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影视戏曲 >> 【荷塘】第三集 策应(纪录片解说词)

编辑推荐 【荷塘】第三集 策应(纪录片解说词)


作者:溪金秋 举人,4391.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7发表时间:2017-03-23 12:18:22
摘要:为了策应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第二方面军根据中央军革委部署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浴血奋战在陇南地区……

浓浓的硝烟遮住了晴朗的天空,红旗飘扬在五龙山上,密集的枪声让人感觉到了战斗的残酷。埋伏在山坡上的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在炮声中冲下了山……红一方面军不是到达陕北了吗?还会有这样惨烈的战斗?这是红二方面军激战五龙山的场面。
   1936年9月16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央军革委的部署,发动了著名的“成徽两康”战役,目的就是策应红四方面军北上。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经过甘肃境内的腊子口后,部队分三路纵队继续向前挺进。9月l日左路纵队六军,在军长陈伯钧、政委王震、参谋长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的率领下,经峨县马坞到达礼县城。9月14日,中路纵队即二军、三十二军、总指挥部,在贺龙、任弼时、廿洒琪同志率领下,经岷县闾井,礼县江口,茨坝到西和境内,进驻姜席乡的彭寺、四图、周庄等村。9月15日,二军四师十二团为掩护大军,沿峰坪梁直插陛城向西和城射击,与敌军交火一个多小时。接着指挥部、共十二军取道强郑,宿营十里乡姚河、避风、二郎、横岭山一带。9月16日,进驻石峡并向成县进军。同日,右路纵队即二军六师,由师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领十六、十七、十八3个团,经礼县雷坝、王坝到达西和县太石河乡崖湾宿营。9月18日,右路纵队大部分部队从嘉庆沟翻山去武都隆兴,小部分部队沿太石河而下,进驻大桥乡蔚家河口。“成徽两康”战役的序幕拉开了!
   五龙山战役显然是异常惨烈,9月27日,国民党中央陆军王均部偷渡犀牛江,向成县方向进犯,企图将红二方面军一举歼灭在成县境内。因此,红二方面军第四师、第六师各一部迅速开往五龙山一带设防阻击敌人,以保证主力顺利北上。
   五龙山地理位置独特,是成县县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国民党部队要想攻击县城,必须先跨越此山。针对敌情,红军将山顶的道观用作临时的作战指挥部,并在整座山上严密布防,阻击敌军。
   1936年9月17日,红二方面军所属二军团四师及红三十二军攻占成县县城,随后,又在县境西面的大川坝、五龙山一带同尾追而来的国民党第三军王均部展开激战。红军指战员默默坚守在阵地上,沉着应战,从阵地前敌人尸横遍野的画面,可以联想到战争的惨烈……经过一天多的激战,红军消灭了大量的敌人,胜利完成了钳制敌军、掩护主力集结的任务。但红军伤亡亦很重,除十八团政委周声宏英勇牺牲外,十二团政委杨秀山同志身负重伤,上百名战士壮烈牺牲。凌晨,部队奉命撤出战斗,经红川到徽县与大部队会合,成县县城又被敌人占领。
   秋节的成县,山脚下的拋沙河水位上涨,形成一道护城河,使敌军难以快速接近。强敌面前,年轻的突击队队长贺虎泰然自若,举枪指挥战斗。敌我力量较为悬殊,加上红军当时的武器装备较国民党军队要远远落后,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年轻的突击队队长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
   许多当地了老百姓也都投入了这次战役之中,帮助红军抢救伤员。贺虎的突然牺牲让战士与当地的百姓异常悲愤,红军指战员们同仇敌忾,发誓要为队长报仇雪恨,军民联手一鼓作气将敌人赶到了拋沙河西岸边,完成了阻击任务。
   据张忠老人回忆,他的祖父张星月当年是家乡远近闻名的兽医,一个养马医马的好把式。1936年红军来到成县时,祖父被推举为支旗村的苏维埃主席,五龙山战役结束后,张星月带领乡亲们把当时最好的横川老酒送给红军,表示对红军战士的深情厚谊。支旗苏维埃主席张星月徒步四十多里地,专程从横川买来二十罇陈年老酿“横川烧酒”。在窗明几净的廊型厅堂里,浓郁芬芳的酒香轻轻飘散,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沁人心脾。成县口音的问候以及这芳香的佳酿,对于疲累的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心潮起伏的战士们相互敬着酒,敬这一年来的千难万险,敬曾经走过的千山万水,敬那些并肩作战如今却已不在身旁的战友们。这样的庆功酒,对红军、对成县,都是第一次,也是最豪情昂扬的一次。
   横川因为有了红军,因此改为了红川。
   成县百姓和红军的鱼水关系是在血与火中凝结而成的。五龙山战役中,当地的老百姓密切配合红军,山下强坝村是红军的后勤基地,村民们负责为红军送饭送水,并将伤病员抬下山,为他们治病疗伤。
   在红二方面军的配合下,成县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苏维埃政府,农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捍卫红色政权的活动也有声有色地展开了……
   红二方面军在成县境内活动达半月之久,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击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也有上千名贫苦农民参加了红军,跟随红军北上。
