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我陪母亲去旅行(传统·散文)
我不是孝顺女儿。年少时,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供养,一边厌弃着清寒小家的劳作困顿;长大离家后,父母那里成了免费“行宫”,累了倦了委屈了就跑回去小憩一晚,母亲好吃好喝安慰后,临行,总不忘再塞上些自种的瓜果蔬菜给我;做了母亲后,父母那里变成了驿站,每次皆来去匆匆,很少静下心来认真陪过母亲。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可我不是,连一件遮尘的罩衣都不是。
母亲不识字,从没出过远门,五十岁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我工作的这个方圆不过几公里的小县城。经年偏居深山的母亲,上有多病的公婆要侍奉,下有上学的儿女要吃饭,外有六七亩山田需耕种,内有猪牛鸡羊要喂养,一年三百六十天,作为家里劳动力的母亲辛劳到抽不出一天完整的时间给自己。后来,爷爷奶奶相继过世,村庄搬迁后,母亲又随弟弟住进城里帮带孙辈,直到照料侄子们上了中学,习惯乡村生活的父母重新搬回村里居住。有次回乡,无意中看见母亲正注目仰望天空中低掠而过的飞机,眼神中充满艳羡和好奇。彼时,心中闪过念头,有机会了就带母亲坐回飞机,好让她亲身感受一下飞机的滋味。
前岁,母亲突发脑梗塞,我闻讯赶去医院时,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正被弟弟推着做检查。那一刻,我忽然心生恐惧。母亲已过花甲,几十年深山劳作,一大家人的生计操持严重透支了她的体力,近年来身体状况时有下滑,偏头疼、高血压等严重侵袭着她的感官和行动,而突发的脑梗更令母亲一度活动受限,我好怕有一天母亲会失去行走能力、会从此站不起来。陪母亲治疗的日子里,心中的恐惧无时不在。后来,母亲康复好转,遗留下右肢短暂性僵硬,尤其每次小坐站起时,右腿僵硬到影响迈步,总要坚持挪行几步后方能缓解。每次回家看母亲,目睹她缓慢举步的过程,心中时若针刺,先时的恐惧与日俱增。
恰逢几天小假,就想趁机带母亲坐回飞机,几番斟酌之后,我选择了春城昆明。和母亲电话说时,母亲先是满口应承,可当问了机票价格后,却不容置疑地回绝了,甚至罗列出一堆不能成行的理由。我知道节约惯了的母亲其实是不想我们花费。无奈,我只好哄骗母亲说办理医疗保险需要身份证号码,尔后自作主张网订了机票,并瞒下了父亲和弟弟们。直到临行当天,接母亲去往机场的车上时,始告知母亲行程。母亲嗔怪一番后,自知无可更改,便顺从地跟着我进了机场。
之所以选择春城,是因为无论气候还是飞行时数,都在母亲能感受和承受的范围。看得出母亲很高兴这趟出行,从进机场到目的地,母亲对一切都表现出莫大兴趣。机场等候的一个多小时里,母亲不曾坐下一分钟,她一动不动地站在候机厅玻璃前,隔着玻璃眺望机场,每看见一架飞机停靠或起飞,母亲都会兴奋地唤我:“琴,快看,又来了一架飞机哩!”那言语、那神情仿佛得着了宝贝的孩童。坐上飞机的母亲好奇地打量机舱四周,一排排计算着座位,惊讶着能装下那么多人;飞机起飞了,母亲目不转睛地望向窗外,一会指着机下的山川道路给我看,一会指着连绵的云朵层给我看,不时发出惊奇的感叹。我视力不及母亲,只能随口应和着。
春城气候正好,高高的太阳衬托着蓝天白云,那碧蓝、洁白,是记忆里久违的少时岁月,是母亲回味里的旧年时光,陪母亲漫步云朵下,光阴恍惚回到了从前,少年的我牵着母亲衣角走在通往井台的路上,道旁庄稼茂盛,耳边溪吟鸟鸣,母亲弓腰摇动辘轳汲水,我挽起裤脚跳进小溪淘沙子玩。母亲挑上灌满水的水桶时,总要大声唤上好几遍,我才极不情愿地跟着回家。夜晚,劳累的母亲会拿张凳子坐在院落里教我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数够100颗不出错时,母亲会适时拍拍巴掌以示鼓励。那时的母亲乌发如黛,那时的天空清澈湛蓝,那时的云朵洁白如棉,那时的星星从不隐身,宛若眼前春城。
春城水多,寺庙、公园、山林、村落,随处可见湖水,尤以滇池水域最广。成群的红嘴鸥翔于湖面,母亲拿了面包屑喂食,鸥群们便围于母亲前后展翅盘旋,母亲不曾见过这么多鸟儿,一时欢喜得不知所措,竟然伸出手想要触摸鸟儿,岂料那些小精灵很是敏捷,没等母亲手指近身,便一个个扑棱棱飞远了,母亲却不放弃,连续掏出包里的面包掰碎了,向着四周一次次撒向鸥鸟,贪嘴的鸥鸟们便相跟着一次次汇集,有几只鸟儿甚至飞落上母亲胳膊,伸长脖子用嘴巴啄食母亲手中的食物,母亲怕再惊飞鸟儿,便静止着任由鸟儿自由取食,直至把备用的食品全喂了鸥群,再也翻不出一点食物。我轻声嗔怪母亲,母亲却只管抿嘴浅笑,神情里的活泼和清澈,竟让我一时恍惚。这哪里是母亲?劳损满身、沧桑盈目的母亲?眼前与鸥鸟嬉戏的,分明一童真年少身,分明一烂漫稚子心啊!我诧异,年迈的母亲怎会有这般兴致童趣?莫非,白首的母亲心底深处,也潜藏着一份不老的少年情怀?
由于不想母亲太累太赶,我们选择了不跟团的短线自由行。每天8点左右出酒店门,简单吃饭后乘公交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多是散步样走走停停,看沿途民俗风景、品当地风味小吃,遇到喜欢的就多坐一会,累了就及时回酒店休息。五天行程里,无论是去石林观光还是进民族村近距离体验异族风情,抑或是往圆通寺进香等,每一站行程,皆是轻松舒悦的,没有跟团的匆慌及购物压力,没有公事和家务的羁绊,全身心陪着母亲感受春城之春、之绿、之清新闲怡。尽管,出行的时间有限,尽管,母亲的白发不时晃疼我的眼眸。
返程路上,和母亲说再有空了就陪她去看天安门,母亲哈哈笑说:“不去,哪也不去了,你们都有自己的事,咋能光陪我呢!再说,火车、飞机我都坐过了,也知足了,趁着还能动,再好好种二年地,积攒点粮食,遇急了你们也好有吃的。”母亲的话令我酸涩,我简单知足的母亲啊,这一生怕是都放不下她的田地和儿女了,而普天下的乡村里,还有多少母亲这样的母亲,穷尽一生光阴活在田地和儿女的影子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