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煤胖子”瘦身记

编辑推荐 “煤胖子”瘦身记 ——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兴安煤矿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纪实


作者:严峻 布衣,471.1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42发表时间:2017-03-21 19:54:47

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用人多、包袱重是当今煤炭企业存在的“通病”,也是导致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重,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根治这一“痼疾”,轻装上阵,冲出“围城”,省委、省政府以及龙煤集团审时度势,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有关政策,结合企业实际,给我们开出了一付“良方”:推进主业精干、辅业瘦身及机构改革。谁服了这付“良药”,谁就赢得了先机,谁就会在生死存亡时刻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请看鹤岗矿业公司兴安矿深化企业内部阶段性改革这场“大戏”是如何上演的……
   —— 题记
  
   把兴安矿比喻为一个“煤胖子”,虽说有些不雅,但很生动、很形象。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该矿曾经创造过“万人日产万吨煤”的奇迹,因此,素有“东北第一大矿”之美誉。尽管近十几年来,该矿不断开展劳动组织整顿,清理不合理用工,加之自然减员,职工总数由过去万余人锐减到了目前的5573人,但仍然是龙煤集团所属42个煤矿中人数最多的矿井之一。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掘工作面不断减少,“一线紧、二线肿、三线臃”的用人现象在该矿尚未完全彻底根治。这既是摆在鹤岗矿业公司领导层面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该矿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2015年8月10日,鹤岗矿业公司党委、鹤岗矿业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龙煤集团的安排与部署,痛下决心,组织召开了全公司主辅分离工作动员会,决定将兴安矿列为推进主业精干、辅业瘦身及机构改革工作试点单位,先行一步。
   至此,该矿深化企业内部阶段性改革工作的“大戏”,序幕徐徐地拉开了……
  
