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冬枣美情(散文)
论及家乡,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宗武脉,浑浊的黄河水曾经在此留下几道悠远的痕迹,沉淀下了丰韵的漫漫黄沙地。再加上濒临海滨,宜人湿润的气候,朴实的人们便守着这块厚土,流淌着辛勤的汗水,孕育着各种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人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着自己的土地,各种精灵便在肥硕的土地上茁壮起盎然的生机,留下一抹抹浓重的甜蜜,那瓜果的芬芳总是溢满满口。最让人艳羡垂涎的,莫过于家乡的冬枣。家乡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周围的海风裹挟着咸腥,长年累月地吹着,不知疲倦侵蚀着脚下的沃土,使土地或多或少盐碱化。而这种略带盐碱的土壤最适宜枣树的生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沟壑塘边,处处便见枣树的婀娜身影,不用人们刻意去管理,苍劲而茁壮地活着,棵棵到了秋后硕果满头,在甘甜的黄河水浸润下,那颗颗枣儿已经是甜美异常。路过的行人无论熟悉的,陌生的,停下脚步,顺手摘下几颗,吮进嘴里,顿时一股美意洋溢嘴角,要是吃高兴了,再摘上两兜,主人仍然不愠不恼,还笑嘻嘻招呼客人改天再来,极尽热情。一路走来,满眼的枣林,片片新绿,阵阵枣香,粒粒珠玉,飞起无限情丝。
春天,各样鲜花竞相飘香农家小院时,唯独枣树无动于衷,僵硬的枝条不见点绿,树干在暖风中不见柔软,依然如冬天般的硬朗。一旦等得桃李芳销,落英缤纷之际,枣树枝头才不紧不慢的露出一点娇黄,钻出嫩嫩乳芽。不长时间后,枝繁叶茂之间,满树的金色小花,小如豆粒,薄如钮扣,随风漱漱,漫地黄花。等枣花落尽,许多尖尖的小馒头状的枣儿问世了。七八月,枣便长足了个头,修长圆润,一树甜香。历经风雨后,枣叶亮绿,微风婆娑,沉甸甸的枣儿压弯了枝条,几乎要垂到地面。不经意间,枣身上泛起斑点红晕,这时枣便有了些枣味,慢慢成为馋嘴客们的腹中之物了。
通常的枣树一般在九月初已经成熟了,而冬枣却要到深秋乍冷的十月上中旬成熟,正好晚熟月余,成熟的延误,早已远离了各种水果丰收的时节,独树一帜,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起了。已是深秋,霜降前后,各种树叶开始泛黄飘落,而冬枣树却越发显得苍翠靓丽。秋后妩媚灿烂的阳光里,翠绿的缝隙里点点的红晕开始泛起晶莹的光彩,便到了冬枣采摘的时节。冬枣个大,有如鸡卵,拳枣于手中而握,会斥涨手心,不能足握。冬枣皮薄,收摘果实时,不能用竹竿敲打,只能用手一颗颗地摘下,倍加小心的放在篮里,然后轻移到专门的包装箱内,否则竿雨过后,玉体齑粉,一片狼籍,不可收拾。普通的枣既可鲜食而又适合干食,冬枣只宜鲜用。冬枣是好吃,但不宜吃多,如果贪吃,多了容易胀肚子。这时有经验的妇女,会把冬枣洗净,放在笼屉里一蒸,晾凉了,吃在嘴里,甘甜绵软,滋味一点也不减。
有人说,冬枣的甜来自于黄河水的滋养,而它的脆则要感谢那略含盐碱的土壤,皮薄缘于海风的吹拂,肉厚则因光照时间长,否则就有一股青草味,不甜也不脆。勤劳的农民恩惠了冬枣的甜美,冬枣也把实惠回报给养育它们的人们。每逢冬枣成熟的时候,此地便会聚满了来此寻觅美味的各地客商,冬枣的价格也着实得喜人,人们抚摸着鼓鼓的裤兜,惊喜自己的辛劳带来的回馈。人们精心地把冬枣按大小不一的规格分类装进各种篮子,大车小辆地运输出去,不久各地大大小超市的货架上,绝对是抢眼的,人们纷抢着这来自乡间田野里的新鲜味道。
冬枣也是娇贵的,虽成熟晚,但采摘时间短,如果采摘不及时,若碰上一两场霉运的深秋冷雨击打,便落得满地都是。雨后落地的冬枣,倒异常的甘甜,但不宜冷贮保鲜,只好拾起,不用送给邻里乡亲,因为谁家也不缺,倒是喂牲畜的好饲料。经过冬枣滋养的牲畜个个膘肥体壮,也算给人们挽回点损失。
冬枣也是朴实的。人们不会太在意它的价值,路上的行人随心地停下步子,顺势走入枣林,就像进了自家的田园,自然是一顿舌尖上的饱餐,主人看了也不会去打扰。冬枣村里不缺,城里倒是很缺的,人们也极其的大方,一兜兜的托人送给城里的亲戚尝鲜,既买足了面子,亲戚也获得了至宝。
家乡朴实,人家朴实,家乡的冬枣更是朴实无华。每每品起冬枣,美情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