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心愿】金乔觉与芜湖(征文·随笔)

精品 【晓荷·心愿】金乔觉与芜湖(征文·随笔)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26发表时间:2017-03-15 18:41:57

1、莲花九朵秀芜湖
   佛是什么?
   大约是以信仰为根基,以寻求解脱为皈依,凭借禅修的手段,达到内心的平和吧。佛是自证的,一切外力不能强加于他,也不能左右于他。在佛眼里,众生平等,却又在受苦受难,所以需要拯救。拯救的大多还不是身体,而是内心的纠结。
   佛不是招商来的,而是自己东渡过来。他的中国之行是收获颇丰的,也在不断自我调整之同时,赢得更多人的信仰。
   芜湖广济寺,在赭山之麓,历史久远。
   寺名广济,是否也有普渡众生的意思呢?我看有的。
   只是名广济寺者多多,并不起眼。紧要的是,它和一个外来的和尚联系上了。攀上了皇亲国戚,所以骤然身价百倍。
   这个洋和尚就是金乔觉。他和芜湖是有一段缘份的。
   百度百科说:金乔觉(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王族,俗姓金,号乔觉。唐高宗永徽四年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九华山,得闵公地建大道场。开元十六年圆寂,时年九十九岁,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后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所配殿宇称“肉身殿”。
   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
   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华。位于九华山麓的“九华行祠”为其初上山的栖身之处。九华山上的金仙洞、地藏泉、神光岭,都留下他的足印。
   但是,百度是不可确信的,如李岩《金乔觉及其九华山垂迹考》说:
   弘一法师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说:“宋《高僧传》载,唐永徽四年,新罗王族,姓金,名乔觉,至中国九华山。灵迹甚多,具载传中。”尤其是较有权威的丁福保(1874—1952)的《佛教大辞典》甚至说金乔觉在“唐永徽四年,二十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西池州府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华山头七十五载,至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计年九十九岁。宋《高僧传》为他立传。”这些话,文字不多,但人、地、时、事都说得明白,肯定,似乎没有什么怀疑的余地。不过细考史籍则不难发现,这些说法疑窦百出,如在唐代和宋代的有关金乔觉的记载,根本找不到他永徽四年来九华山驻锡的文字,为什么在时过100O多年的晚清人和近人那里突然冒出这个说法来?又如他们都说他们是以宋赞宁的宋《高僧传》为参考本而持此说的,但是我们查阅此“传”的有关卷章,也根本找不到此种说法。由此看,也不知其根据何在?。金乔觉本人写的《送童子下山》一诗中的首联云:“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此句中的“九华”,即指九华山。九华原名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约在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在此联句的序中说“青阳县南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从此改名为九华山。从而可知,金乔觉写这首诗肯定是在天宝中期以后,不然诗中不会有“下九华”一句。如果按上面所述金乔觉“永徽四年来华”,“开元十六年成道”,那么,他怎么能在圆寂几十年以后能写此诗呢?
   还有,金乔觉在九华之前的踪迹如何呢?而著名的费冠卿之《九华山化成寺记》,也对此语焉不详。
   某一年的秋日,我在赭山登高,坐于兀立山尖。远望则右控长江,舳舻连云,俯瞰城廊,又是翠柏修篁,花木蓊郁,近处广济寺,历历如绘,隐约间似乎有断断续续的钟鼓之声。
   很遗憾,我只能说相传了,因为关于金乔觉在芜湖广济寺的足迹,除了金印之谜可触可抚之外,没有更多的文献记载,甚至连野史也没有。而那号称镇寺之宝的金印,也只在民国八年的《芜湖县志》上留下“世传金印,宝若连城”八个字。这一方面说明,金乔觉在芜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外”,成名之前是没有价值关注的。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来自于频仍的战火,连广济寺都是屡毁屡建的,文献能够保存么?金印曾经被盗也似乎佐证了这一推断。
   唐开元七年(719年),24岁的新罗王族金乔觉云游中先到四褐山,后到赭山,并且在广济寺一呆就是三年。或云他“挂单”,也有说“修持”的,更有甚者,说在此开坛讲经说法。传说都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前两者有可能,第三者则不可能。因为即便金乔觉后来到了九华山之初,也还是在独自禅修的。彼时,他似乎尚未开悟,何来开坛说法呢?也许我错了,只是按照常理来猜测的。可是,对于佛来说,是不能以情理度之的。
   能够确证的是,唐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为九华行宫颁赤砂金印一枚,重八斤八两,印纽饰以九龙戏珠,刻阳文“地藏利成方印”,另刻有“唐至德二年”字样。旧时凡朝九华山者,必先于此尊请“地藏利成金印”之后再去九华山,故其又有“小九华”之称。广济寺与普济寺、能仁寺、吉祥寺并称为安徽四大名寺,而以广济寺为首。1983年,该寺被国务院确立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济寺于唐乾宁年间(894—898)兴建,光化年间(898—901)更名永清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23)改为今名。明景泰、清乾隆、嘉庆时曾加修葺,咸丰年间(1851—1908)重建。
