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皮匠张艮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皮匠张艮


作者:庄稼汉 举人,394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2发表时间:2017-03-07 00:14:09

张良镇的皮匠张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当宰相,就当皮匠。”
   位于鲁山县东南部的张良镇,始源西汉,因汉代名相张良曾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初名为张良店,后改称留侯镇,再后来就又易名张良镇。对于自己能生长和生活在这个以张良命名的镇子上,张艮颇为自豪。并且还对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也很是满意。还经常眯缝着好像永远也睁不开的小眼睛对大家肆无忌惮吹嘘:“我张艮,虽然是个皮匠,其实和留侯张良只差一点。”别人不解,问他:“差在哪一点啊?”张艮先是故作高深地笑而不答,对方追得急了,他才慢悠悠地、一字一顿地说:“良字者,只在其上比艮字多一点。我张艮和留侯张良比,可不是只差一点?”对方恍然,继而笑骂:“真是大言不惭。”笑骂归笑骂,对皮匠张艮依然亲而敬之。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是皮匠高手中的高手。
   张艮的手艺,有着祖传的独门秘笈,也有着他自己的独特创造。不管什么样的皮子到了张艮的手,都不再艮,即使最硬的野牛的生牛皮,经他独特手法简单处理一下后,看上去也和熟好的皮子一样。无论是手感还是观感都无二致——当然本质上还是生牛皮,和熟好皮子不能同日而语。这样的本领,不要说在张良镇,即使在周围数百里的皮匠中也都是“蝎子粑粑——(毒)独一份。”许多皮匠高手仔细研究过,但始终不得要领。不管旁敲侧击还是暗渡陈仓,或者施美人计、美酒计,都只换得张艮故作高深的那一句:“山人自有妙计。”随后,还画蛇添足地补充一句:“艮者,山也。某即山人也。”说完就又埋下头琢磨他的鞣皮制革的“妙计”了。对此,大家也见怪不怪了。反倒认为高人就应该这样。人们对这位小镇上的大师级皮匠的敬意与日俱增越来越重了,见面也都开玩笑地送了他一个诨号:“宰相皮匠”。这里面有调侃的意思,当然也有一丝由衷的敬意。
   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
   就是张艮这样一位受人敬重的、小镇大师级的皮匠师傅,却被一场突如其来战火剥去了耀眼的光环。一下子打落尘埃,成为众人侧目而视、纷纷避而远之“瘟疫式”的人物。
   这场战火是东洋小鬼子烧起来的。
   1942年春,战时的鲁山成为河南省临时省会。此后,鲁山便成了日寇狂轰滥炸的目标。偶尔也有炸弹落在张良镇。那时的张艮也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叹息声也激荡中原男儿的血性与悲愤。
   但就在两年后的夏,日军攻下鲁山城。转而逼近张良镇时,曾经常仰天长叹的张艮却不可思议地变了个模样,好像骨子里的那股笑傲王侯的豪迈与血性,一下子被东洋人的铁蹄吓没了似的。
   那个时候,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失利,国内军需给养也是捉襟见肘。于是,他们便就地疯狂掠夺。粮食等物资自不必说,就连军队必需皮带、皮鞭、皮靴等皮制品,都成为日军劫掠的重要目标。
   张良镇的皮匠师傅们,得知此信纷纷远避他乡。即使没来得及逃脱、被日军抓去加工各种皮制品的师傅们,也是不情不愿地磨蹭着,能拖一时是一时,目的就是一个:不能让自己制作的东西让小日本儿用来对付中国人。
   但也有例外。
   那个例外,就是张艮。
   张艮在日本人来时,不但没逃没躲,还在日本人上门邀请后,出任了维持会的会长。
   当时,大家以为这只是权宜之计吧,为明哲保身;虽然为大家所不齿,但也算可以理解。可是后来,他竟然主动为日本人出人出力,就过分了。岂止是过分,简直是无耻之至。
   小鬼子逼近张良镇的时候,正是连天阴雨,日本军队皮靴供应不上,士兵都整天穿着湿答答的布军鞋,很多都得了严重的脚气,就连军医也束手无策。
   日本军官就拼命地督促皮匠们赶紧制作皮靴以应付连天阴雨。皮匠师傅们就以皮料不足为由拒绝加工。
