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情满“宰相村”

精品 情满“宰相村”


作者:我骄傲 布衣,2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3发表时间:2017-03-09 18:25:42

情满“宰相村” 庚寅年三月三,我伴着丽日和风,骑车百余里,跨横岭关,穿横水街。嗅着裴氏文化的浓浓气息,风尘仆仆地回到宰相故里——闻喜县礼元裴柏村。
   裴柏,又名《宰相村》,距闻喜县城25公里。中等大的山村,人口近千人。村东,涑水河潺潺流过,水美土肥。董泽映翠,十里荷香。村西,凤凰原上峦峰突兀,群岭环抱。九个山头呈圆弧状围着村庄。每个山头上,都有一棵挺拔的柏树守护者,如九星拱月,小村庄如坐圈椅。此处成为堪舆家眼中的风水宝地之“九凤朝阳”。它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自然延伸,它吸纳了来自关中帝都长安,乃至有仙人居住的终南山,所凝聚的王气和仙气。注定要出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大人物来。此地阴阳交合,占尽地理,成为风水之主。村上村下,三条现代化铁路、公路上的各式车辆如穿梭,在烈日下似流星。“唐晋公裴度故里”和“宋丰公赵鼎故里”两块石碑,相向而立。裴晋公雕像在古柏掩映下熠熠生辉,我在此中像看流动着的立体画。
   大约从三千年的周孝王至今,成群结队的裴氏人,以排山倒海之势,万马奔腾之威。在华夏文明史上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人才奇观。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令裴氏人自豪,令中国人感叹,令全世界为之惊奇。
   水有源,树有根。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姓去追寻自己的根,从自己的姓和根,去感受华夏文明的幽远、深邃、博大和精深。去体味从祖辈手中接过浸染着先辈层层血汗的沉甸甸的接力棒,猛跑一段属于自己的路程之后,再递给后来健壮者大手的豪迈气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子孙繁衍昌明,代代相传。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乡:浙江绍兴是幕府之乡,四川眉山是才子之乡,山东曲阜是儒家之乡,山西运城是武圣之乡,湖北红安是将军之乡,山西闻喜是宰相之乡……
   今日的裴晋公广场,是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彩旗猎猎,拱门傲立。古庙会商家店铺,整齐划一。商贾生意兴隆,游人欢乐徜徉。西墙上,著名书画家董寿平题赠的“宰相村”,朱底白字,“天下无二裴”,分外显眼。“欢迎裴氏后裔荣归故里”“看裴家人才大观,品裴氏文化内涵”。作为裴氏传人,我倍觉三生有幸,眉宇间洋溢着自豪感。永济市蒲剧团管弦悠悠,帝王将相粉墨登场,仿佛重现裴氏昨日的辉煌。裴晋公神采奕奕,双目炯炯有神,神态超迈俊爽,“一点灵台,丹青莫状”。右手直指苍穹,仿佛向人们颂扬着裴氏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一曲曲继往开来的华丽乐章。
   当我身临“宰相村”,将要瞻仰祖辈祠堂和刻像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宰相阶和将军坡,五十九级台阶,每个台阶代表一位宰相和大将军。尚未登临,就让人先有登之弥高的感觉。我看它是一摞书,飘着阵阵翰墨香。洋洋洒洒写不尽裴家人风流甲天下。香风掀起每一页,都能看到裴家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宋朝宰相,大文豪范仲淹说:“裴姓天下佑姓第一家”。我垣曲裴氏祠堂联曰“一堂父子三驸马、四世兄弟八宰相”“自唐至宋五十九宰相,由孙朔祖五十五尚书”。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八裴方于八王,声震海内。三眷钦承三祖,望高士族。裴氏家族中,先后出现过宰相、大将军各59人,尚书55人,中书侍郎14人,侍郎四十四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驸马21人,进士68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出过皇后3人,公主21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仅正史立传或载列者六百余人,名垂青史者不下千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三千人。历代名家对裴氏均有论述,司马光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毛泽东对陶鲁笳说:“你在山西当官,知道裴度是谁吗?知道中国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一个县是哪一个吗?就是你所辖的山西省闻喜县,历史上出了六十个宰相。”周总理曾对一个国务院去山西办事的人说:“别忘了山西有个了不起的裴氏家族。”胡耀邦曾说:“研究人才,不能不研究南林北裴。”
