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杨柳】唐诗中的早春二月(作品赏析)

  【杨柳】唐诗中的早春二月(作品赏析)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46发表时间:2017-03-06 23:30:24
摘要:  唐诗中有许多关于早春二月的诗句,在这个季节里赏读,会觉得分外贴切、亲切、深切,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我们不妨走进古人的早春二月,与他们一道,去分享那永恒的青春和美好吧。

陇南的早春二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却处处已是柳树发芽,樱桃花开,油菜花黄,杏花绽放,桃树挂蕾了;虽然还没有莺飞草长的暮春时节那般繁华,但还是明显感觉到了大地的蠢蠢欲动,春意荡漾,万物复苏。二月是年方及笄的处子,青涩外见初熟,恬静里发好奇,酣睡时枕美梦,腼腆中露俏皮。拥有了二月,便拥有了春天,拥有了四季,拥有了人生,拥有了世界。
   其实,我们对于早春二月的感受与认识,赞美与感叹,钟情与爱恋,只是古人的情感与思想的重复,一点都不新鲜了。唐诗中有许多关于早春二月的诗句,在这个季节里赏读,会觉得分外贴切、亲切、深切,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我们不妨走进古人的早春二月,与他们一道,去分享那永恒的青春和美好吧。
   贺知章在他的柳枝词《咏柳》里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三句很平常,唯独这“二月春风似剪刀”成了警句,千年流传,经久不衰。春风成了剪刀,柳叶成了剪纸,拟人拟物,生动形象,令人叫绝。
   李商隐的七律《蜂》写道:“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把蜜蜂的身形体态,比喻为宓妃的“细腰”和赵飞燕的“身轻”,读来不禁令人生出无限遐想。再者,崖蜜主要产于云贵,我们陇南也有,但没有形成规模,其蜜一年两熟,是中华蜂在悬崖峭壁上做巢而酿成的优质蜜,比现如今引进的意大利蜂一年四熟的蜜价格昂贵。这首诗不仅咏物叹时,还使我们知道了中华蜂与崖蜜的悠久历史。
   杨知至的七律《覆落后呈同年》写道:“由来梁雁与冥鸿,不合翩翩向碧空。寒谷谩劳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二月春光正摇荡,无因得醉杏园中。”不说诗人的失意与志向,但说最后两句“二月春光正摇荡,无因得醉杏园中”,不知道诗句中所写的地点在何处,却也与我们陇南二月春光摇荡、杏花初绽的季节一样。
   唐彦谦的七律《寄蒋二十四》写道:“鸟啭蜂飞日渐长,旅人情味悔思量。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二月云烟迷柳色,九衢风土带花香。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其中的“二月云烟迷柳色,九衢风土带花香”,也很有早春二月的气息;尤其是“迷柳色”,到底是云烟使然,还是景不迷人人自迷,都是,也都不是,任你去想吧。
   杜荀鹤的七律《赠友人罢举赴辟命》写道:“连天一水浸吴东,十幅帆飞二月风。好景采抛诗句里,别愁驱入酒杯中。渔依岸柳眠圆影,鸟傍岩花戏暖红。不是桂枝终不得,自缘年少好从戎。”诗人把吴越早春二月灵动的自然景色,与少年的英姿勃发联系起来,抒发了自己的高远志向。
   吴融在他的七律《金桥感事》里写道:“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可见山西太行山一带与我们陇南季节的差异,我们陇南这里已是春暖花开了,而那里却还是“雪叠晴空尚朔风”,一派残冬景象。
   徐夤在他的七律《水》中写道:“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这首诗所写的地点东南西北都有,不知具体在何处,但从“二月桃花满眼流”的景象来看,很像是江南,因为在北方,早春二月是见不到桃花的。
     韩偓的七律《村居》写道:“二月三日雨晴初,舍南舍北唯平芜。前欢入望盈千恨,胜景牵心非一途。日照神堂闻啄木,风含社树叫提壶。行看旦夕梨霜发,犹有山寒伤酒垆。”在农历二月初三,能“行看旦夕梨霜发”,也就是江南了。我们陇南是北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此时正是梨花含苞待放、欲开未开之时,想来北方梨花开放还得过些时日吧?
   徐夤的七律《尚书新造花笺》写道:“浓染红桃二月花,只宜神笔纵龙蛇。浅澄秋水看云母,碎擘轻苔间粉霞。写赋好追陈后宠,题诗堪送窦滔家。使君即入金銮殿,夜直无非草白麻。”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写的当不是实物实景,是诗画书笺,但所画的毕竟是“红桃二月花”。从我们陇南来看,现在桃树的新品种开花较早,但也要迟于杏花十余天,老品种要到二月底三月初才开放,诗中说的也可能是江南了。
   谭用之的七律《秋日圃田送人随计》写道:“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不管他说的是哪一年,终归还是二月桃花,与我举例的上一首诗情形类似。
   黄滔的七律《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写道:“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这里的“蓬山二月看花开”,却是中性的,是泛指,杏花、迎春花、玉兰花、油菜花等等,并不具体,有时间,没地点,没花名,任读者随意去想。
   白居易的七绝《二月二日》写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后两句需要琢磨,早春二月“草芽菜甲一时生”符合时令,而“轻衫”当是暮春夏初的穿着,除非是在海南,在北方即便是“春年少”的少男少女,也得穿夹衣夹袄吧?
   罗隐的七律《逼试投所知》写道:“桃在仙翁旧苑傍,暖烟轻霭扑人香。十年此地频偷眼,二月春风最断肠。曾恨梦中无好事,也知囊里有仙方。寻思仙骨终难得,始与回头问玉皇。”诗人的“二月春风最断肠”当是自己的主观感受,结合全诗来看,诗人徘徊彷徨,上下求索,失意之情溢于言表,也就难怪了。
   杜牧的七律《悲吴王城》写道:“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诗人把“二月春风”与吊古悲情相联系,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好在还有“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倒也与“二月春风”联系紧密。只是花开柳翠年年有,世事今似而昨非啊!
   崔护在他的七绝《题都城南庄》里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虽没有写出早春二月,却也以桃花代替了。是啊,“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人事如何变化,日升月落,潮起潮退,花开花谢,终归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天复一天,真正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所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就让我们轻装简从,向着各自的目标出发吧——前进,进。

共 26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看着古人用色彩各异的词藻对春天唱着赞歌,忽然觉得我们辜负了春天,也辜负了传统。原来,一样的景色在不一样的人笔下会有如此多的差异,有如此多精彩,而我们似乎只剩下“好美”、“好漂亮”等词语。许是我们习惯了“套路”,少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韧。[编辑:风残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7-03-07 08:29:5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杨柳!杨柳因您的文字而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