   哪知道,就在这个时候张艮出面了,他竟然拿出大量的上好牛皮给日本人,这些牛皮一看就是正宗的野牛皮,是做皮靴的最好皮子。且一看就是直接能加工的。日军主管后勤的,拿到这皮子后,感觉这些皮子有些怪异,也曾有一丝怀疑;可他们知道只有熟好的皮子才能做皮靴。看张艮真的拿这些皮子做成了皮靴,心里的一丝丝怀疑也烟消云散了。同时,那些借口没有皮子不能做皮靴的皮匠师傅们这回无话可说了,只得磨磨蹭蹭地加工着皮靴。可张艮的手倒快,没几天就做出了近百双皮靴,加上其他皮匠师傅加工的,于是马上就有150多个日本兵穿上了柔软舒适而且还防水防滑的皮靴,趾高气扬赶往天龙山去追击八路军的游击队。
   大家都被张艮快气疯了,当然不再叫他“宰相皮匠”,而是叫他“汉奸皮匠”“该宰皮匠”或者“千刀皮匠”,意思是像他这样的汉奸,就应该千刀万剐。
   有人恨,自然也就有人喜欢。
   日本军官在对张艮假惺惺地说:“张的,良民大大的,要西要西……”之外,还骄狂地冲天大喊:“这回的,雨天再也不怕的……”
   不过鲁山的天,还真不是任由日本人说了算——就在穿上新皮靴的那队日本兵踏着“咔咔”的步伐出发的时候,天晴了,而且还是那种连天阴雨后日头毒毒的大暴天。
   在日本兵经过连续五六个小时行军后,终于看到游击队影子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出现了:突然日本兵们感觉脚上皮靴格外得紧,且有越来越紧的迹象。开始先是感觉走路有些趔趄和扭捏,后来就感觉脚就像被铁箍箍起来一样,刀割似的疼了起来,一步也走不动了。这时,他们才发现,应该是皮靴的问题,想把皮靴脱下来,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脱不下来。有的日本兵故作聪明地想用刺刀将皮挑开,可没想到那牛皮坚韧无比,刺刀背把脚都硌出了血,皮靴还是纹丝不动,只留下一道划痕。
   日本兵坐在地上不停摆弄皮靴的样子,自然是被游击队的侦查员看在眼里,这个侦查员也是个皮匠出身,一眼就看出了这些日本兵不能站起来的原因——那靴子是生牛皮做成的,被毒日头长时间一暴晒,迅速收缩,日本兵的脚自然就是疼的不得了。
   于是,这位皮匠出身的侦查员马上向队长进行了汇报。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游击队果敢地杀了回马枪,脚疼得不得了的日本人,别说战斗,就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虽然也能拿起枪,可是坐在地上,战斗力锐减。
   于是,这场战斗毫无悬念——150多名日本兵全部被歼,等到大队日本兵赶去的时候,150多名日本兵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山野间。
   这时,不仅仅是那名侦查员,游击队队长和一些队员,也看出来那批皮靴似乎是被人做了手脚。大家也都知道,能做到这点的,张良镇,除了那个人,再无他人。
   他无声无息地帮助了游击队,可不能连累他,马上派人去通知张艮赶快离开鲁山到外边躲一躲。
   而就在这场战斗还没打响的时候,张艮早就携家带眷远走他乡了。
   几年后,也有人去问回到张良镇的张艮:“那年给日本人做的皮靴,是怎么回事?”张艮默而不答,抬头看看来人,依然眯缝起本来就不大的小眼睛,低头忙碌着手中的皮活。等问话的人,兴致淡了,却忽然听到张艮自言自语:“毒日头、生牛皮,夹不死它娘的脚。”一向斯文的张艮冒出这句粗话后,又自说自话:“连阴雨后,必然日头暴烈。没有点看天文地理的道行,哪敢说和留侯差一点?!”
   很多皮匠同行不止一次问:“奇怪啦,生牛皮咋能做成皮靴呢?自古以来就没有过啊,你是咋做到呢?”张艮还是一副故作高深的样子,还是没头没尾的那一句:“山人自有妙计。”说完就又埋下头琢磨他的鞣皮制革的“妙计”了。是啊,生牛皮咋能做成皮靴呢?张艮和谁也没说。可能感觉生牛皮做皮靴这门手艺只能在特殊时候发挥特殊作用,对世人有百害无一利过于歹毒吧,他连自己的儿子也没讲其中诀窍。于是,后来随着张艮的离世,这个技术也就成了永久的秘密了。
   而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再遇到张艮,又叫起了他原来的诨号:“宰相皮匠”。
  

共 3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睿智而足谋的“宰相皮匠”,以独门的绝技,为鬼子制作了日思夜念的皮靴,而被背上了骂名。可穿上牛皮靴的鬼子,不仅没能歼灭掉游击队,反而被游击队来了个一锅端。至此,人们才醒悟,原来是错怪了宰相皮匠。好文,悬念设置合情合理,解惑自然而余味深长。欣赏。荐阅。【编辑:古月银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3-07 00:16:08
  文章精练,可读性强。欣赏学习。问好朋友。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