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裴家大院

编辑推荐 裴家大院


作者:我骄傲 布衣,2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73发表时间:2017-03-10 10:23:51

我站在村中央朝北看,教学楼在丽日下熠熠生辉。月季香随风儿浓一阵、淡一阵袭来,小蜜蜂“嗡嗡嗡嗡”地从事着甜蜜的事业。楼西边有一片巍峨的古建筑群,那就是在沇河槽孺妇皆知的“裴家大院”。
   信步来到大院门口,驻足在用卵石铺平的明堂上,浮想联翩,身为裴氏后人,倍感骄傲与自豪。我的思绪沿着四级朱红石阶步步登高,尚未入门,就有庄严肃穆的感觉。垣曲名山神占多,麻姑山的风脉与灵气,无不浸透在其麾下的各个角落。人常说“风水轮流转”,此言差矣。好风水总是恭维积德行善之家,“头上三尺有神灵”是也。“天人合一”亦是最朴素的哲理。置身大院中,感觉有无以言状的气息“嗖、嗖、嗖”扑面而来,不由人毛骨悚然。这就是好风水的“场效应”。堪舆家推崇备至的风水宝地莫过如此。这里的祥云缭绕,紫气升腾,只有奇异的人才能看的到。
   姑山沇水福地洞天育人龙,尧天舜日祖德宗功肇后昆。据《裴氏垣曲家谱》云:“1878年,十五世祖妻石氏,夫亡投奔到西石娘家,以纺花度日,子长大后赶驴贩运挣得大家业,成为西石的望族”。光绪元年至四年,天下特旱,物贱如粪,米贵似珠。父弃其子,夫抛其妻,八口之家去五六;女毙于家,男逃于外,十室之邑留二三。石氏老祖携子承绣、承缵,经过五十余年的财富积累。母子同心,在娘家人倾心资助下,从宣统年开始,依次创建了东厦、北厦、西厦、南厦及门楼。四合豪院,具有北国风情,三晋特色。庭院结构,美轮美奂。木刻砖雕,精湛绝伦。门额楹联,翰墨飘香。构局之规整,保存之完好,风貌之古朴,文化内涵之厚重,堪称经典。
   高大的门楼于民国二十年(1931)创建,豪华大气。两根合搂粗的立木似擎天柱,金梁起势,椽檩网连。青砖碧瓦,勾心斗角。门楣阳刻“清香”,古朴苍劲,韵味悠长。县政府赠送巨匾“嘉门福喜”,由县长周其昌亲笔题写,红底金字,笔走龙蛇。裴家大院顷刻间鞭炮轰鸣,鼓乐喧天,笼罩在浓浓的喜庆中。足见裴家在垣曲境内赫赫有名。门内有根四把粗的立柱,将门楼支撑得固若金汤。儿时常常爬上立柱的楼板上捉迷藏、掏麻雀,梁脊板上还能隐隐约约地看见本院的创建时间及先人的名讳。门匾周围镂空木雕,牡丹金菊娇艳欲滴,鲲鹏蝙蝠腾空展翅,小鹿白兔呼之欲出。属垣曲建筑艺术的珍品,“清香”棱角分明,筋骨间若有奇香招蜂引碟。清风徐来,惊鸟铃叮当悦耳。小燕子打了个盘旋,惊慌地去了。
   北厦是本院的主房,高大宽阔,窗明几净。樑檩用料之粗大,结构做工之考究,无以伦比。前面有十余个八卦形窗户连扇,外围直棂格心。门有阳刻雕纹,这在当时民居建筑中,已显现出商贾大家的气派。内墙壁有我先祖的书法楹联和七彩壁画。西墙挂有我省著名画家,曾祖作霖先生创作的巨幅画《禹王锁蛟》,再现大禹治水的壮观场面,此画布宽九尺高七尺,禹王爷头戴旒冕,面若重枣,威风凛凛。把昔日暴虐骄横,桀骜不驯的蛟龙用锁链五花大绑。蛟龙满目狰狞,负隅顽抗。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大河波涛汹涌,喷薄欲出,水声激荡震耳。此画还被重绘在村南孔庙“大成宝殿”的白灰墙上,可惜的是被贼人掀起灰皮盗走。此画在晋南享有极高的声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菲。北墙上有河南洛阳一望族赠予的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屋内供奉裴氏列祖列宗,终日香烟缭绕,丝竹悠悠。百年老院“文光冲天地,德芳垂古今”。许多传奇人物成为民间颂扬的佳话。东厦西厦对立映衬,和谐自然,相铺相成。南厦属于我的家产,我和叔父两家曾在此生活着。院子里有一棵药树,不知药名,也不知何人何年所植,村里若有人病了,摘上几颗,煎服可愈,立竿见影。它的枝桠和果实极像南方的橘子树,不知情的人摘下咬上一口,顷刻间口吐白沫,苦涩难言。院内西北角有个偏门,迈几步便进入了串院,院内靠西一排共有七孔窑洞,前面一色石头包墙,沙灰沟缝。冬暖夏凉,十分可人。老寿星在葡萄架下摇晃着躺椅,乐哉悠哉地收听洛阳曲子《包公辞朝》,每每激情之处,还晃头踮脚,附和节奏。豫韵悠扬缠绵,洋溢满院。摇钱树上的榆花随风飘舞,梧桐花香气逼人。国色天香之“魏紫姚黄”,丰姿绰绝,雍容华贵。“鸟语花香吉祥宅,书香门第富贵家”,裴氏人祖祖辈辈在此繁衍生息。串院的大门倒也简朴,单是门额“勤俭治家”,系裴氏先祖作贤手书,笔意直追晋风唐韵,十分地耐瞧耐品。这就是裴氏的家风,是裴氏兴旺发达、香火昌盛的真谛。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令裴氏后人自豪,令邻里人羡慕。
