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河秋行

编辑推荐 西河秋行


作者:郭军平 进士,867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8发表时间:2017-03-17 08:24:02

西河位于我们县城的西边,故得此名。
   每每教授《过秦论》时,当讲到“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时,我总要笑着提问学子此“西河”是彼“西河”吗?当然,总有博识的学子会说出其中的道理:盖古文中的“河”一般指“黄河”,而非泛指一切河流;而现在则相反,猫和咪是不一样的。而“江”呢?则和“河”一样,如一对孪生兄弟,在古文里也有专制性,即指“长江”,而到了如今,如同鸟枪换大炮,管的范围也大了,泛指一切江水。由于“西河”是教学中绕不过的一个弯子,故家乡的西河,在我的眼里也就变得更加美丽了,更加可爱了。此种感情也许有“情人眼中出西施”的嫌疑,因为我们的西河既没有黄河的宽广,更没有长江的浩瀚,它只是一条细小的河流,而且随着上游工业、农业的采用,水流量已远不能与昔日相比。然而即便这样,提起家乡的西河,我还是充满了浓浓的情愫,也许此种感情正是“美不美,家乡水;美不美,家乡人”的感情倾向吧!正如一位名人说过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也许,西河的美正是因为它的可爱而美丽了吧!
   周末晨练后,忽想到西河一游,大约久未与山川自然亲近的缘故吧,心里动了这个念头。西河并不远,从城西拐,稍走几步,见得隍庙,直沿坡下走,便是去处。路便捷通畅,我骑了车子,顺着坡道驶去。车借坡势,如飞一般,耳边清风“嗖嗖”入耳,倒也其乐无穷。也许出行得早,沿途行人寥寥,偶尔见得一两行人,在散步锻炼。向日的机动车辆更是少见,这也让我得了益处。倘是平日,车辆如鲫不说,如其驰过,喷出难闻之汽油味不说,再扬起一片灰尘当更扫兴。旅游观光本是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锻炼体力,放松心情,如非这样,倒不如不来。不说这条路过去是要道,但自从东西架起西河大桥,此路便消停下来,真由昔日富翁变成穷汉,“门前冷落鞍马稀”。然坏事终成好事,此处倒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下坡顺行,车行如飞,旁若无人,我似生翼,但觉耳边忽忽生风,沿途风景目不暇接。左边深沟险壑,树木丛生,花草丰茂;右边高崖壁立,奇峰陡起,忽似熊立,似美人垂首,不知是我的幻觉,还是自然变化给我的启发,此时惟感觉词语贫乏。仰望但见山上古树参天,老藤缠绕,黄土干皲,有如千年老人,一脸凝重,不由你不生敬重之情。此时我想:如此厚重画面,如若让那些黄土画派名家见了,也会驻足流连忘返。车行入坡下,忽有雾霭缠绕,却感觉不到,真似摩诘诗形容,“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也许因了秋雨初霁,故雾气升腾。
   车行顺利,眼看就到坡底,但见片片庄稼田地,黄中泛黑,时值秋分,谷物已收,枯叶飘零,令人生悲。路遇两老人提满篮负重,相互帮衬,旁有一犬,摇头摆尾,煞是可爱。西河桥直奔眼帘,依然旧容,没人粉刷,这也倒成一景。倘若拆拆建建,那历史的沧桑味还从哪里寻找?“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虽经风雨侵蚀,但字体忽隐忽现,依然结实牢固。口号是时代的见证,是说话的历史。保存点吧,倒也让人忆旧思新,了解历史,体验沧桑。桥有三个涵洞,中间一大,侧边两小,有名桥赵州桥之痕。我年轻时去沟西教书,常常路过,忽焉已过二十多年,真是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昔日毛头小伙,已界不惑。真是人不如物,物是人非!桥依然如此,而人却渐渐变得沧桑不已了。若用东坡先生的话形容,已是“老夫”,也许旧地重游,更易让人产生如此感慨。
   桥下流水,水势已不再汹涌。近看,只是溪流状态,令人惋惜。据说因了上游浇灌和纸厂用水导致而成,虽如此,但仍水流潺潺,“哗哗”终年不断。每到洪季,水势自然汹涌澎湃,令人害怕,毕竟水火无情。鉴于此,政府加快了改造母亲河创建秀美山川的步伐。放眼望去,只见不远处已是一派施工场地,两岸已然加固。花边形的砌砖镶嵌其中,煞是好看。而施工场地也竖起了高大的工程图,清晰地描绘了西河发源地,也表明了改造西河的美好愿景。在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一座集休闲、娱乐、再造秀美山川的蓝图正在铺展。可以遥想,当人们在发展经济中不能以牺牲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形成时,西河美好的未来就会为时不远了。但愿我们人人都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默默地期盼着这样的日子。
   西河的水依然在“哗哗”流淌,我顺着水流沿一条乡间小路前行,边走边赏沿岸风景。但见众山峨峨,形态各异,似颔首低眉,似昂头挺胸,似铁骑突出,真让人领略到造化的神奇莫测,更让人感到造化的伟大无比,它真是绝妙的画家,用一只妙笔勾画出了山川的奇形怪状,百般模样,不能不让人称奇。在它的面前,我只能感到自己的语言是多么贫乏。而山川无限的美真是难以言说。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在《泰山吟》中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女诗人的感情令我陡然产生了共鸣。倘有一支会画的笔岂不更好?可惜我是一个门外汉,只能“徒有羡鱼情”了。
   沿小路继续前行,时见老村屋舍,人烟点点,畦畦菜地,绿叶葳蕤,虽入秋分,然依然蓬蓬勃勃、绿绿油油、鲜嫩嫩的,令人馋涎欲滴。这里的水土供给着城市的消费。勤劳的人们,总是能把黄土变成金子。沿途有的柴门紧锁,显然已久无人住,兴许主人已搬迁进城,或后人们早早出息,飞出了山窝。但留守的人们却依然保持着固有的淳朴,把家园依然经营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没有凋落的味道,依然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画面,不过也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
   西河水滋养了沿岸人们,滋养了高大的树木,滋养了种类繁多的鸟儿。看那在树林间来来回回振翼飞翔的群鸟,不是为这里增添了更多的诗意了吗?可以看出,随着环境的改善,这里会成为天然的氧吧,美好的度假胜地。这不,晨曦正穿透了云层,把它那万千金光、万道彩霞披在了美丽的山村上。而那美丽的山川在金阳的照射下,不是变得更美丽迷人了吗?这样的胜景,能不让人流连吗?能不让人爱恋吗?

共 24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标题就点名了行走的地点,点明了行走的季节。文章写了作者沿河行走看到的自然风景,写出了政府对河道的整治,写出了西河现在的生态状况,写出了美丽,写出了将来的希望。同时,该文也写了看到了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与变化相呼应,不仅写出了西河的文化味道,而且写出了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乡是美丽的,这篇文章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出了对家乡的希望之情。【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17 23:31:52
  文章结尾,写出了诗意美。作者借助对晨曦的描写,写出的难道仅仅是自然之美吗?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呢。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