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母亲的思念

编辑推荐 母亲的思念


作者:陈志发 白丁,7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5发表时间:2017-03-13 19:32:49

母亲的思念 晚霞绽放出最后的光环,几缕霞光折射在朦胧的天边,一种无名的惆怅,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心头。多么想抓住那最后几道金色的光晕,以此温暖我此时冰封的思念。
   夕阳西下,心中有倾诉不尽的情怀。站在高高的黄土原上,这里是心灵的最高处。等待着,风的吹过,夹杂着霞光的绚丽。残花早已落尽,泛黄的白杨树叶在这温暖中会不会孤独?不是喜悦,也不是凄凉,只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难以舍弃的纠葛。
   回忆就像是天边的铅云,遮住了美丽的霞光。鲜花在灿烂中凋零,霞光在思索中散去,是回忆或是一种怀念。一个人可以在风雨中屹立,却会在思念中跌落。
   庄院前的光线逐渐昏暗,柳树下一个孤独老人的身影依然端坐着,头上银色的发丝在晚风轻抚下,四散飘飞,手中的拐杖依然支撑着她枯瘦的身躯——这就是“母亲”。
   因为家里穷,母亲十多岁就嫁人,从此奠定了她的一生。在这片黄土地上,旧时代的女人就像一根牧草,任凭命运的主宰,无法与时代抗衡。无限制的生育繁衍,生活过得十分艰辛。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油灯下为儿女缝补衣裳。她膝下儿女众多,无法一一照料,下地时把大一点的孩子用木桩拴在炕上,把小的背到田间地头。孩子的哭喊声曾撕碎了她的心扉,她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承受。千万般的辛苦,好容易期盼着孩子长大,他们却一个个背弃了黄土地,离开了这片热土,去寻求他们心中的向往。给母亲留下的只有思念和孤独,她依然守候着这座古老的庄院,伴随着黑夜的静谧。
   母亲在黄土地上养育了自己的儿女,跌落了自己的青春。她的一生没有兴奋,没有叹息,也没有奢望和追求。有的只是默默地承受。她从没有出过远门,一生都在这不满三百平米的庄院里走动,她忍受过常人没有忍受过的寂寞和孤独。唯一能让她开心的是:看着孩子们围在一起争食着盘中的食物,父亲坐在炕上抽着旱烟袋,笑眯了双眼,她在灶上忙乎着。
   母亲的晚年大多是在庄院前的柳树下度过的,白天,她总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一双期盼的眼神老是盯着远方那条通向山外的乡村公路。那条公路到了视线的尽头就跌了下去,不知道那尽头是四川,还是广州,或是江苏。风沙一阵阵从她眼前掠过,她的双眼慢慢成了泪眼,那眼泪啊,整天擦也擦不干。八十年代的中国,山外的改革开放已是如火如荼,可在这个古老的村庄依然只能靠邮递员传递信息。身在外乡的儿女,有谁又能理解母亲此时的心情?谁又能了解一个母亲此时此刻对儿女的思念呢?母亲走后,儿女们才知道,母亲在晚年时期是多么孤独,总希望儿女们能常回来看看。
   浅秋的记忆,孤独的冷色调。几缕阳光,几点暖意,还没等心温暖,冰冷却袭上心头。一世的烟雨,只为了最后的盛开,夏蝉熬过了春季寂寞,只为了夏季片刻的鸣叫;铁树挺过了几十年的孤独,只为了花开几瞬的灿烂。黄土地上母亲的思念,就是对儿女深深的寄托和牵挂。
   岁月依旧,在灿烂中孤独。古老的村庄仍沉浸在久违的思念之中,丝丝缕缕,似愁,似回忆。比起烟雨,暖阳也许令人更痴醉!只可惜,这丝温暖终究抵不过岁月的冰凉。天边的霞光几近消失,可是我怎么也触及不了。此时,我才知道,冰凉的指尖触摸不到浅秋的霞光,也触摸不到岁月的痕迹。一阵秋风从耳际掠过,风声中似乎传来游子回归的声息。
   “如果可以,我愿意从此不在别去。如果时光能够逆转,还能再回到从前,我情愿在餐桌上把最大的土豆让给母亲,我愿意在那古老的窑洞里燃上一盏油灯,夜夜秉灯诵黄绢,日日守候在母亲身边。端茶送饭,养老送终。”
   回忆已幻化成铅云,坠落成雨。花落一地散落成歌,心碎千片飘落成雨,我的心也随着那几缕霞光坠落在地,再也无法拾起。

共 14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作者的母亲,写出了母亲苦难的一生,母亲勤劳,没有走出过她劳作的田地和固守的院子。文章描写的几个镜头是感人的,劳累的母亲看着一群孩子时的快乐,母亲坐在柳树下盯着远方的公路的眼睛,这些把母亲形象具体化了。文章开篇和结尾的景物描写,不仅写出了乡村特点,而且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志发        2017-03-13 20:21:18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13 23:56:27
  文章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故乡美丽的背景图。文章讲述母亲的故事,有概括的叙述,有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了文章笔法的多样丰富性。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