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青
摘要:初春,一夜大雨,翌日略晴,欣喜。趁半日空闲,与家人郊外踏青,有感,连作三首。
踏青(其一)
一夜冷雨急,晨曦露芳华。
小径车辙踵,陌上格桑花。
凭风自摇曳,随雨去天涯。
云深斜阳处,红颜映彩霞。
南歌子·踏青(其二)
阡陌红霞落,满身花雨来。
姹紫嫣红为谁开?些子云雀纸鸢凌空飞。
郊外东风笑,疑是故人来。
惟恐清溪载落英,寂寞新柳独徘徊。
踏青(其三)
半日春光半日闲,半日阴霾半日艳。
半山柳色未曾着,半山花容斗娇妍。
半野鹅黄油菜旺,半野玫红格桑鲜。
半盏陈酒半盏茗,半似清醒半似眠。
【编者按】其一,一夜风雨,到晓放晴。踵,原意脚后跟,引申意有“走到,跟随,追随,继承,至,亲到”等,这里应是作“迹”解。“凭风自摇曳,随雨去天涯”两句主语或指格桑花,但从前面四句看不甚明了。时间过渡不自然,因此尾联“斜阳”显得较突兀。古体诗词中,“斜阳”一般不用来指朝阳,多指夕阳。其二,题为《南歌子》,词谱本于何处,未审得!“满身花雨来”一句有韵味,这是描写暮春景象。词句间之意断续,连接不严密。其三,“半似清醒半似眠”,此句两“半”合味!【编辑 淀湖南客】
回复1 楼 文友:瑜玲珑 2017-03-19 18:10:21
答汀湖南客老师
一,“踵”原意有三:1.脚后跟;2.走到;3.追随,继承。此处取追随、继承之意,用车辙印紧密相随来暗指车多,赏花人多。“晨曦”是早上,早上看到雨住,便决定出门看花;“云深斜阳”时,时间已到午后夕阳之时了,所以诗中的“彩霞”绝非朝霞,而是用彩霞比喻如霞般色彩的大片的格桑花。
二,“南歌子”是词牌名,不是题目,“踏青”才是题目。
谢谢雅正!
一,“踵”原意有三:1.脚后跟;2.走到;3.追随,继承。此处取追随、继承之意,用车辙印紧密相随来暗指车多,赏花人多。“晨曦”是早上,早上看到雨住,便决定出门看花;“云深斜阳”时,时间已到午后夕阳之时了,所以诗中的“彩霞”绝非朝霞,而是用彩霞比喻如霞般色彩的大片的格桑花。
二,“南歌子”是词牌名,不是题目,“踏青”才是题目。
谢谢雅正!
回复1 楼 文友:瑜玲珑 2017-03-19 19:28:40
答淀湖南客老师
一,“踵”原意有三:1.脚后跟;2.走到;3.追随,继承。此处取追随、继承之意,用车辙印紧密相随来暗指车多,赏花人多。“晨曦”是早上,早上看到雨住,便决定出门看花;“云深斜阳”时,时间已到午后夕阳之时了,所以诗中的“彩霞”绝非朝霞,而是用彩霞比喻如霞般色彩的大片的格桑花。
二,“南歌子”是词牌名,不是题目,“踏青”才是题目。
谢谢雅正!
一,“踵”原意有三:1.脚后跟;2.走到;3.追随,继承。此处取追随、继承之意,用车辙印紧密相随来暗指车多,赏花人多。“晨曦”是早上,早上看到雨住,便决定出门看花;“云深斜阳”时,时间已到午后夕阳之时了,所以诗中的“彩霞”绝非朝霞,而是用彩霞比喻如霞般色彩的大片的格桑花。
二,“南歌子”是词牌名,不是题目,“踏青”才是题目。
谢谢雅正!
2 楼 文友:瑜玲珑 2017-03-19 19:37:06
南歌子·踏青(其二)
阡陌红霞落,满身花雨来。
姹紫嫣红为谁开?些子云雀纸鸢、凌空飞。
郊外东风笑,疑是故人来。
惟恐清溪载落英,寂寞新柳、独徘徊。
(谢谢淀湖南客老师提醒)
一个喜欢爬格子的懒汉。
阡陌红霞落,满身花雨来。
姹紫嫣红为谁开?些子云雀纸鸢、凌空飞。
郊外东风笑,疑是故人来。
惟恐清溪载落英,寂寞新柳、独徘徊。
(谢谢淀湖南客老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