   昔日裴家大院的外围九百余尺,最显眼的是一棵大桃树,胸径五尺,粗枝繁叶,果实如拳,甘汁欲滴。酷似王母娘娘的御用蟠桃。软枣树果实累累,压弯枝头。引来蜜蜂和蝴蝶徜徉其间。桑葚树遮天蔽日,阵风过后,成群的顽童争先恐后地抢拾桑葚,各个脸上被抹成小“包公”。大门口的石磨、石碾,见证着裴家人的优裕和殷实。寒来暑往,磨盘呼呼,碓杵嗵嗵。厅堂上书声朗朗,树荫下嬉笑连连。撒欢的骡马黑光油亮,仰头撅尾。裴家大院人欢马叫喜气洋洋,百业兴旺生意隆隆。
   裴氏先祖硬是凭着鞭杆和纺花车发家,憋着一股子劲,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不分昼夜,肩扛驴驮,创下硕大的家业。昔日裴氏的风范,给我们留下了幽远的追念,身在此院,感慨万千。先人们艰苦创业的深沉的脚步声依稀在耳。沧桑难掩裴家人的风流,岁月难遮裴家人的风华。裴家人淳朴恩善,聪明贤达。但也不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热衷公益。“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国为立身之本”。画家、艺术家、设计家代有才人,科技界、政法界、工商界不胜枚举。这是对祖宗历史的骄傲和自豪,也是裴氏人与时俱进的巨大动力。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一座上乘的院落、一段久远的历史、一脉文明的传承……
   “裴家大院”啊!您有红色的记忆。1938年某月某日,由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率十余人掩护朱德总司令去垣曲县莘庄村,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之大业。这伙人装扮成伙夫,朱总司令背口铁锅,从北垛出发,趁夜色进入裴家大院,在北厦里歇息。天刚麻麻亮便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去。朱总此行,拉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祖父在党内搞情报工作,第二天才把此事告知家人。一代伟人夜宿裴家大院,我们西石人是何等的荣耀!
   没有西石人的有容乃大,就没有裴家人的户大族藩,枝繁叶茂,成为西石的望族。裴氏几百人分赴祖国天南地北,海角天涯。各界精英,代代风流。裴家人与西石村有血浓于水的渊源,有唇齿相依的情结。世世姻亲,荣辱与共。每逢裴氏家族过红白喜事,都是全村人忙里忙外,尽心理事,场面是何当的壮观!最令裴氏人感激涕零的是“十年浩劫”中,外村的“黑五类”被整得生不如死,或家破人亡。而裴家人在您们的呵护下平平安安。我的祖父高智老人每每提及此事都热泪盈眶,嘱咐我们可别忘了村里人对裴家的大恩大德。西石村历次大的活动,都有裴氏人的超群绝伦。这是跪乳反哺的拳拳之心,是赤子知恩图报的答谢,更是绿叶对大地的情谊。
   走出串院的大门,再次踏上用石子铺就的明堂。回首翘望,“勤俭持家”似浓似淡的墨迹衬托着朴素的门楼,陶醉在“裴家大院”穿越时空的幽香里,我甚是惬意。仰仗着先辈们铸就的丰碑,思绪万千。传承和光大祖宗的伟业,是后来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等应紧握浸染着祖辈们层层血汗的沉甸甸的接力棒,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裴家的风范源远流长,裴家的子孙繁衍昌明。
   “裴家大院”,祝您青春永驻!
  

共 29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述了走进裴家大院,了解裴氏先祖凭着鞭杆和纺花车发家,创下了硕大的家业,建起了远近闻名的豪宅大院。作者一一介绍了大院中的东厦、北厦、西厦、南厦及门楼以及其文化内涵的厚重。文章描写了裴氏家族靠着勤劳创业、勤俭持家的精神,发展和壮大家业,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7-03-10 10:25:12
  拜读大作,从文字之中让我们感受到,只有勤劳,才能改变生活,才能改变人生。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