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 ——小议德行
当德与人联系到一起的时候,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居然是两个词语:“窈窕淑女,谦谦君子。”而所谓的窈窕和君子,莫不是对德行的最好解释。所谓窈窕,是说心灵和容颜的美好,对于容貌,我们无法选择,同样,不同的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环肥燕瘦,每个女孩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总会有人觉得美丽;但是却不能称之为窈窕,因为窈窕发自于心,心灵却是可以自己修炼的,做个窈窕的女孩,姿态婉约,心理向上。
有了窈窕佳人,自当不缺谦谦君子。对于君子的定义,自然要加上君子前面的修饰词“谦谦”,君子,自当以谦谦克制己身。谦谦,即为人有理,谦和,不蔓不枝,谦卑。这是中国古代对于男人的德行的最好诠释,同样也应该是现今社会对于人的评价标准。你不一定才华横溢,夺人眼球,但必须要有德行,有德才可以立身。
德在中国古代有着对他较为完备的解释,从字形上看,“德”由彳、十、目、一、心组成。“彳”,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小步也,表示与行走有关;而“十”指代直线,正确的标的方向;“目”是“十”下一双眼睛,表示目光瞄准、直射之意;“一”,惟初太始。“一”的下面便是“心”,遵循本性、本心的意思。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这就是德的本意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有德必有道,在中国道德道德,道和德密不可分。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的行为无异于他物,便也无法从无数的物种中脱颖而出。
德之一字,源自于教育,发自于内心,体现于行动,被他人所接受和感知!
说到的德,先说的就是教育,对于德的教育需要从小开始,从小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快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姿态,而速成的德也并不能被人所接纳。只有沉淀,德才会有芳香,也才能称之为德。在年少时期,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尤为重要,他们的行为影响着年少的我们,年少时期正是我们心理长成的一个重要过程。给年少的孩子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在孩子面前表现何种的行为,孩子都会一一学习,并且将这些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德,应该从小开始教育!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德是使社会和谐,让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的东西,更是区别于禽兽的重要界限。有德有才,这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是社会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