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太医、神医
近观看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对传统中医的一些称谓感觉有必要一探。中医按造诣,有国医、太医、神医之称,喜来乐,传说中的民间中医师,先不讲他的医术如何,单就太医,国医对他的排斥,打击,甚至是迫害,就感觉神医不好当。
中国有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肥。喜来乐,是出了名,可是,医者,仁心;喜来乐不经意之间得罪了国医、太医。喜来乐本来是不关心政治的,可是国医、太医素来与政治是共同体。国医、太医是专给皇帝、大臣瞧病的,于是王公贵族们的健康成为他们的使命。王公贵族高兴了,赏他们一个顶带花翎,不高兴了就流放,甚至杀头。于是这个职业也是高危职业,国医、太医也是不好当。
国医、太医也不好当,又为什么有人挤破头也要干,究其实,还是为了光宗耀祖。中国的文人考功名,中国的中医求功名;
细探中国中医发展,医者,本来是救死扶伤的,原来与政治无关,也不必冠以国医、太医、神医之称。国医、太医称号是王公贵族给的,神医可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实推扁鹊、华驼,他们是中国医者的楷模。
扁鹊无心于政治,终被太医李醯害死:秦武王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音西)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剂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华驼无意于功名,却被曹操所害。当时的魏王曹操患有头痛病,后来尤甚。华佗医术出名,曹操遂“使佗专视”,华佗成为了曹操的“御医”,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假以时日方可。后来,华驼建议给曹操实行开颅手术,结果曹操认为华驼要谋害他,杀了华佗。
在扁鹊、华驼行医过程中,他们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僚,他们的本心只是救死扶伤,他们的医术高超,被百姓口口称道,尊为神医。可是一旦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性命就有虞。
神医是活在百姓心中的。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涌现出一大批中医学者。在宋末金初,就活跃着这样一位医学家,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首,他就是刘完素。北宋末年,刘完素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原本打算考功名的,因为母亲的病没有钱治,他到处请医生。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这母子俩贫穷,不仅出诊费拿不出来,就是药钱也没着落呀。医生干脆闭门谢客,刘完素一连请三位医生,都吃了闭门羹。没人诊治的母亲,病情迅速恶化,终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于是他痛下志向,弃文从医,为贫苦人治病。刘完素医术高明,他曾经为皇帝医好了病,皇帝想留他在宫里做御医,可是他却说:“陛下,你身边不缺好医生,可民间的穷苦百姓就不同了,他们才真正地需要我呀!小的只想给他们诊疾病、去疾苦,请皇上恩准!”刘完素一生,不仅著作颇丰、育人无数,而且开创了中医界的“寒凉派”,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以丰富的医疗经验、高超的医技扎根在民间,服务于人民,丝毫不为名利所动。他所做的贡献,又怎么会被人民遗忘呢?刘完素辞世后,他行迹所至的地方纷纷建起庙宇,世世代代纪念他。
国医、太医、神医。也不是讲国医、太医中没有神医,神医也不必是国医、太医出生。无论国医、太医、神医,医者,悬壶济世是一个基本要求。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没有贵贱之分,这个才是本份。如果医者都成为御用,医药资源尽被富人占用,那么穷人的健康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