   1936年8月下旬,红二方面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历尽千辛万苦,翻越岷山山脉,胜利通过腊子口,到达哈达铺。当时,蒋介石极力调兵遣将,进行围追堵截,妄图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西北。根据这一情况,中央军委指示,红二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是:“东出甘南和陕西省西南部,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凤县和宝鸡地区,从右路拖住胡宗南的尾巴,配合一、四方面军进行静(宁)会(宁)战役。”按照这一战略部署,9月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发布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决定组织成徽两康战役,分三路纵队向上述地区进军,打击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凤县、略阳之敌,并在这一地区建立临时根据地。二军团六师为右路纵队,向康县、略阳方面挺进;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所属二军团四师及红三十二军为中路纵队,向成县方面挺进;六军团军直及所属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和模范师,为左路纵队,向两当、徽县方面挺进。这次战役的序幕,是以攻占成、徽、两、康等4座县城拉开的。9月17日,二军团四师首先占领成县,六师占领康县。1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成县县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总部首长住在北街天主堂内。清晨,六军团前卫师占领两当县。午后6时,六军团十八师之一部占领徽县,缴获军衣百余套。随后,六军团十六、十七两个师和模范师乘胜追击,向凤县方向挺进。至此,成徽两康地区全部为红军所占领。
   这是一场未载入史册的战斗,江洛阻击战在徽县是一场比较残酷的战斗。
   大战在即,国民党守备部队派出了督战官亲临阵地,检查防御工事,企图将六军团十八师歼灭在徽县。从每个国民党士兵的脸上就能猜测出答案,显然他们对红军失去了勇气。督战官拿着望远镜,不停地观察红军的阵地,梦想能出现令人振奋的奇迹。
   战斗打响了,敌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锋。手榴弹相继在敌群中爆炸,尽管国民党部队装备精良,但也是尸体横飞。敌人的冲锋尽管十分猛烈,但兵源却在逐步减少。
   勇猛顽强的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捍卫了阵地主权,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阵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战斗结束后,阵地上只有残缺的军旗在迎风飘扬。一个个可爱的战士牺牲在这异地他乡,红军战士以血的代价,赢得了胜利。
   浓浓的硝烟还没有散尽,仿佛在告诉熟睡战士们胜利的消息,夕阳久久不肯告别,仿佛在分享胜利的喜悦……
   1936年9月18日,红二方面军十八师攻克徽县县城,当地群众由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蛊惑和宣传,整个徽县县城已经是人去城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建议,在文庙搭台唱戏,吸引老百姓回城。戏班子唱了三天的戏,真的把老百姓吸引回城了。与此同时,军团和师、团各级宣传队,还组织人员四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欺压民众的罪行。红军在文庙宣布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红军很快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感情,在徽县得到了休整。
   徽县从古到今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山川隽美,景色秀丽,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特别是坐落在徽县嘉陵镇田河村的古银杏树群,给徽县涂抹了浓重的色彩。这里有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树龄上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屡见不鲜,历史上经常以银杏树作为天水至嘉陵的路标,在田河村从现存下来的间距在0.5公里左右的5棵银杏就可见一斑。这5棵银杏树中,寿命最长的就要数田家村矗立在银杏博物馆之前的一棵银杏树了,它相传植于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徽县的美景随处可见,条件艰苦的女兵在林溪之间寻找乐趣。她们一边给战士们洗衣服一边动情地放开喉咙纵情歌唱,甜美的歌声回荡在整个山谷……
   红二方面军迅速在徽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群众性的宣传扩红工作全面展开。然而,回族武林高手燕三教似乎很不买账,贺龙本身就酷爱武术,对武术也十分偏好,也喜欢结交懂武之人。当红军到达徽县后,贺龙就从回族青年马耀武口中听说过燕三教这个人,他很想尽快结识燕三教,以武会友。
   一天晚饭后,贺龙特意去街上买了四斤牛肉,让马耀武带路去燕三教家。可惜燕三教不在家。第二天中午,贺龙让马耀武通知卫生员老张背上药箱,一块儿去燕三教家,燕三教还是不在家,贺龙说是来给大娘看病的,原来头天晚上在闲聊中,贺龙了解到了燕三教的娘患了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贺龙就派去了医生多次给老人看病。真诚终于打动了燕三教,燕三教邀请贺龙前去燕家做客。夜间,贺龙和燕三教相互切磋武术,二人成为了莫逆之交。
   在贺龙的提议下,燕三教把燕家刀传授给了红军战士。贺龙在部队中选拔了一些懂得武术的战士,跟着燕三教学习燕家刀。刀光闪烁,咄咄逼人,在燕三教的细心指导下,战士们很快掌握了燕家刀法,后来这些红军战士成为了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红二方面军在陇南的东征西杀,目的十分明显,就是有力地配合红四方面军迅速北上。
   红四方面军在土司杨积庆的暗中帮助下,迅速通过了甘南藏区,到达了岷州。鲁大昌在二郎山构筑的防御工事被摧毁了,红四方面军在临潭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1936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了著名的“中共西北局岷州三十里铺会议”,史称“岷州会议”。与会者有朱德、张国焘、陈昌浩、李卓然、董振堂、孙玉清、何长工、傅钟等。张国焘等少数人认为在静会地区与胡宗南部作战是不利的,坚持其“西进计划”,主张红四方面军由临潭西进青海,经循化、乐都翻越祁连山,向河西走廊和新疆前进。朱德等大多数同志认为,集中一、四方面军主力,在静会地区击败胡宗南部是完全可能的,时机紧迫,红四方面军应立即北上。这一正确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特别是陈昌浩的支持。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枢纽。
