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风家训……
说起“家风家训”,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老爹老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没有如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类的名言做家风家训。但从小到大却也是在老爹老妈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尊老爱幼、谦卑礼让,以及印记于脑海里,老爹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语“做人不要贪人便宜,吃亏是福啊!”
当年,我们那里还没承包到户时,老爹在村子里干活是出了名的“傻黑子”,原因就是老爹肤色较黑,干起活来不要命。同样的工分,老爹一天干出别人两倍甚至三倍的活儿,而且向来把脏的累的抢着做。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玩儿,看到老爹在和村里的叔叔大爷们一起担粮,别人只担两袋子,可老爹却担了四个,看着满脸流汗的老爹又心疼又有些胆怯的抱怨他为啥担那么多,向来脾性暴躁的老爹当时露出了在我记忆里非常难得的笑容,和蔼的告诉我说:“力气是用不完的,多担些没啥,又累不坏人!”
后来,到了承包到户的政策实施,村子里把土地逐一的分给各家各户时,别人都是选土质好的去抢,而我的老爹确是尽收了那些土质不好又偏远的地块。当时我很不理解老爹的做法,老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大家都想要好地,谁家都不容易,可好的地亩数是有限的,邻里邻居的,就不要计较那么多,大不了也就是平日里多走几步路,就当锻炼了;土质不好,咱多备些农家肥就是了,没啥!”
当然,老爹的敦厚离不开妈妈背后默默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老爹整日在田里忙活,家里的一切琐碎自然就都是妈妈打理,记得奶奶年迈病重的那些年里,妈妈悉心的照料着一日三餐,每餐都要以奶奶的喜好为先,虽然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很拮据,但妈妈总会变着法儿的调整餐桌上的菜式,让奶奶能顺口多吃些。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奶奶病重后期,由于长期卧床而大便干燥,妈妈每次都要亲自用手去帮助奶奶排便,即使每次过后妈妈都会一连几顿都吃不下饭的干呕,可从不曾让奶奶知道!也正是妈妈的勤劳贤惠,让老爹安安心心的在田里耕作,让这个多口之家一直拥有一互亲互爱的生活氛围。
就是这样平凡又普通的老爹和妈妈,让我们姊妹五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就懂得了要尊敬老人,相互间谦让包容。从没像邻居的孩子们似的相互间去吵闹争夺;长大了各自步入社会后虽然没能够多么的有出息去光耀门楣,但在各自家庭里都互敬互爱融洽的生活,在岗位上也都与各自的同事间谦恭和谐的相处,在工作中也遵循着“吃亏是福”不计个人得失,尽职尽责的去努力着。如今,虽然老爹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几年了,可老爹的这句口头语已经被我们姊妹潜意识里奉为家训,已为人母的我也是以这样地概念去教导着我的孩子。
每个家庭都有着各自的家风家训,虽然绝大部分家庭并非以名家名句作为家风家训,但都在通过父母们的言传身教,引领着各自的孩子向着正知正觉的方向成长。让我们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共同携手把中华优良的文明传统弘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