   裴姓出典有二:四千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颛顼之苗裔,伯益之后。始封于秦,号曰嬴姓,直接祖先是秦桓公之子鍼。公元前五四一年,鍼为躲避秦景公迫害,逃到晋国,晋平公收其安置在同川之裴中(今闻喜礼元)。当地人称他“裴公”;二曰: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今闻喜裴城是也,六世孙陵,当周僖王之时,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村中柏树蔽日,故村名“裴柏”。至此,裴姓的历史有二千五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旺世家族。这里是裴氏的发祥地。
   裴氏宗祠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因裴度封为晋国公,故名裴晋公祠。裴氏家族在历史上的建树,不限于朝阙宫闱,边关疆场。从政治到经济,从法律到外交,处处留下了河东裴氏深深的脚印……
   裴度,字中立。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三月初三日,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三月初四日。唐朝最杰出政治家。出将入相,频著功绩,御封晋国公。他历仕七朝,在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为宰相。一身系国家安危、时局轻重者四十年。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评论他:“威誉德业比郭汾阳,而用不用常为天下重轻。”甚至外国君长对他十分关注。其主要功绩为:一是平定藩镇割据,二是反对宦官专权,三是直言极谏,罢除弊政。由于奸臣诬陷,他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入藩。白居易称赞他:“中台一品高,勋业过萧曹。”他辅佐朝廷开创了“元和中兴”,续写了盛唐历史,故名“中兴贤相”。裴政,著名法律学家,《开皇律》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典刑。裴启的《语林》是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志人小说。裴世清,九品小官,正史都未立传,授隋炀帝诏命,第一个代表国家出访日本,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做出了贡献。裴行俭,文韬武略的宰相,著名书法家。裴矩,供职于周、隋、唐三朝元老,绘制的《西域图记》,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三条大道,其中两条就是“丝绸之路”。地图学家裴秀的“制图六体”,被称为地图学鼻祖,世界科学制图创始人。“史学三裴”,尤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皆以治史,享有声誉。裴旻,舞剑享誉一时,唐文宗以他和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为之三绝。诗人王维的《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功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下有将军。”裴氏中,音乐人才也层出不穷,裴蕴、裴知古、裴兴奴等等。颂扬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如《游西湖》《李慧娘》、裴恒遇仙记》。名剧《白蛇传》中的法海,是裴休的儿子,堂堂正正的人,可明清小说出世后,便把法海演绎成反面人物,这也算一奇。与裴氏家族有交情,或歌颂过裴氏的历史名人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卢照邻、王维、颜真卿、张九龄、韩愈、孟浩然、秦观、王勃、贾岛等等,可见裴氏人昔日的不同凡响。
   裴晋公祠内外,碑石林立,这里是华夏几千年书法、碑刻的博物馆。《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刻于北周武帝大和年(568年),是现存最早碑刻。最珍贵的是《裴光庭碑》,碑身为方形,是文学家,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手书写的御碑。行书字体优美,用笔豪放,充分展现了一代风流天子的才学。《裴镜民碑》,是裴氏碑林的瑰宝,唐代史学家李百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丹。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最令裴氏人扬眉吐气的是《平淮西碑》。裴度平淮西的卓著功绩;唐朝著名文学家,军事家韩愈的文章;祁隽藻的书法,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气势蓬勃,苍劲有力;名家精刻,皆为楷模。朝堂政治斗争,给此碑带来一波三折,裴度以宰相兼淮西宣慰处置使节度使,请韩愈为行军司马,平淮西吴元吉,功成。诏撰平淮西碑,李朔之妻唐安公主为朔鸣不平,告了御状。宪宗下令拽倒碑身,磨去碑文。到清咸丰元年,(1851),又重新树立起来。终于吐出了千余年来堵在正直人们心口上的怨气,人心大快。此碑功、文、书、刻为传世四绝。观此碑,四石相连,字体厚重端平,典雅壮丽,观者无不惊叹叫绝。李商隐诗曰:“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千余年来,裴氏家族,人杰辈出,明星闪烁,经国治邦之才,文韬武略之士,比比皆是。古今中外,不乏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唯我河东裴氏,历千年不衰且代有杰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特殊罕见的社会现象。裴氏世代兴旺不绝,其原因有三点:一、攀龙附凤,寻求政治上的支持与保护,以保持裴氏士族高贵血统的世代繁衍;二、世袭,子承父业,孙接子位;三、裴氏后人自强不息。为何他姓之人,亦攀龙附凤了,亦攀高结贵了。却都是昙花一现,像走马灯,兴旺不长久呢?他们亦希望富贵之门代代沿袭,世世永传。可事与愿违。只有裴氏家族治国有方,清正廉明,激励子孙奋发向上,代代相传。这不是神话,胜是神话。
