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味】留香的生命(散文)
又是月明子夜,清辉充盈一室,台灯一盏如豆,柔和而宁谧的灯光中,临桌独坐,书页倾翻,在淡淡的油墨的芳香中,咂摸岁月的芊芊双手流过的浅浅的人生,抚摸历史的滚滚车轮辗过的车辙,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春的生机和夏的奔放,这些隽永的文字,让我心旌神摇,满口清香。
无论是那中华文化的缩影成语,还是那“之乎者也”的四书五经;无论是那旁征博引、满载智慧的精美散文,还是那上古下今,亘古永恒的经典书籍,都让我受益匪浅。最爱读古诗词,载一尺华丽,三寸忧伤,静看那些年长安未央。我痴痴叹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易安泛舟浩淼;高山流水鸣于耳畔,廋菊幽兰馨与鼻尖……那凝练的文字,美妙的意境,一次又一次触动我心灵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的渴望。
我喜欢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尽显男儿的本色;我喜欢用“吾将上下求索”来昭示我青年的志向。疏疏朗朗的几点星光中,恍惚看见大师们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起身向我们走来:古朴雄浑的陈子昂,晴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淡远的孟浩然,豪放飘逸的李白……他们一个个一袭长袍,帽缨飘飘,风姿万千。
平平仄仄中,曹子建,让我在粼粼波光里与美丽的洛神邂逅;王子安,使我在赣江之滨的滕王阁领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杜子美,让我目睹神奇秀丽、分割日夜的泰山的巍峨……
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看到了“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看到了“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看到了“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但是,无论环境如何凄惨,她依旧倔强地站在寒风中吟诵,寄情诗词,似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怒放于寒冬的早晨。
李太白的“豪气压群山,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那时的官场黑暗,太白怎会屈服,于是,上演了一出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好戏。然而,太白不属于这里,他笑傲官场,拂袖而去,与志同道合之人醉饮女儿红,纵论天下。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泼墨于名山大川,他的飘逸,他的洒脱,使他的人生舞台不再空旷。
又曾多少次在梦中回首,苏堤千里,烟雨朦胧。有过这样一个男人,曾经驻立在柳树下,淡泊洒脱的背影历历在目,却始终得不到他一面。
他豪迈。他胸怀力挽雕弓而射天狼之志,纵情吟诵,他也曾在人才辈出的赤壁前,大声高呼,且看“鬓微霜,又何妨”,且看“大江东尽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读此句,便见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男子,他激昂、充沛,又豪情万丈,渴望得到这样豪迈的他一面,随他一同在塞北奔驰,赤壁怀古。
他旷达。放任生死于山水之间,放任名利于田园之中,三百颗荔枝入口,失意消沉就诀别与岭南,出没于惊涛骇浪却始终从容应对,豁达处之,在亲友离别之际,他寄情于月,纵使愁苦难忍,也不过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果真闲适率性之辈。若有此一知己,对酒当歌,此生已足矣。渴望得到这样的他一面,仔细端详他恣意大笑的脸庞与微含着的愁意。
他清雅。不是故生愁情,不是矫揉造作,是高山流水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宋之潮流乃婉约,他也未避俗,却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细看来,不是杨华,点点是离人泪。”轻描淡写的一句就足够伤人肺腑,夜不能寐。也正是他的婉约词也才触碰他内心的深处,也不由得生出一丝心疼于亲近。这样的他,才不是高立云端不可触及的神话。渴望得到这样的他一面,远远陪他意想肠断。
他也至情至性。元配王弗病逝后,他续娶,却仍亲手栽下三万株青柏,以示悼念,他还在妻之亡日念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深情一片,宛然可见。他始终这般洒然真挚,爱得这般豁达明亮,值得千年后也有人为他牵动情肠,黯自神伤。渴望得到这样的他一面,见他如何情深意切,永不辜负。
这一个一个的“他”,皆是苏轼。我更愿意叫他东坡,称来更加亲近。渴望着,我只是宋时一位百姓,即使低到尘埃里,只要能远远地瞄他一眼,得到他一面,便已心满意足。
就这样从夜色苍茫到晨曦微露,我痴痴叹羡东陂把酒临风,慕易安泛舟浩淼;高山流水鸣于耳畔,廋菊幽兰馨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这次第,怎一个“妙”字了得。
时光荏苒,千帆过尽的沧桑没有刻画出他们迟暮的容颜,相反,在泛黄的褐色的底色上,这帧抹不去的风景更显得流韵四溢,风姿翩然。岁月,带走了他们短暂的生命;诗句,却让他们那如歌的生命激荡出缤纷的乐章。
用眼睛去读,你会读出隽永的文字。
用心灵去读,你会读出坚定的信念。
用人生去读,你会读出不朽的灵魂。
这样,我们也会摒弃浮华,除去雕饰,如清水芙蓉般,绽放,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