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三月(诗歌外一首)
告别吴淞口的鸟语花香
奔往老祖宗生长的北方
飞机穿透低矮的云层
俯瞰大地仍一派黑黄
田野还没有耕种
群山还没有绿装
河流渐渐浮冰
溪水慢慢流淌
哪怕北风如刀
浮沉刮在脸上
一切我都不屑
心中有个太阳
那是先祖的召唤啊
一方热土亲得只剩了香
少小离家打江山
家成业就返故乡
多少年多少夜
梦里追寻篱笆墙
炊烟冉冉吻着云
茅草屋里热火炕
高粱酒、热火盆
酒盅里藏着老家常
早穿棉午穿纱
傍晚要披起皮衣或大氅
满手老茧笑声朗朗
多年的老亲戚泪汪汪
心直性耿心善良
陈年老嗑融化窗上的霜
敬
吴淞口往来的商船,吃力地爬行
涛声伴着汽笛长鸣
炮台湾湿地的鸟儿习以为常
嬉戏、风流,波澜不惊
我脚踏岸边的礁石
举目远眺,心情凝重
此时,长江、黄浦江
正拧着个向东海汇涌
气势磅礴,雷打不动
我心为其岿然,肃然起敬
倘若一个人却做不到不屑一顾
像这大自然一样立场坚定
我懊恼、悔恨
守不住信念,遇事难为情
让干扰,羁绊
轻易毁掉设计好的初衷
【编者按】两首诗,以吴淞口为立足点从不同视角出发,抒发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三月》抒发的是远离故土在异乡打拼的游子对生养自己的故乡的满腹真情。从繁华的都市出发,奔向自己的故乡。尽管三月的故乡还是在寒冷的季节,田野没有一丝绿意,但是故乡热切的召唤是那温暖寒凉的太阳。诗人罗列着一串串故乡特有物象的词:篱笆墙、炊烟、茅草屋、热火炕、高粱酒、热火盆……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故乡的山水与亲人的浓重深情。“老家常”、“老茧”、“老亲戚”、“陈年老嗑”,一个个含着“老”字的词泛着素朴的岁月之光,更是诗人沉淀于心底难以磨灭的恋乡之情的真切呈现。《敬》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长江、黄浦江人格化,讴歌它们磅礴的气势,立场坚定的品格,与之对照,反思着自己的不足,表达了诗人善于解剖自我,渴望坚守信念的心愿。佳作,荐阅!【编辑:风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