   该殿宇依山构筑,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称“山门”)、药师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地藏殿、广济寺塔,共有88级台阶,四重殿宇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后殿比前殿高出数十米。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天王殿内是十米多高的弥勒、韦驮像,两侧是哼哈两金刚。药师殿正中供奉着药师佛,药师佛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众生病苦,消灭延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三尊大佛,左右各有一尊配像,两边是十八罗汉。最上一层为主殿——地藏殿,两旁护以铁链。该殿是寺内最具特色之建筑,系仿照九华山肉身殿式样而建,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高达12米,十分庄严。
   殿前一株银杏古树,为宋代所植,至今枝繁叶茂。地藏殿西侧,有一栋两层阁楼“滴翠轩”,传为宋文人黄庭坚读书处,楼下嵌有碑刻若干。
   九华行宫后院之赭塔为广济寺之地标。它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高五层,飞檐铁马,八面玲珑,每层外墙嵌有佛像砖雕。传说大风曾将塔顶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飞来一口大锅扣在塔顶,从此不再漏雨。“赭塔晴岚”为芜湖古代八景之首,被赞誉为“尺幅绽红萧寺嵌,松竹阴中孤塔白。”
   其实,金乔觉、金地藏之类的称谓是不妥的,因为他俗姓金,有人考证他是金守忠,只是没的定论,所以我没说。而乔觉,是他的法号,将俗家的姓和法号搅合在一块来称呼,也只能民间能这么干。比如,我们知道唐三藏法师,俗家姓陈,法号玄奘,我们不能因此叫他陈玄奘。可是,大家说习惯了,也属约定俗成吧。
   有的人以为金乔觉是地藏王,民间也习惯这么说。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在佛教里面,地藏王本就是有的,只是因为金乔觉在九华山证得佛法,或以为他是地藏王的化身而已。
   在四大佛教名山里面,只有九华山供奉的金乔觉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同样也是外来的和尚杯渡禅师,原是九华山的佛教开山始祖,可是名气并不大,也就没他那么幸运了。后来,金乔觉因为皇族的身份,也因为不断有外来的僧人投奔过来,影响逐渐扩大了。所以说,九华山还是中外友好的山,佛是它的媒介。如今还有人说九华山招远不招近的,原因即此。
   依然还是要说传闻的。金乔觉为何离开芜湖广济寺呢?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广济寺处在闹市里,金乔觉担心僧人不能闹中取静,于修行佛法是有障碍的,所以得去一个僻静的地方。而事实呢?彼时,金乔觉也只是一挂单僧人而已,所以他似乎过虑了。也许,正是因为金乔觉心有所碍,才不得已而离开的吧。
   关于金乔觉的身世背景,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各说各的理,莫衷一是,不能确认。如他是否新罗国之王子,或者支属近亲,传闻是庶出的,受尽了窝囊气,无奈出走。也说他一心向佛,毅然决然地抛弃皇室的锦衣玉食生活,抛妻别子来到中国,求证佛法。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意思。
   总之,他是离开芜湖,一路南行了。
   只是在广济寺附近还有个九莲塘,那儿的莲花依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地盛放着。它们一定亲眼目睹了金乔觉的别离。也似乎在暗示,金乔觉最终是要到达一个有九朵莲花的地方呢。
   据《大智度论》卷十载,莲华有三种:一是人华,有十余叶。二是天华,有百叶。三是菩萨华,有千叶。释迦降生之际,周行七步,足下莲生了七朵,此花为人花,表示释迦为人中之尊;感得九龙沐浴,天女散花,此花为天花,非凡间所有,表示释迦出生的功德,不可思议;池上有千叶金莲盛开,此是菩萨花开,表示释迦将成佛道,度化无量群生。
   释迦牟尼出家后,经过六年雪山苦修,发现外道的苦行无有实义,在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后,在尼连禅河沐浴,在菩提迦耶的一颗大树下,铺上吉祥草,开始了对生命的反省与内观禅修。佛陀成道后,他打坐修行的座位叫莲花座,他修行的盘坐方式称莲花式。佛陀在莲花座上,度化众生。因莲花与佛陀的降生成道相关连,亦称正觉花。
   佛教以莲喻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将人生视作苦海的,希望俗人们能从苦海中解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艳的花朵一样。
  
   2、卓如文笔会风气
   金乔觉为何离开广济寺,又去了哪儿呢?目前依然没有可以确信的典籍记载。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痕迹还是有的。而在芜湖,关于金乔觉的传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当真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我们沉潜下来,在被尘埃湮没的若许往事和零散的片言只语里细细寻觅,或者登山临水,实地探访,收获总会是有的。也许这一切还不能说服于人,可也毕竟是一种进步。很多事实真相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得来的。
