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小镇的心事

编辑推荐 小镇的心事


作者:介霞 秀才,133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64发表时间:2017-03-25 22:21:39

再回到小镇,他用一副陌生的面孔迎来。熟悉的老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躺在一大片废墟里。无法辨认儿时曾触摸过的一砖一瓦。看着他们在那里残喘,突然伤感起来。这里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的楼房。但我却怀念起老屋来,无法再次触摸往事的温度。
   童年就是在左邻右舍的关照中度过。
   记得距离我家最近的邻居,仅有一墙之隔,墙不高,大人们站在墙边可以看见彼此。一出家门,喊一嗓子,邻居闻声便会很快出来应答。谈话声和笑声一直传到小巷外,浓浓的人间烟火味道让房前院后,左邻右舍亲如一家,情同姊妹。
   最近的邻居是一对刚生孩子的年轻夫妇。常常是,我在屋里写作业,听到他们一岁的女儿啼哭,我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作业飞奔过去,帮助忙碌的叔叔阿姨哄孩子。他们做事的时候,就用一条红布带子把孩子绑住,另一头绑在几个大枕头上。怕孩子从炕上掉下去。我从来听不得哭声,小女孩惨痛的哭声让我无法安心写作业。只要听到哭声我便不加思索地跑过去,叔叔阿姨总是夸赞我懂事,帮他们大忙了。直到把她哄开心我才会踏实开心地回家。而小女孩虽然什么都不懂得,但她看见我推门而入,就开心地破涕为笑,张开小手让我抱,瞬间就忘记了委屈,收住眼泪。没有过两年,他们就搬家了。不知道小女孩后来长成什么样子了,我依稀记得她圆圆的大眼睛,小鼻子,粉嘟嘟的嘴巴,可爱极了。她现在应该是二十几岁了。一定非常漂亮吧!
   我们家前后十几个小巷,甚至几十个,大人、孩子都认识。大人们经常走动、来往。小孩子不分年龄都在一起玩耍。玩到天黑都舍不得回家。
   如遇到谁家吃油炸糕、炸油饼、炸丸子、煮饺子等等,都会让孩子端上满满一大碗,给几家要好的邻居送去。回来时候,邻居也会回赠一大碗他们家的食物。即使是家常便饭,在相互的赠送中也会增加香甜的味道。让彼此更加亲密。
   闲暇时光,大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热闹地聊天、吃饭、喝酒。在邻居家或者在我家。房前院后的孩子们在外面玩闹嬉戏。此时,我站在时光这端回望,竟感觉那是一个梦。那个遥远的画面充满了人间最暖的烟火味道,甚至让我感动流泪。
   那个时候,大人孩子都敞开心扉,友好相处在一起。嘘寒问暖,互相关照、互相帮助,总是其乐融融,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上高中时,我们家搬到小镇北边,搬家那天,邻居们都依依不舍,甚至抹起眼泪来。不能做亲密的邻居是一件多么伤感的事情。
   十几年过去了,小镇不再同从前一样。许多平房都被推倒了,重建了许多崭新的楼房。小镇的容颜开始漂亮了,不那么土气了。
   我在距离小镇不远的城市,现在住的楼房确实比从前方便、干净、温暖。但邻居是何许人也,无从知晓。好多年出出进进都互相不认识的样子。明知是一个小区、一个楼道,也不会说话,每个人都是冷漠的表情,内心装满了戒备和警惕。整个楼道常常是静悄悄的。厚厚的防盗门冰冷的表情让人惊诧,他闭口不言替主人日夜守护。
   某日,有人敲门,我从猫眼望出去,陌生的面孔,不能开门。继续敲,我看是一位中年妇女,于是小心翼翼打开门,探出头问:“找谁?”“干什么?”妇女回答:“物业查天然气开通情况的。”“你们开通了天然气了吗?”“如果没有开通签个字。”我从来不用天然气,觉得不安全,我还是狐疑地看着她,一阵迟疑后在她递过来的单子上胡乱签了字,那几个字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从始至终我没有要请她进屋坐一会儿的想法。她继续敲门,好久没有人再打开沉沉的铁门。有人不会像我一样开门应付一下的。因为网上说了,现在许多坏人出入小区,伺机行窃。或者还有更恐怖的暴力行为。我开始后悔自己怎么就开门了呢?万一是坏人呢?现在坏人特别会伪装,即使女人也不能大意。许多人贩子不就是看起来平常的良家妇女吗?
   生活突然处处充满了陷阱,处处危机四伏。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样小心翼翼起来。
   小镇成片成片倒在废墟里的老屋,似乎委屈地诉说一段心事,她们同我一样怀念从前,留恋过去。

共 15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怀念老屋,更怀念老屋时期的那种人际关系。文章讲述了作者读书时和一个邻居叔叔家的关系,听到他们的孩子哭,作者立刻可以去帮着带孩子。后来,这家搬家走了。文章描写了作者老屋所在的小巷,那里的大人孩子来往自由,大人吹牛聊天,小孩子追逐玩乐,多么快乐自在。而现在呢?住进了高楼,同一个楼道里的,见面如同陌路人。文章也讲述了一个登记天然气安装情况的妇女敲门的故事,描写了作者在事情前后的心理,写出了城市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小心的原因。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现实的无奈和可叹。【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25 22:24:22
  也许因为作者老屋所在的时期,流动的人不多,相处久了,就都成了老熟人,防备心理就弱了;而现在,进入同一幢大楼的,都是“移民”,而且房屋易主的频率比较高,陌生人进入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文章写出的这种人际关系,可能是城市一个没法消除的特征了。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介霞        2017-03-25 22:39:34
  谢谢编辑老师。祝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