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 说唱一段贤文曲 留足人间终不悔(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 说唱一段贤文曲 留足人间终不悔(散文) ——金昌非物质保护项目省级传承人范继忠


作者:肖永晖 布衣,14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62发表时间:2017-03-24 17:35:51


   念卷,是一种根植于河西地区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其成形于清末民初,流传于城乡农村,因其内容多为演唱劝人向善,导其孝顺老人、父母和歌颂忠义贤德之士的故事,教人做贤人,教人做孝子,故而又称贤孝。永昌境内的念卷皆为手抄本。由于明清以来历代文人的传抄和再创作,在思想内容上融入了大量的地方文化特色,许多念卷中有很多永昌方言,把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写了进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做过粗略统计,当时流行于永昌县西乡的念卷有130多种。
   永昌念卷传承人范继忠是这一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的代表人物,今年已经有67岁,因其自幼在农闲时学习念宝卷,熟练掌握了宝卷的念白、唱腔及韵调,长期积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收集的手抄宝卷有20余部,内容大多是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佛教故事。
   念卷中很多内容主要体现佛教因果报因的思想,“文革”时期就成了破“四旧”的对象,大多数遭到了焚毁。
   那时的范积忠已经18岁了,和大多数当地的农村青年一样喜欢听念卷,自幼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好几种“卷”,在这之前,他已经能独立念卷。可是“运动”开始了,红卫兵来了,村里人不但再也不敢听念卷,而且把家藏的念卷该烧的烧,该上缴的上缴,人人都害怕惹祸上身。
   一天,范积忠听同村的人在议论,公社有一间废旧仓库马上要拆了,里面藏了好多破书本,其中还有好些是念卷,这些东西都要被烧掉。范积忠听了后,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跑到那间破仓库里,偷偷地拿出了十几本念卷。
   采访中,范老讲起了在多年深藏念卷的故事,让我们对这位老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范老说:“现在,所说的念卷也就是唱念宝卷。宝卷是由唐代、宋代说书慢慢延续后成的一种民间的文娱形式。到解放前,这种艺术已经十分成熟,不仅能说表情节十分曲折生动,引人人胜,而且能塑造人物,语言也很细腻流畅,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
   念卷对于永昌的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村民们有一种意识,认为念宝卷能聚祥瑞,保平安,避邪趋吉。所以家家欢迎,人人喜悦,从无人拒绝。而且在谁家念,谁家要为所有人支应晚饭,以求晚上继续念,直到夜半,甚至鸡鸣方休。
   讲到这,范老叹口气说:“我看着那么多宝卷眼看就要被毁掉,真觉得太可惜,加上年轻胆子大,就去藏了一点东西,万万没有想到现在它竟然又成了受保护的宝贝。”
   范老确实很“宝贝”这些念卷,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藏了20多本念卷,都被他用一块大红布包裹起来,装进一个木头匣子中,然后放在家里既干燥又洁净的地方。他所收藏的宝卷全是手抄本,没有一件印刷品。有些是毛笔抄写的,有些是钢笔抄写的。有的字迹工整,有的就比较潦草。范老说,自己所收藏的念卷中,有几本被别人借走后弄丢了,他到现在还感觉很可惜。为了壮大念卷的规模,他也是到处寻访,谁家有念卷他就请求人家借给他誊抄,抄好后再把原本归还主人。
   据笔者考证史料发现,永昌念卷就是敦煌的变文和俗讲、通过历史延续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吟唱艺术,而敦煌的“变文”,在唐代相当的一个时期内,曾经是整个敦煌文书中有关说唱文学的总称,具体属于“转变”脚本一类的东西。转变的“转”即“啭”,是唱的意思。“转变”就是“说唱变文”,是唐代脱胎于宗教宣传的俗讲活动世俗化而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脚本亦即曲本和变文,它的文学体裁是散韵相间的,主要包括:说唱佛教故事的“经变”文,如《太子成道变文》、《八相变文》、《破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丑女变文》等;说唱历史故事的变文如《汉八年楚灭汉兴王陵变文》、《李陵变文》、《伍子胥变文》等;说唱民间故事的变文,如《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等;说唱当时现实题材故事的变文,如《张义潮变文》和《张淮深变文》等总共十几部。
