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心灵的旅行(征文·散文)
一天,十几年不见的娄正根来到我的单位,特地给我送上一本《旅痕遗踪》的书。看他满脸喜悦,猜想他肯定有“喜事”,他兴奋地告诉我,说:“我退休后,这几年四处出去‘走走’,游山玩水,出了本游记集。”可谓“书如其人”,正如他《序言》中所述:“我曾经有个‘心愿’,在有生之年,要多多浏览古今中外名著、好书,甚至‘杂书’也要看,还要开开心心地游山玩水,不妨上外地走走,把玩风景,品尝野趣……”
读书,旅行。
平常而高雅的兴趣,既是老娄人生的亮点和精神支柱,寻找心灵的方舟,坚守自己精神的家园;又是他业余文娱活动的一大喜好与追求,丰富晚年生活的内容与精彩。他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记录下来,一点一滴汇集成书,算得上是了却一桩“心愿”。看得出,他旅行的最大收获,足迹所至,心有所感,用心去感受真实的生活,领悟大自然的无穷的文化内涵,不必在乎出游的目的地,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让心灵去旅行。
老娄曾是黄岩从事社会管理的一位退休干部。虽然他不是专业“写手”,但爱好是成功的一半,有心则灵,可以圆其之“心愿”。他写了游记,还出了书,这其中的奥秘不难发现,就是因为他站在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高度,追寻一种心灵旅行的境界。他将一次次平常出游的见闻,用心去写,用文字表达出来,既提升了纯粹旅行生活的“附价值”,又点亮了旅行文化的“心灯”,真切分享到旅行的累并快乐着的奇妙的滋味。于是,老娄体验到一路走来,一路欣赏,一路感悟,人生就是在这样不断地积累和收获中度过。我们出去走走,同样多了一种生活体验。闻闻草根的泥土味,亲近大自然,吸一口花香芬芳的空气,能宁静养心;多多行走运动,加强体能锻炼,活功筋脉,能健身养生;赏赏风光丽景,陶冶情操,能目悦养眼。
我们可爱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珠峰与秦岭、长江与黄河、长城与海疆,威振中华,誉满全球。在中国,名山大川闻名遐迩,名胜古迹不胜枚举,美景奇观举世无双。这在老娄的《旅痕遗踪》里找到了一些答卷。此书收集的32篇游记,每篇文章虽然大多只有千把字,但远道景色诱人,近处风光无限,远近相宜,错落有致,较好地体现了旅行无地“界”。
《旅痕遗踪》的第一篇《朱砂堆小记》,就是作者游自己家门口的记事,文中写道:“人们习惯地把朱砂堆风景区看成是由蟠龙洞、中国帝王博物馆、隐居寺等名胜古迹组成,集雄、奇、秀、古于一体,环境幽美,风景秀丽,人称黄岩的‘瑶琳山境’。”还有《我读东方天书——仙人壁画》《游桃渚城感怀》《括苍云海》《江南长城》等乡土“近景”,往往在“一游而过”的习惯中却留下了深深旅行文化的烙印。从“远景”看,上至战国、秦汉,下至元明时代,西起玉门关、东至鸭绿江一带的中国万里长城,包括6000兵马俑军阵葬坑的秦始皇陵、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石窟……在老娄的游记集中也记下了重重的一笔:《长城与九大名关》《登泰山记》《苏轼与石钟山》《峨眉山》《“人间仙境”九寨沟》《长江三峡纪游》等等,都跨越了时间、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尽管外面的世界之精彩与每个人的生活之无奈两者并存并立,但作者以哲学的视角、游记的风格写下了多彩世界中的诸多令人无奈的奇异见闻。比如,作者在《石宝寨》里写道:“石宝寨,我自以为壮观,名副其实。诚然,天下本来有许多伟大的、美丽的、杰出的事物,在司空见惯的人的眼里,却都被视为平凡的了。”作者将旅行之处,心之所感均摄于笔下,这也是此书值得一读的原因之一。当我们喝惯了白开水会发觉饮料喝不惯,喝惯了饮料就会觉得喝白开水无味不过瘾。假如旅行文化特别是游记没有蕴含一定的哲学思想,那么,同样会丧失“游味”,感悟不到鬼斧神工、神奇无比的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那种和谐协调,甚至缺乏生活的气息和文化的感染力。
有心则灵,追寻旅行文化的亮点,丰富精神生活,我们就让心灵去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