去大寨参观
   回来的那天夜晚
   老队长拉着我
   去他屋里喝罐罐茶
   那时候喝茶,可不分
   红茶绿茶黑茶白茶
   也没听说有甚臭片香片
   更喝不出现在的新鲜
   喝茶,就是乡亲们
   聚在一起谝谝传(注)
  
   茶是黢黑的茶砖
   掰下鸡蛋大的一块
   扔进砖头支起的罐罐
   咕嘟咕嘟,煮酽了
   满屋子乱窜的黑烟
   墙角,不住声地咳嗽
   摇晃煤油灯的灯捻
   锃亮的烟袋锅和
   黑黢黢的茶盅
   争抢着送到我嘴边
   皴黑了小脸的娃
   裂口的小手扒着门帘
  
   老队长催我说说
   七沟八梁上的梯田
   同龄的伙伴打听
   大寨人住甚样庄稼院
   几个铁姑娘问我
   瞧没瞧见到郭凤莲
   还想知道,大寨女子
   一个工,算多少钱
   刚说握了陈永贵的手
   多少双粗黑的大手
   忽地抓着我的手
   攥成了一座山
  
   给队里放羊的老汉
   耷拉着鼻涕挤到我面前
   双手捧着茶盅,腋窝
   夹着从不离手的羊鞭子
   五十多岁的人了
   从没进过城,上过县
   他说,在山上看到
   一条绿色的虫虫
   在山洼洼里爬着钻
   长长的,还吐着白烟
   他问,虫站起来
   会不会跑得更快更欢
  
   羊倌的话把夜笑翻
   也在他捧给我的茶里
   洒一把黄莲,那苦
   跟着我,一年又一年
   每次喝茶,都看见
   那条绿色的虫虫
   打着漩,往肚子里钻
   我常常做梦,梦中
   虫站起来,刺破了青天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
   不可以改变,当然也会
   满足只能遐想的羊倌
  
   (注)谝传,当地方言。
   聊聊天、说说话之意。
  
   2017.3.2二稿

共 28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组诗插队知青生活,诗人妙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为题,不仅富有生活气息,也揭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实意义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而诗歌内涵丰富,细腻的笔法,生动的细节,知青与农民水乳交融,为那段艰苦的岁月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全诗一脉相承,紧扣知青生活主题,诗意盎然,诗句凝练,感人故事,耐人回味!力推佳作!【编辑:断肠崖居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17-03-03 15:19:29
  全诗一脉相承,紧扣知青生活主题,诗意盎然,诗句凝练,感人故事,耐人回味!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回复1 楼        文友:孟梦        2017-03-05 11:19:47
  十分感谢编辑老师编发拙作并点评,祝编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