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事评论家”陈元
别看陈元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却爱读书看报,并且把看到的新鲜事都记在了心里,以至成为他在与人聊天时独出心裁的缘由。只要他一开口,那便如被众星捧月一样,弄得周围人一愣一愣地看着他,并由此得名:“时事评论家”。
扎堆聊天,最忌讳的是重复老话题,没有新花样。陈元的到来,无疑让人们都有了期待和振奋的感觉。比如前段时间猪肉与鸡蛋的价格都居高不下,有人不免忧心忡忡。陈元微微一笑,语出惊人:“用不了几天,猪肉和鸡蛋的价格准都得降价!”“真的吗?”有人惊喜得睁大眼睛。“不信,你就看着!凡事达到一定程度,都会呈曲线型的......”陈元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果然三天后,这些东西都价格大幅回落了。
这其中的缘由,只有陈元自己心里清楚,他每天都关注时事嘛。
有一次,陈元听完人们聊城市规划后,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城市需要新的形象,这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大面积的拆迁会势在必行,城市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嘛!看着吧,不出两年,咱门头沟也会走这一步的。”
“为什么?”有人感兴趣地问。
“‘为什么?’这不明摆着嘛!门头沟现有大量的危旧房屋,且低矮、潮湿,你说这人住着能放心吗?还有,国家现在讲人文关怀,政府能看着百姓处在危险地方不管?所以嘛,我说门城地区是会有大动静的......”
既然是出自“时事评论家”之口,人们也就无可争辩了。而事实上,门头沟的大拆迁又被陈元所言中。
在乡村,许多人读书看报是坚持不下去,总觉得不如多挣钱、种好地更实惠些。而陈元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人的头脑不能只装家庭琐事,要关注国家政策和时局发展,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投资和养殖与种植业等。从陈元的外表看,他的一双眼睛都是亮晶晶的,不像有的乡村人两眼里雾蒙蒙或浑浊浊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谁都和和气气,与邻里也从没闹过别扭。在教育孩子上,他主张在为其指明大的人生方向后,就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大专生,都有不错的工作。今年五十五岁的他,和妻子经营着两亩枣树地,哪年也弄几千块,在村里的日子是数一数二的,可谓是生活无忧了。工余时间,陈元就读书看报、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再就是到大街上与人聊天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日子过得还不错。
近两天,人们聊天的主话题就是关于日本想侵占我国钓鱼岛的事。有人问陈元:“对这事,你是怎么看的?”只见陈元气得脸都白啦:“妈的小日本,我早就看出他存心不良!不光出尔反尔,还想抹杀过去其侵华的罪恶。要搁我,八辈子都不会再跟他友好的!你不是想闹事吗?打就打!抗日战争咱都赢了,现在中国一样谁也不怕!”
旁边听着的人,不住地频频点头。