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忆】残荷(散文)

精品 【星月忆】残荷(散文)


作者:楠柯 白丁,6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5发表时间:2017-03-21 12:48:31

【星月忆】残荷(散文) 冬天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降临了。前两天刚刚下了一场雪,不算大,也不算小,刚刚好把气温降了下来。
   常常莫名其妙的感到烦躁,比如现在。依照以往的习惯,烦躁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偌大的校园里漫游。把脑袋放空,让双脚带着我去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思维沉默,或用右脑思考。
   夕阳斜照,晚风吹过耳朵,有点冷冷的疼。我穿过安静的校园,偶尔能看到一对情侣偎依着走过。
   我走到图书馆的前面。那里有一片湖,湖边上有用鹅卵石排成的名字:映秀湖。
   “映秀湖里的荷叶枯萎了。”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我发现了这个事实后,每次从湖边经过,脑海里总是闪过这样一句无头无脑的话。而同时闪过的,还有那半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以及淡淡的愁绪。
   我曾专门就“为什么我总是想起这样一句略显悲愁话”而进行过思考,思考的结果显示可能也许大概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态在作祟吧。虽然至今为止关于荷叶我一句新词也没赋过。
   走到湖边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想往前走了。于是我坐在湖边木亭子下面的木凳上,想要继续思考上面的那个问题。因为经验告诉我,当你烦躁的时候,如果能沉浸在思考里,就会忘记烦躁。
   我望着湖里那片枯萎的荷,深褐色的茎叶再没有半点绿意,直挺挺的荷茎倔强地支起一面面破残的荷叶,不肯倒下,就像是古时秀才沾满书生意气的傲骨,令人叹息也让人起敬。
   从什么时候开始,莲成为了君子的象征呢?大概是从初中的时候吧,因为初中的时候我在一次考试的作文中写道“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莲的清高孤傲,或者说,高洁。
   周敦颐是爱莲的,他甚至在《爱莲说》中直接向世人宣告,“莲,花之君子者也”,但是后来我一直很怀疑,周夫子到底是真爱莲,还是只是借了莲的名义,来宣扬他自己的清高。
   周敦颐以后的李渔,也是一个喜欢莲的人。但与周夫子不同的是,李渔喜欢的更多的是荷花本身,而不是古人强加在它身上的虚无缥缈的清高的品质。他喜荷花,亦喜荷叶:
   “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娇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待到花谢之日,风华既过,他又喜它的果实: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他喜欢它的清香,它的美味,它所有的一切: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者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他就像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用一颗包容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赞美着心爱的姑娘的一切那样,热情地赞美着荷花,甚至包括它的缺点,它枯萎后的残荷: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最后,他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了它极高的评价: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一个能将莲花写到这种程度的人,可见他有多么的喜爱莲花了。而我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地盗窃引用他的描绘成果,只是因为他乃我辈中人,深切地写出了我辈的心声。如果放着如此优美的文笔不用,却一定要自己去另外描写,那不是吃力不讨好一样地犯傻么?
   在我的童年里,除了没用过败落的荷叶裹物以外,李渔所写的一切,我都深切地经历过。
   我姥姥的村子叫何堂,那里姓何的人家多,种荷的人家也多。我小的时候,村里村外满满的全是荷塘。可惜的是乡下人文化低,守着遍地的荷塘,竟没有人写出一篇《荷塘月色》一样的美文来,让人感到美中不足。
   小时候去姥姥家,六七里的路程,几乎有一半是伴着莲花荷叶的清香走过的。到了姥姥家,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子,就叫上表哥表妹一起去到荷塘边玩耍。大人们一般是不允许我们在荷塘边玩耍的,怕水深有危险。但恰恰我们那时是如此的喜欢水,还有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荷,而且池塘又多,再加上初夏的季节,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了,大人们怎么能看的住我们呢?一个不注意,就被我们溜到荷塘边去了。
   那时的我们总是很容易满足,在池塘边摘几个大大的荷叶,掏成一个圆环,把掏下的中间的小圆扣在头上就做成了最高贵的王冠,把圆环挂在脖子上披在肩上,就做成了最拉风的铠甲,然后,威风凛凛地用一个上午演绎一个王朝的兴衰。
   几个心思单纯的孩子演绎不出太曲折的故事,只好参照电视里的人物给自己安排一个角色。比如你是和珅我是关羽他是孙悟空,因为和珅是坏人且武力值极低,于是孙悟空用金箍棒将他打死了。关羽在旁边宣布自己是个皇帝,要孙悟空听话。但这时候分歧就出现了,孙悟空很厉害,关羽也很厉害,但是他们谁更厉害,很难比较。一个说:孙悟空厉害,因为孙悟空是神仙;另一个说:关羽厉害,因为关羽最后也成神了,你奶奶家不是还供着一个关帝像吗?关帝,是神仙中的皇帝,当然更厉害了。前一个又说:你是关帝,我还是齐天大圣呢,我厉害!
   这个时候就要比试一场,谁的体格大谁就占了便宜。
   无论是多么风马牛不相及的角色,我们总能够让他们穿越时空相遇,然后演绎出一个个独属于我们的精彩的故事。
   不过这个时候我们虽然玩的十分尽兴,但我们心里其实是暗暗地期待着被莲花包裹着的莲蓬快快长大的。我们很少采摘莲花,并不是因为莲花太美不舍下手,而是因为摘一朵莲花就少了一个莲蓬。虽然我们确实觉得莲花挺美的,但是我们更想要品尝莲蓬的清香。
   大概两个月以后,就会有莲蓬成熟了。我们就像是田野里辛勤的小田鼠,拿着一根竹竿,上面绑着铁钩子,一边钩采成熟的莲蓬,一边还要小心荷塘的主人。就像冒险一样,既刺激又好玩,美味的莲蓬就是对我们冒险成功最好的奖励。倘若被主人家发现,挨打虽不至于,但是莲蓬却铁定会被收走,而且会被告诉家长。于是我们穿梭在各个荷塘之间,既紧张又兴奋,像是进行一场地下的战争。
   炎热的夏天就这样在荷塘的清香里伴着莲蓬的美味倏忽而过,紧随其后的是一个雨打芭蕉听残荷的季节。但那个时候我们都太小,不懂诗情不知愁,周围的人又都还没有高雅到一定的程度,于是村里村外遍地荷塘所散发的淡淡的清愁就这么理所当然地被忽略了。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感受,那就是孩子们对莲蓬清香的恋恋不舍,和大人们神色间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喜悦。至于为什么喜悦,这对于所有在乡下生活过的人来说,再好理解不过:秋天的丰收,显得总是那么的令人欣喜。实际上,在乡下这群朴实的人们心中,很难理解为什么充满喜悦的丰收之季会被打上了“悲”的烙印。虽然记忆中莲藕的丰收是在冬天,但是这也不打紧,借用诗人的话说就是: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不管怀念夏天也罢,期待冬季也罢,冬天还是就那么优雅从容地从漫天飘雪中降临了。冬日农闲,我父母经常去姥姥家帮舅舅采收莲藕,用藕农们的话说就是:“挖藕去”。挖藕是一个技术活加力气活,没有我们小孩子的什么事,天气又冷,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待在家里。不过,我们有时也会选一个暖和的天气,跟着大人们去干涸了的荷塘玩。大人们挖藕,我们就在一边玩耍,这个时候玩的一些游戏,就跟荷没有什么关系了。我们跑来跑去,玩到兴起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把直直挺挺的一根莲藕踩断成了好几节,然后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跑远了。
   新年是冬的末尾,新年一过,无聊的冬天就结束了。春临大地,万物复苏,属于一个孩子所特有的活力,也瞬间复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们看着荷塘里那一抹抹晃眼的新绿,在心里满满的期待着一个热闹的夏天的到来。
   有荷的夏天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总让人感到倏忽而逝。我和童年的玩伴一起,在年复一年的期待与怀念中慢慢长大,各奔前程,长久难以一见。现在想起以前种种,历历在目,一如昨日。
   成长的历程真的很慢,需要日复一日的时光的堆叠,一刻不落。然而十多年聚少离多的光阴,现在回想起来似是弹指一挥间。
   终于有一点点理解那一句“青春韶华弹指老”的感慨了,即使我依旧年轻,依旧是韶华青春,可是我那令人怀念的童年,终究是不可追及的逝去了呀!
   也许,这就是答案了吧。是这一片残荷,无意间触动了我记忆的深处,让久离家乡的我,生出了淡淡的一点愁绪么?
   夕阳山外红,就像是小女孩害羞的脸蛋,红彤彤的,藏了半个在山的那边。晚风浸透了衣服,我打了个寒战,起身向图书馆走去。
   我觉得,刚刚来临的这个冬天,有点冷。
  