   导好航向 开好“两锁”
   任务下来了,兴安矿党政领导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也越来越大,但作为一矿的党政一把手,他们懂得担子再重也要勇敢的担当,责任再大,也要毅然的肩负,决不能辜负上级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同时,他们也深深地意识到,万事“开头”难,要唱好这场改革“大戏”,“戏头”从哪开?“戏尾”怎么结?可谓难上加难啊!但是,他们没有畏惧,而是按照上级和鹤岗矿业公司党委的要求,矿党政领导带领班子全体成员以“主角”和“配角”的身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改革“大戏”的演出之中。
   多少年来,在“大锅”里好“混饭”的想法,在人们的心里和脑海里已经形成了顽固不化的痼疾,要彻底根除这个痼疾,改变目前的现状,凡在煤矿工作过的人都明白,其阻力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人们盼改革,希望通过改革能给自身带来“红利”;另一方面,人们又怕改革,怕在改革中失去岗位,“丢掉”饭碗。因而,部分职工不愿意当“被改革”的对象,理解改革、赞成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拥护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在思想上难免有不理解、想不通的顾虑,并在心理上产生危机感和恐惧感。
   兴安矿党委认为,这场改革仅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步,要有条不紊的迈好这第一步,并唱好这场“大戏”,就必须先让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开窍”,从对待改革的认识上,导好航,占领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上入手,配好钥匙开好锁,打开人们的“脑锁”和“心锁”,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把“钥匙”,净化噪音,清除杂音,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使其通血化瘀,血脉畅通。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上改革的成功,只有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解困发展的轨道上来,共识达成了,信心坚定了,才能步调一致地推进改革的顺利实施。
   鹤岗矿业公司会议结束的当天,在矿二楼会议室,兴安矿党委、兴安矿立即组织召开了全体班子成员会议,矿党委书记周晓壮神情严肃地传达了鹤岗矿业公司会议精神,让大家讨论怎么办?话音刚一落,班子成员议论纷纷,其看法和认识各有千秋。大家集思广益,在学习中讨论,在讨论中寻求着办法。矿长韩福生掷地有声,力排众议地说:“这次主辅分离改革,说到底就是着力解决‘人满为患’、效率效益低下问题,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慢动不如快动,不改不动,死路一条,不困死,也得饿死,别无选择”。接着,他从国家、省委、省政府,以及龙煤集团给予的解困发展优惠政策给大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并从矿井的发展、职工利益等诸多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苦口婆心,晓以利害的排除了“噪音”和“杂音”,进而在全体班子成员中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从而,大家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领会上级和鹤岗矿业公司会议精神,吃透政策的同时,班子成员又研究了落实改革工作推进的一系列措施……
   当我们走进兴安矿工业广场时,所到之处,看到每条路的上方,都悬挂着关于强势推进深化企业内部阶段性改革的宣传标语、电子滚动字幕等,不但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全矿广大干部职工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改革的“风暴”已经来临,起到了“通告”的作用,同时也让全矿广大干部职工有了“预感期”,起到了缓释心理压力的良好效果。
   在改革的前期,这个矿坚持开展“积聚正能量,倡树善文化”工程建设,通过选树“十大好人”、开展“员工岗位创新”成果评选、党团员周末义工,用好人好事感化职工群众,凝聚精神力量,特别是通过开展“扶贫救助、金秋助学”活动,用真情实意温暖人心,维护稳定。同时,坚持“五个办法”,通过开展“星级党员”、“星级员工”、“金牌班组”评选,用先进模范带头作用鼓舞士气,引领队伍,激励人心。
   2015年9月份,《龙煤集团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实施方案》下发后,兴安矿党委按照集团和公司的要求,未雨绸缪,又积极开展了“凝聚共识,加温预热”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通过开办“领导干部大讲堂”、副总以上领导上形势任务教育大课、机关宣讲小分队跟班宣讲、以及利用广播、宣传牌板等宣传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传达贯彻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讲清企情矿情,教育全员树立“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的思想,增强“不改革没出路、不改革没退路、不改革必将死路一条”的危机意识,并初步形成了“先挖渠、后放水”的改革思路,通过年初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进行传达,使全矿上下达成共识,为企业推进改革的第一步,提前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给广大干部职工提前打了一剂“预防针”。近一年来,这个矿共开办改革专题“领导干部大讲堂”8期、副总以上领导上形势任务教育大课170余次、机关宣讲小分队跟班宣讲51次、广播站播出改革专题节目210余次,制作并展出宣传栏36期。
   为加大形势任务教育效果,这个矿还成立了12个包保组,撰写了3期《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形势任务教育》提纲,印发1500份,深入班前利用座谈会、班前会等形式,对所包保单位进行改革相关的政策宣讲和解读,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说清讲透。通过各种宣讲形式,解决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顾虑,为这次改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
   与此同时,该矿还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向全矿广大干部职工讲清了“改革绝不是为改掉谁的饭碗”,而是为了企业生存、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的道理,从而开通了全矿广大干部职工的“脑锁”和“心锁”。
   在此期间,鹤岗矿业公司主要领导也给予了高度关注。鹤岗矿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刘鹏飞多次过问改革进展情况,叮嘱他们“既要下定决心快速推进,又要积极稳妥,既要做到‘瘦身’,又要保证大家有饭吃……”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更加坚定了他们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玉波,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张驰等领导同志也多次到兴安矿听取改革进展情况,指导具体工作;公司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部等负责人每天也都到矿,帮助研究和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全面统筹 稳定为先
   改革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是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也是矛盾丛生、诱发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这对于一个已有近60年开采史、人员众多的“老煤矿”来说,谈何容易啊!
   鹤岗矿业公司之所以率先选择在兴安矿进行改革工作试点,这是因为该矿是一个基础工作非常好的矿井,它有过恢弘的历史,也有过历久弥坚的光荣传统,曾在中国煤炭工业史上书写过无数灿烂的辉煌。改革开放初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曾到兴安矿视察,“东北第一大矿”的美誉就是原省长陈雷到该矿视察时题写的,老部长于洪恩也曾为兴安矿题词:“开创未来”,老领导李云峰、吕伯春等亦曾在这个矿工作过。所以,千难万难,也吓不倒兴安人,因为这个矿现在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深深地懂得,稳定是确保此次改革的重要前提,必须牢牢地抓在手上。
   为确保主业精干及机构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操作,该矿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矿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辅业发展公司党工委书记任副组长,矿机关各部室、保卫科、安检科等部门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信访稳定、安全保卫、人员安置、纪检监察5个工作组,明确了各小组工作责任。同时,成立采煤、开拓、掘进、机运、通风、辅助后勤6个包保小组,对主业精干及机构改革涉及到的20个基层单位进行分组,每组由两名矿领导和两名机关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包保单位进行政策宣讲、解读,了解干部所思、所求及稳定工作。通过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了改革的规范、有序推进。
   对稳定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他们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确保问题解决不出区队;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采取矿对科、科对队、队对班组的形式,让干部与职工面对面交流谈心,及时发现并解决思想问题,谈心率达到100%,实现了全覆盖。
   针对倍受关注的主辅业机构人员划分、人员分流等问题,该矿连续召开6次会议,矿长韩福生对基层单位领导说“此次改革要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要勇于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们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的原则,根据不同人员专业特长、能力水平,经过反复研究,深思熟虑,最终确定主辅业岗位人员;在矿召开基层单位后勤人员定编会议上,要求基层立即召开会议,向职工贯彻矿会议精神,并研究制定本单位分流人员方案后报矿审核。自8月10日至17日,先后召开矿级会议32次,基层召开会议60余次,最多时一天曾召开矿级会议6次,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及时研究、认真分析,严格落实,大到改革的整体推进步骤,小到改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逐事逐项的进行安排。
   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阶段,他们注重发挥“员工身心健康晴雨表”作用,密切关注职工情绪变化,并用扎实的思想工作抚慰人心,收到了良好的稳定效果。一开拓区工人周岗,身患帕金森综合症,不能从事较强的体力劳动,在得知自己被分流后,情绪非常不稳定,区领导通过察看“晴雨表”发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本人及家属向其解读政策,最终解开了他的“脑锁”和“心锁”,并主动表示愿意进入创业中心。
   为确保稳定,该矿还成立了12个包保组,每组由系统矿长任组长,机关人员为成员,分别对主业和辅业各单位实施对位包保,负责对所包保单位进行改革相关的政策宣讲和解读,把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讲清、讲透;负责及时了解干部职工在想什么、担心什么、希望什么,通过各种形式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顾虑,努力形成全矿干部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在此次改革推进期间,该矿未发生一起到矿上访问题。其秘诀就在于他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超前预测,以强有力的组织为保障,进而保证了此次改革积极稳妥的进行。
  
