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简析阿Q的形象

编辑推荐 简析阿Q的形象


作者:陈瑞雪 童生,645.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31发表时间:2017-03-26 09:47:30
摘要: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

简析阿Q的形象 众所周知,阿Q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属于封建社会与民国社会的交接时期。他作为一个短工,以在乡绅家里打工来维持生计,他所代表的正是广大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形象。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阿Q所生活的那个地方——未庄。这个地方从表面上看是人声鼎沸的,其实,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居心叵测“心怀鬼胎”的。这里的有一部分人却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逐渐发展为封建思想的维护者,他们活着的唯一乐趣,似乎就是嘲弄阿Q。阿Q在无形之中成了人们的笑资,这大概也注定了他悲哀的一生吧。
   但是,值得注意的便是:阿Q面对这种困境,他自己的解决办法,就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如:他在与自己同级人员谈话时会说:“我们先前——比你的阔气多了,你算个什么东西?”在他被打的时候,他会说:“这算是儿子打老子了,这世界真不像样。”在每次受辱之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都会奏效,使得自己不被打倒!阿Q他自己也被封建思想深深地束缚着,严重缺乏自我意识,他的所有思想,都承袭着传统的思想,并且平生还有爱看热闹的习惯,使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打击。他的所有思想,使他自己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生存依靠,似乎便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当然,阿Q并不是安于现状的,他也有过小小的抗争。阿Q不愿承认自己卑下的社会地位,他不愿容忍别人对他的歧视和嘲弄。他的反抗,对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整个社会,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这也暴露了阿Q乃至整个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阶级的弱点。即:狭隘的家族观;迂腐麻木不懂世事;唯利是图;极度缺少同情心等,以致在阿Q身上发生遭人毒打,以及与吴妈恋爱失败的闹剧。
   阿Q迫于改变自身面貌,企图加入革命党,可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革命党或革命党是干什么的?甚至连什么是革命都不懂,只是简单地认为:革命就是造反。见人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严重缺乏自我意识。最终加入革命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一事件暴露了国民的弱点:不会接受新事物,并且企图将新事物扼杀在摇篮里,试问: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科学的、民主的、文明的、进步的东西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社会如何能进步呢?
   阿Q事件也说明了:辛亥革命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他也注定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阿Q正传》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剖析“国民的劣根性”最杰出的作品,揭露了病态的社会造就了病态的人的事实。仔细读过之后,我才能体会到鲁迅先生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苦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共 10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阿Q是鲁迅先生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他代表着众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农民阶级或底层民众。阿Q身上所具有的狭隘的家族观,迂腐麻木不懂世事,唯利是图,极度缺少同情心等弱点,正是整个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阶级的共同弱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正是多数民众的“精神自慰法”。更为明显的一点,就是阿Q的盲从意识,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革命党,或者说革命党是干什么的?甚至连什么是革命都不懂,只是简单地认为:革命就是造反。见人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严重缺乏自我意识。剖析独特而又精到的赏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26 10:39:32
  阿Q是底民众的代表,也是多数人的剪影。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陈瑞雪        2017-03-26 19:33:20
  感谢老师指点,我会继续努力。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