   永昌念卷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形式,而宝卷内容则是在继承的同时更加民族化、民间化,成了地道的中国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宝卷的讲唱形式是既庄严,又活泼的。每逢农闲时节,乡下和山区的农民们总爱三五成群,甚至几十个人聚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听念卷入演讲宝卷。念卷的场合一般都是在较为宽敞的大书房里,念卷人念卷前都要净手焚香,然后端坐在大炕上,面前摆上炕桌,炕桌上摆好卷本,然后开始念卷。念卷的主要方式是讲唱过程中的韵白结合,有说有唱,白话是念卷人为了叙述故事情节,交待事件发展,铺叙人物关系,时间地点而采用的一种表演手法,相当于戏曲中的“道白”,是“讲”或“说”的。而韵文则是为了寄寓善恶褒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抒发爱憎情绪,烘托渲染气氛的,是“吟”或“唱的”。韵文的主要形式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卷首一般都念“定场诗”,如“池塘水满今有曲调的同时,还不断吸收凉州的民歌小调,使唱调更具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旺盛的生命力,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和传唱。宝卷的韵词由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构成,活泼灵便,节奏富于变化,交替运用,十分便于叙情达意,交待故事。
   也许是热爱,也许是勤奋,范老念宝卷时,不仅口齿清晰,声音洪厚沧桑,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在其中。他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情感的喜怒哀乐而不断变换仪态声调,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喜,时而怒,时而高声,时而低诵……听众的情绪亦随其表情的变化而变化。为人物的命运而感动、叹息、着急、祈祷。当听到《方四姐宝卷》中主人公方四姐饱受婆母虐待;《丁郎寻父宝卷》中的丁郎受尽千辛万苦而寻父不见等情节时,许多人就不住地流泪。
   如今,范老把念卷的衣钵传授给了小儿子范善龙,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范善龙也基本掌握了念卷的十多种曲调,如莲花落、零零落、山坡羊、佛腔调等。每年一到腊月、正月,他们父子俩就忙活了起来,只要有人请他们过去念卷,他们就会不打任何推辞立即赶去,不收一分钱的报酬。范老强调说:“一直以来,我们这里就没有念卷收钱的习惯,人家给也不能要,不能要。”
   听!范老再次开腔了:“范积忠宝卷才展开”道白一段,唱词激昂,唱词一毕,身边人都接唱“南无阿弥陀佛”!一唱一和,众人便沉醉在上至帝王将相,下及贫民百姓,说天上神仙忠良,批地下奸臣畜禽的故事中去了!
  
  

共 2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念卷,是河西地区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主要流传与民间。其内容主要是劝人向善,孝贤,故又称贤孝。在民间流传的念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的破坏,后经念卷的传承人范继中老先生的冒死珍藏,才保留下二十余部念卷的手抄本。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范老先生的口述,把念卷的说唱形式以及历史传承详细地向读者做了描述和介绍,让更多的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了解。更为范老先生及儿子,不为金钱而与人说唱念卷的人品表示尊重与敬仰。感谢作者对民间艺术的挖掘与重视,把这一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瑰宝呈现在读者面前。佳作力荐。【编辑:静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尘        2017-03-24 17:38:45
  读罢此文,我方了解念卷这一民间说唱艺术,感谢作者。
2 楼        文友:静尘        2017-03-24 17:39:11
  期待更多佳作,问候作者。
3 楼        文友:静尘        2017-03-24 17:39:44
  期待更多佳作,祝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7-12-22 07:03:58
  问候作者,拜读佳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