   根据党中央《静会战役计划》,制定了《通庄静会战役计划》,作出了“准备北上,迎击胡敌”的决定。会议否定了张国焘错误的西进计划,维护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了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对军事斗争的正确指挥,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充分体现了党指挥枪,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党内集中统一的组织原则,保证了我军在条件有利时取得战役的节节胜利;也能使我军在条件不利,特别是遇到严重困难、军情紧急时刻很快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岷州制定的“通庄静会战役计划”,不仅对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西北、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夕阳的余晖洒在临潭冶力关的群山峻岭上,光芒四射,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印透了一片天空。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如今也已换了模样,冶力关的新农村如同江南水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整齐的徽派建筑风格与秀美的大自然浑然一体。
   红四方面军统帅人物张国焘表面上接受了中央军革委的命令,实际上秘密派出了一支小分队西出临潭探路,想找到一条通往青海的捷径。小分队在这里历经磨难,险些全军覆没,也没有找到一条能让张国焘满意的途径。张国焘不得不放弃了从这里西进的计划……
   蜿蜒的白龙江水日复一日的静静流淌,余晖下的冶力关冶海五彩斑斓,静静的水面荡起了涟漪,它似乎像诉说历史,一下子把人们又拉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当年从这里走过的红军如果能看到如今的冶力关新貌,一定会惬意地微笑。
   红四方面军的滞留,给红二方面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贺龙在指挥部里徘徊,望着军事地图久久不能平静,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是中央军革委的部署,是毛主席提出的宏伟设想,如果能平稳地完成设想,将给中国革命带来喜人的希望。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蒋介石也在调兵遣将,命令胡宗南部迅速赶往陕甘一带,企图与毛炳文部6师17旅,马鸿宾部35师105旅、骑兵团和104旅形成合围之势,妄想将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没有会师前消灭。
   红二方面军不能让蒋介石的阴谋得逞,贺龙不停地调兵遣将,扩大革命根据地,以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等战术迷惑敌人,掩护红四方面军北上,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更大的战果。
   贺龙坚定了信念:那就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一定会成为现实!
  

共 51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让人热血喷涌、激情澎拜的解说词!历史深处的岁月从字字句句中缓缓走来,金戈铁马的铿锵强音响彻在耳边,那一段为了策应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第二方面军根据中央军革委部署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就在眼前;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浴血奋战在陇南地区的惨烈场面如电影一样回放着;我仿佛看到了鲜血染透的旌旗在猎猎高扬;我仿佛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和隆隆的炮声。“这是一场未载入史册的战斗,江洛阻击战在徽县是一场比较残酷的战斗、浓浓的硝烟还没有散尽,仿佛在告诉熟睡战士们胜利的消息”、“夕阳久久不肯告别,仿佛在分享胜利的喜悦”、“夕阳的余晖洒在临潭冶力关的群山峻岭上,光芒四射,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印透了一片天空”、“许多当地了老百姓也都投入了这次战役之中,帮助红军抢救伤员。贺虎的突然牺牲让战士与当地的百姓异常悲愤,红军指战员们同仇敌忾,发誓要为队长报仇雪恨,军民联手一鼓作气将敌人赶到了拋沙河西岸边,完成了阻击任务”等等,这些穿透心灵的解说词,对血风腥雨的岁月进行了清晰地梳理,让读者在震憾中回顾历史,更加珍惜和平岁月。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艺术,是依靠画面来叙事的艺术,解说词是配合镜头与画面融合的语言,是决定纪录片成败的关键,虽然眼前没有任何画面,而作者却用准确生动、感情丰富的解说词,把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有如睹其状之感。这篇解说词丰厚翔实,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可读性强,结尾“贺龙坚定了信念:那就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一定会成为现实!”深化了全片主题,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23 12:21:0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23 12:23:37
  透过这些生动的解说词,行走在历史的甬道,聆听金戈铁马的铿锵之音,感受先烈们的精神!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23 12:24:28
  欣赏学习精彩解说词,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