   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文采风流,世世栋梁。这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奇观。明朝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无二裴。”其意有二:天下裴姓皆出一村;中外历史上,没有任何家族能出其右。
   裴氏人在垣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中期,此处就有裴姓人活动的踪迹。元朝至元十年(1281)。裴晋公之十二世孙世英,从陕西耀州富平县来垣曲县担任县尹,致仕后落籍于县治东十里东峪,他便是垣曲裴氏的始迁祖,至今已有七百三十年历史。裴氏人的优秀儿子裴丽生同志,早年追随革命,为山西及运城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西省省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科学界开展了多学科研究,是“两弹一星”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裴高度,一九三七年入党,西石村第一位共产党员,为革命出生入死,奋不顾身。历任太岳支队分队长、二区副区长、县司法科科长、法院院长,还临危受命外出五县开展工作。后任省公安厅劳改大队队长。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白花把灵堂装扮的庄严肃穆,灵堂内香烟袅袅,永济市蒲剧团乐队在祭礼棚内奏乐,丝竹悠悠,琴瑟和鸣,鼓乐阵阵。中午十时,祭祖大典开始,来自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裴氏后裔,有四川的,西藏的,广东广西的。有辽宁的,吉林的,河南河北的。有安徽的,内蒙的,还有山东陕西的。裴氏后裔,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仪表庄重。各个怀着虔诚、仰慕的心,对祖宗三叩九拜,毕恭毕敬。
   昔日裴氏的风范,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已成烟云。然“裴氏奇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给我们留下了幽远的追念。将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续写辉煌。
   故土啊!一杯黄土难掩将相风流,一通石刻难书将相才干,一株垂柳难剪将相风华,一坡墓冢难遮将相英姿。故里的人!淳朴恩善,热情好客,亲切大方。游子远道归来,就有到家的感觉。他们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耕读传家,励志进取。这是生生不息的裴氏文化的内涵。“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理论基础是忠孝,孝子出忠臣。这是裴氏文化的渊源。这是对祖宗历史的记忆和赓续,是裴氏人与时俱进的巨大动力。
   “祖宗功德百代远,子孙孝思万年长”,再相见,来年的三月三。

共 44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裴氏家族。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裴姓望族,也算是一种文化现象吧。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1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09 19:31:45
  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或载列者六百余人,名垂青史者不下千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三千人。先后出现过宰相、大将军各五十九人,尚书五十五人,中书侍郎十四人,侍郎四十四人,刺史二百一十一人,太守七十七人,驸马二十一人,进士六十八人,常侍十一人,御史十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二十五人,封爵者公八十九人,侯三十三人。出过皇后三人,公主二十人,太子妃四人,王妃二人……这真是一个不简单的文化现象!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10 21:28:27
  恭喜斩获精品,争取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10 23:21:30
  文章结尾段的一组排比句,把故土具体化形象化了,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怀,写出了感染力,写出了赞美。
语文教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