   ——2016年初冬
  
  

共 35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想来李义山是有着深厚的残荷情结的,若非如此,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诗句去表达残荷。残荷,一种残缺破败的美,风骨犹存,让人惊心。这一点,想来作者是有着同感的。题为“残荷”,不专注于用笔残荷,写来摇曳生姿。写爱莲者周夫子,以君子自喻,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写另一爱莲者李渔,爱莲的本身,种种,乃真正的爱莲者。而后钩沉出童年往事,有荷的夏天与伙伴们游戏从荷叶甜甜到莲蓬生香,到冬日里莲藕成熟,等待中满是童趣和欣喜。年复一年,时光堆叠,童年时光终成过往。那些韶华只能回忆,回忆中总是有荷相伴。眼前的残荷,是一个触点,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昨日重现,眼前的残荷,也是一种情结,那些值得珍惜的年少时光,那些挥之不去的乡情。文思精巧,情真意深,让人触动。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伊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3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7-03-21 12:53:13
  遇上一篇文,如同遇上一个人。与《残荷》的相遇,与作者的相遇都是十分美好的,在这个美丽的春日。
万人如海一身藏。
2 楼        文友:伊蘭        2017-03-21 12:53:50
  解读不当之处,请您谅解,我们多交流。
万人如海一身藏。
3 楼        文友:伊蘭        2017-03-21 12:54:29
  感谢支持星月,欢迎继续赐稿。
万人如海一身藏。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7-03-23 21:53:52
  残荷有自己的风骨和意蕴,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历经世事之后有了一些淡定的气场。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