   再如果,我们按照小九华——三华山——五华山的路数,一路走来,走向九华,相信会有发现的。事实上,我已经有很多新的发现了。佛是依赖于精神力量的,如果你信,你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如果你不信,却又无法解释很多的客观存在。在人类学、宗教和文化学发展日渐深入的今天,神话、语言、文字,以及民间信仰与传说,都早已被纳入了研究的范畴。甚至一些业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保护……
   三山,原来是繁昌县的一个地,如今成为芜湖市的一个区了。关于它的身世,最有名的莫过于谢脁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歌了: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是李白很是推崇的“小谢”的名作,说的是诗人离开京城建康,赴宣州上任途中的见闻和感悟。只是在收录该县志里,标题被更名为《晚登三山》。经查复旦大学《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词典》,有【三山】词条,该诗所写之三山被认定为江宁县北之三山,也就是李白笔下之“三山半落青天外”的三山。《皖志述略》也说:但此诗所咏,并非繁昌三山,而在六朝古都南京,题诗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丹阳记》:江宁县北十二里,滨江有三山相接,名为三山。《方舆纪要》:江宁三山,“三峰并列,下临大江”,“亦曰三山矶”。繁昌县志如此,意在为山川增色。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该词条看到了一首北宋陈瓘的《江上赠韦深道》诗:“三山隔弱水,波大不可浮”的句子。而这是被确认为写繁昌西北之三山的,不仅如此,查道光版《繁昌县志》,未见收录。是可乐也!
   那么三山如何得名呢?有说是因为三华山而来。可是,如果说三华山因为金乔觉而名,朝代上不合。反之,如果说先有三山,后因金乔觉,方有三华山,就能说得过去。
   据道光版《繁昌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三山】词条记载:
   三山在县东三十里金峨下乡,上有九莲洞,十景“三山秋月”即此。三峰秀起:一老子,二方丈,三秦望。卓如文笔,为一邑文明风气之会。《图经》
   那意思是来源于《图经》的说法。
   而在该县志卷之四《营建志》【三山禅院】词条记载:
   三山禅院在县东三十里三华山。

共 15813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金乔觉是新罗王子渡海来唐,又名释地藏,俗称金地藏,金身坐化九华山。本文主要讲述金乔觉与芜湖一段深厚的渊源,作者引用佛教高僧大德、相关佛典以及民间一些传说故事,详细的介绍了金乔觉俗家背景以及来到九华山后,经历的一些事情,引出金乔觉与芜湖广济寺的缘分。为此作者提出疑问的方式,详细解说了金乔觉离开广济寺的缘由,从五人诗会三华山、五华名山何时名、拨开云雾见五华、江东第二数禅林、九华初步南山寺这几个方面深入阐述,引古论今,引经据典,从而得出金乔觉与九华山深厚的缘分。通过本文,让大家对于金乔觉修行的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凸出佛教博大精深,佛圆融的智慧,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一篇蕴含禅理禅境的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18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5 18:43:51
  “大约是以信仰为根基,以寻求解脱为皈依,凭借禅修的手段,达到内心的平和吧。佛是自证的,一切外力不能强加于他,也不能左右于他。在佛眼里,众生平等,却又在受苦受难,所以需要拯救。拯救的大多还不是身体,而是内心的纠结。”给大家清晰解说了何为佛,一个人无论信佛还是信仰其它的宗教,抑或是什么都不信,但要学会敬畏大自然界中的一切。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5 18:48:15
  宗教信仰,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人行善的,通过这份信仰,来约束自己过分的一些行为,有效制止内心阴暗的一面。感恩老师分享佳作,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你猜        2017-03-18 09:38:02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何叶        2017-03-18 09:47:10
  文章理所当然的精品!必须赞!
何叶
5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8 21:25:52
  恭喜柳老师的散文斩获精品,真棒!实至名归!期待老师创作出更多精彩佳作,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6 楼        文友:学而知之        2017-04-07 10:25:48
  柳拂桥你好。我是《文存阅刊》编辑,用了你一篇稿子,请联系一下我。我的QQ:2427278486 微信号:zxfwx_163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