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指溯源及其它
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有爱美的心愿。古往今来,自首饰出现以来,便魔术般地风行起来。佩戴各种饰品的人日渐增多,尤以青年俊男靓女为最。而戒指作为装饰品中的佼佼者,更为人们所喜爱珍爱。
据考证,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巴比伦女子就已经很注意讲究戴戒指了。我国戴戒指,始于殷商之末。《物源》载:“纣作翠翅、金钿、指环。”从《五经要义》里,又知戒指是作为符号出现的。此书说:“后妃郡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曰援以环,以示进退之法。生子月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则以银环进之……”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古时的金银环戴在手上,是作为后妃进御、避忌的符号。如此看来,那时,戒指是不能乱戴的。
人们把它作为手饰品,应是后来的事。以后,便出现男女订婚相送戒指,双方戴在手指上,称为“约指”。“戒”,告诫也,也有约束的意思。如此,戒指似乎又成了“契约合同”类文书,铐上了手指。戒指还是财富象征。旧时代穷人众多,财主鲜寡,能置办此物的,少了银两不行。大户人家存手饰,权作存钱。戴戒指成了一种身份的显赫,几枚金戒指箍在指节上,一瞧就是个有钱的主儿。清时无论多大的官,戴个翡翠大戒子,举个鸟笼子,招摇过市,别人看得惯看不惯无所谓,我自洋洋得意。
而今戒指的实用和聚财意义已微不足道,少男少女花前月下,以此为定情物者虽有,也不多见了。一些人戴它,只不过当作装饰品罢了,更前卫的,把戒指套上了脚趾。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从“将就”逐渐变为“讲究”。现代人眼光挑剔,商家更迎合“上帝”,工匠也就打造精细,促其种类繁多,美不胜收。戒指的材质,黄金白银,镶翠镌钻,珠光宝气。石头化学,镀金铜铝,光彩亮丽;戒指的式样,方圆凸凹,剔透缕空,花样翻新;戒指的价格,价值连城有之,两元小店售之,或昂贵或经济,白领布衣随意。买个戒指,或戴或送,已是寻常事情。出入社交场合,溶涌长街人流,洽谈幽会,亲朋相聚,戴个戒指,为氛围争光生辉,自己也很惬意。但如果像个别人那样招摇过市,非在手指上套七八个金圈儿不可,那反而俗不可耐,招人指点,这倒不如“天然去雕饰”为好。
笔者偏爱古戏,见台上的千金小姐羞羞答答地背身掩面,伸出手指儿,让那痴情的相公,把定情的戒指往指上一戴,真是一番情真意切的插曲。每每观此,总免不了为戒指这传情的信物击节赞叹。前不久,陕西乡党的一位朋友,说起她邻居的一件事,却不禁使人瞠目。说是有姐妹二人,大年三十竟互相咒骂,进而揪发抓脸撕打,连一旁的姐丈妹夫也裹进了“战斗”漩涡。且不说“混合双打”胜败如何,究其是非原因,实为争夺母亲生前的几枚翡翠金戒指而已。区区戒指,竟使姐妹相煎,连襟反目,岂不使人寒心。
戒指的功过是人为造成的。既如此,服饰美与心灵美是否和谐,确是衡量一个人内外美丑的天平。这也许是戒指给我们的启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