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讨药(微小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正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候,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难免会借助冥冥中的神灵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于是讨药之风开始盛行。
玲珑塔公社兴隆山的庙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庙小神灵大,据说来这里求福讨药最为灵验,每日里十里八村的人纷纷来这里讨药。讨药的程序很简单,必须在日出之前来到庙里,下跪磕头,口里还要念叨想讨的是治哪种病的药,然后双目紧闭,前面便会凭空多出一包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佛门圣地容不得亵渎,讨药必须要有虔诚的心态,心诚则灵。
听人传说,河西某村的二柱子事父至孝,老父后背生一毒疮,流脓淌水一年有余,四处寻医问药,久治不愈。二柱子听说在兴隆山庙讨的药能治百病,就赶在日出之前来到这里,磕了七七四十九个头,讨得一包药粉回去,一半外敷,一半内服,一天后老父的毒疮不再流脓,三天长出了新肉芽,七天老父可以扛着镐下地干活了。
南梁的寡妇翠花,婆母因哭儿子哭瞎了双眼,卧炕半年,翠花从山脚下三步一下跪,五步一磕头,一直磕到庙前,讨药回去,亲自给婆母外敷内服,不到半个月,婆母竟然能做针线活了。
还有西杖子的三毛,二十多岁了,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他老妈讨了一包药回家,偷偷地放在饭里,让他吃下,第二天早晨,三毛一觉醒来,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拿起锄头就耪地去了。
你还别不信,乡里村间都说得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睛的。信不信由你,反正兴隆山的庙一天比一天兴旺。
北沟屯有两个光棍,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两人非常要好,有一次去赶集,路遇一老头同行,搭起话来,越唠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张三求妻心切,问老头:“大爷,你有没有没出嫁的闺女?要是有,你看我俩咋样?丑俊我俩不挑,能洗衣做饭生孩子就行!要是一个闺女呢,我俩任你挑,要是俩闺女呢,正好我俩一人一个!”
老头叹了一口气,说:“唉!姑爷啊!别提了,我六十三岁了,到现在还没说上人呢!真是不好意思啊!把你俩都给耽误了!”
所以张三李四都年近三十了,尚未娶亲。
张三李四也听说了兴隆山庙讨药的事,两人一商量,决定也去一次,说不定能讨个白胖的大姑娘回来!
说去就去,两人趁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到了庙里一看,幸好没人,要是人多,这样的目的怎好意思说出口!张三跪在前面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地祈求,李四跪在后面随着张三的话有一句每一句的叨咕。
片刻之后,两人面前分别多出个纸包,急忙抓起,拿到庙外打开看,每个包里竟然是一朵盛开的小花,两人窃喜,女人都爱花,花就是代表女人,看来娶妻有望。美中不足的是李四讨来的花颜色单一,远没有张三的漂亮。李四心里不服气,为啥我的花没他的漂亮?索性把花揉碎,让张三等他一会儿,他再去讨。
不一会儿,李四又拿个纸包出来了,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根没有帽的钉子!李四大怒,扔了钉子再去讨,结果什么也没讨来,反复再三再四,仍旧什么也没讨来。这时人渐渐多了,李四只好跟张三恨恨而回。
到现在,张三已经儿孙满堂了,李四仍旧光棍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