   阳光操作 民心同向
   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兴安矿党委、兴安矿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原则,凡是参与竞聘的人员均采取民主测评、公开选拔、末位淘汰的方式进行,让分流人员和落聘人员心服口服,没有出现任何偏差和纰漏,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个“三亲六故”。然而,在此次改革中,兴安矿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一人利用自己的“特权”,为亲朋好友“走后门”“开绿灯”,向基层单位打招呼,给基层单位改革增加阻力。全矿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取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服。开拓副矿长薛华的弟弟在基层单位从事机关后勤工作,按照《兴安煤矿人员分流指导意见》关于基层后勤岗位“极限定编,末位淘汰”的要求,他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通了亲属的思想工作,主动要求将自己的亲属分流出去,为职工群众树立了榜样。

共 92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当今,大型企业职工人数众多,其中非生产人员日渐增多,包袱越来越重的现象,逐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可以说,这是一部分企业的通病与“痼疾”,解决好这些问题,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焕发活力。实现这一突破的典型,文章中的兴安矿就是其中之一。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竞争,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兴安矿也遇到了“一线紧、二线肿、三线臃”的困境,面对着严峻的困难,该矿的做法是:一是导好航向,开好“两锁”;二是全面统筹,稳定为先;三是阳光操作,民心同向;四是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终于按照计划稳步实现了“瘦身”,使企业焕发了活力,也给同行业的企业树立了榜样。文章结构完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交代事情的发展过程,层次清晰;叙述时重点突出,在叙事的同时,告诉赞扬了兴安矿领导职工们齐心协力、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无畏的精神、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共渡难关的精神,赞扬了兴安矿领导层不怕任何困难的敢为天下的创新精神。文章语言饱含感情,温暖人心,激动人心。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3-21 19:57:23
  “煤胖子”瘦身记,给人很多启示。天下事有难易乎?只要肯用心去做,天下无难事。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22 07:18:42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推进主业精干、辅业瘦身及机构改革。谁服了这付“良药”,谁就赢得了先机,谁就会在生死存亡时刻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