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栽树(散文)
每年的公历3月12日植树节,是国人植树造林的日子。也是全民植树的高潮。
我想起了小时候,七十年代虽然还不曾有植树节的说法,但乡村里每年春季都栽树,栽树成为一种习惯,也算村里的一项工程,那阵势规模都是很大的。可谓植树全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
当大地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大队的高音喇叭里便传出栽树的日期,也就3月中旬或下旬的样子,看天气而定。栽树都是义务的,大凡村里的男女劳力都要出工,都有栽树的任务,树苗有时是榆钱树,有时是杨树,有时是桐树,都由公社统一购买后分发给各大队,大队根据树苗的数量多少向公社交钱,没钱的大队当场在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三五百元也好,七八百元也好,公社书记一声令下,信用社立马办理,贷款都放在大队名下。
栽树一般都在公路两旁,大队干部提前算定一个劳力大约要栽几棵树,再根据各小队的劳力人数分派任务。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刚好居全公社之中,因此最少有四条公路需要栽树,里数都在1.5公里左右。栽树的范围是公路与邻村的交界处,四条公路两侧要栽树,公社有时还召开植树造林现场会。我们村共六个小队两个小队占一条路面,我们一队,一般在通往师村的路上栽树,最远处要步行三里地。
任务领定,人们便拿着锄头,铁锹各自到路上挖坑,为了赶早完成栽树任务,家里有上岁数的身体壮实的男人也参加,坑的大小深度有标准,一般长宽深都要二尺,挖小了窄了浅了都不行,挖好坑通过干部验收合格便可以到指定的地点领树苗栽树。栽完再浇些水任务才算完成。
小时候我们不止一次地跟着大人们到公路上看栽树,大人们挖坑扛树苗栽树培土,我们则在附近玩耍,在麦田里找刚出土的小蒜,一玩就是一中午或是一下午。也看大人们如何挖坑铲土如何栽树培土,最后还要在栽好的村周围圈个土坑,为的是蓄水保水份。
那时候由于树苗质量差,栽上后管护也不好,树的成活率很低,于是每年栽,今年栽杨树,明年栽榆树,一直栽了好多年,最后也不见有几棵树长大成材。
七十年代末的那一年,国家把3月12日定为每年的植树节,人们照样是年年栽树不见树。记得90年代,村里规划了数百亩枣树林地,一连栽了好几年枣树到地里,结果枣树还没完全长成结枣,枣树陆续被人们砍掉了,说是影响种庄稼。
再后来,村子东西四条大路两旁又栽植桐树,由于得到了有效管护成活了不少,加之桐树长势快,三五年便长的枝叶茂盛,夏秋时节绿树成荫,冬春时节人们便偷着砍些枝杆当柴火烧,那成批的树干被糟蹋的七零八落,后来被人卖给了木材贩子。
上学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也栽树,我们栽树由老师带领,一个班分成几组,有拿铁楸的,有搭伴抬水的,有扛树苗的,到了开春,浩浩荡荡开向指定的地点去栽树,也大都在村外的公路两边。
那时我们十一二岁,挖坑的时候不像大人们那样利落,劲道也没那么大,铁锹本身就重,锹把又长,铲起土来就费劲,男生还能花上些时间挖一个坑,女生只有看着的份,帮着拿拿树苗,浇浇水,由于进度特慢,往往一中午也栽不了几棵树,到了吃饭时间,老师便叫各自回家,下午接着干。有时栽树要栽两三天才能栽完。
记得四年级的时候,班里给公路上栽树剩了十来棵树苗,老师便叫我们栽在教室前面的空地里,我负责栽的一棵榆树树长了十多年,初中毕业后的一年里,我有事情去学校,还专门看过,那时榆钱树有了碗口粗细。后来一直没再见过,据说学校翻新教室的时候,教室前的一排树都被连根挖掉了,那些树的下落至今也不知道。
我很怀念栽树的那段岁月,无论是在热火朝天的栽树场所玩耍,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栽树,都有说不尽的乐趣。但一代一代人栽树栽了几十年,那些树究竟到了那里却使我百思不得其解。近年来村子里也不再有人组织栽树了,村外的公路两侧便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植树节好像与乡村里的人没什么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