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查”
开展某些工作都离不开检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查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自查、互查、联查;通查、抽查、督查;跟踪查、定期查、随时查,等等,不一而足。
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发现落后,促其转变。奇怪的是,现在有些单位的检查,意义不在于此。前几日,有个单位就组织了一次声势不小的检查,但检查的着眼点呢,不是放在发现问题,发现落后上,而是放在发现“成绩”,发现“先进”上。试问,这种检查,不是极大地走调变味了么?当然,开展工作检查的意义,并不排除发现“成绩”,发现“先进”,没有先进怎么能看出落后呢。但问题是,发现“成绩”,发现“先进”,一旦作为检查的出发点,此类检查无疑就成了形式主义的有效载体或鬼把戏。至多,也只能勉强称之为“调查”而已。
检查与调查毕竟是两码事。检查是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负有鉴别好和坏、优和劣、美和丑的责任,也就是负有批评的责任。如检查身体,检查工作,检查思想等。而调查,则是为了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有时只是为掌握事情的真实情况,并不负有批评的责任。有些单位、有些领导,愿以“调查”充“检查”,所看中的,大概就是为了回避矛盾,回避批评,回避得罪人,来个“你好我好大家好,你乐我乐大家乐”吧?
脱离批评的检查,就不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了。事实上,不少人搞检查,不过应付局面而已。上级单位来人,汇报时就说进行了多少次多少次检查,然而,进行了怎样的奖惩,人事上做了怎样的调整,却只字不提。什么原因呢,无非是无果可言,避之,走了几回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形式罢了。这里想说的是,若真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声势浩大的检查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唯一的办法。可以说,有些问题是明摆在那里的,就看你想不想解决,或敢不敢去解决。评价工作,不能只看过程的热热闹闹,更主要的是要看效果是否实实在在。成天喊口号,搞检查,除了哗众取宠,又有何用呢?
最近,又听到一种新提法,叫“排查”,而且是“地毯式”的。颇有战斗影片中的工兵,手持探雷器“细细找”的那种味道。不过,人们倒希望“地毯式排查”用的“地毯”,千万是质量过硬的好“地毯”,而决不是稀淌哗漏、带着大大小小窟窿的破“地毯”。否则,本应查找到的问题从其上漏掉,就实在太可惜了,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